• 中餐如何做到標準化?真功夫、望湘園、巴奴都是怎么做的?



    中餐標準化,真的不存在嗎?



    都說,在中餐中,同一種味道不可能出現2次!


    所有的中餐廚師,在還是學生的時候,課件書籍都會對調料做一個克數上的要求,學校也會提供相關的稱量工具。但除了學習西點、面點的廚師,會用這個小天平稱量材料的重量,學中餐的廚師很少有人會用這個天平。

    為何中餐無法進行標準化?


    老師講課,只會對于下料順序有所要求,但對于調料具體的克數,基本就是憑經驗和手感,最后出鍋的咸淡,大多數都是靠嘴嘗。這是廚師界的一個通病,即使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每個人對于味道的理解不同,做出來菜還是會有差異!同一餐廳、同一菜品,不同廚師掌勺,菜品質量不同,或即使同一人操作,菜品質量也可能由于心理或生理狀態的不同,而產生不同。


    不少餐飲從業者將“烹飪手藝”作為一種獨門秘笈,以為這就是中式餐飲的魅力所在,這也造成了中式餐飲過度依賴于廚師技術的現象。


    作為一家餐飲企業,特別是日后有夢想成為一家連鎖中餐企業的老板,極十有以下觀點:好的餐飲就是同樣的品牌,不變的味道。


    每一個小小的餐飲人都有一個大大的夢想,但所有夢想都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成功中餐企業就是:用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去衡量味道。


    目前,大多數中餐企業所謂的標準化,不過是一張貼在墻上的紙,流程寫得很漂亮,但很少有人會按這張紙上的做!最根本的問題出于:憑空想象的標準化不利于人員操作,推進執行的難度較高。

    中餐標準化并不是憑空想像!


    西貝可以做到中餐標準化,為什么別的中餐廳就不能做到呢?這是餐飲人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有人會說,西貝花了大價錢挖了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的中層,可我們沒有錢!多大的投入,就意味著多大的產出,餐飲投資本身就不是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賭博。那些一拍腦袋就想干一件事的“企業家”,只關心該如何賺錢,卻不去考慮到這家餐飲店開出來之后,未來會遇到的一些諸如:加盟、擴張的問題。


    如果單純的想要一家店賺錢,那花幾十萬,在當地的美食公眾號上投放一些廣告,再加上一些打折促銷活動,自然會吸引到一批食客。但熱點一旦過了,餐廳營業額就會下降。廣告投放+打折促銷,是短期內積累人氣的方法,但卻不是最終的解決方式。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7年度美食消費報告》顯示,用戶消費最關心的三點,是:

    1、就餐環境

    2、菜品口味

    3、食品安全

    網紅餐廳的共通點,就是裝修都具有獨特的風格,是一個拍照打卡的好地方,但如果味道不能滿足用戶,那再好的環境也不能吸引到回頭客。所以說,就餐環境只能為餐飲企業做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雪中送炭的,還是菜品的口味。中餐口味的標準化,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

    中餐有哪些過程可以標準化?


    在中餐廳中,同一種味道不可能出現2次,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卻又很不好解決。因為這個問題的關鍵核心點,在于人。老板是不是有這個思想去做這件事,廚師是不是有這個自覺去實行這件事,所以導致這件事在推行上有一定的難度,但一旦推行之后,就可以做到“同一道菜,每次都是一種味道”!這就是中餐標準化對于企業的意義。


    我們可以把生產、出品過程細分成以下幾方面:

    一、原料標準,餐廳對原料質量的要求,對門店來說主要是感官檢驗。具體來說就是視覺、嗅覺,味覺,即對食品色澤、氣味、滋味、質地等方面進行圖文規范制定。


    二、工藝標準,即對生產過程的要求。對于這一步只有每一道工序都進行規范制定,合理控制,才能最終產出合格產品。


    三、產品標準,即對最終出品的質量要求。一般為外觀、溫度、口感、口味這四方面。


    四、售賣標準,它是對產品銷售過程中的要求。


    具體來說主要有這三類:

    1、分量標準。

    每份菜品的重量、每杯飲料的體積,這部分主要是通過計量器具或設備控制。這個數值可以是個確定數值,也可以是范圍值。銷售過程中應通過各種控制手段,保障分量一致。如控制不佳,不僅對顧客體驗造成影響,對食材成本的管理也會造成極大困擾。


    2、廢棄標準。

    每個菜品都有最佳品質時間,超過此期限,盡管未變質,卻失去了最佳口感等品質。對于高標準要求的餐廳需采取這一標準措施。同時,生產管理人員應根據客流量隨時調節產品的生產速度和出品量,以降低損耗。比如麥當勞的薯條標準是出鍋后7分鐘,超時炸爐會自動報警提示。如你拿到一份非常軟或大部分已斷裂的薯條,那你就有權將薯條直接退給收銀員,讓他重新再來一份,因為他們沒有按照標準操作。


    3、儲存標準。

    指成品與半成品的存放條件與期限。比如儲存溫度、儲存方式是在保溫柜還是保溫池,是否密閉等。

    真功夫、巴奴、望湘園怎么做中餐標準化?


    真功夫:用“顛覆式”技術解決快餐出品


    無論在任何一家分店,都能吃到相同口感、規格一致的食品,是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必先解決的問題。換言之,穩定性是擴張的先決。


    真功夫算得上是中式快餐連鎖的鼻祖,他們在跌了無數坑后發現:


    要培養很多既有技術,烹飪方法又相同的廚師是非常困難的。即使通過流程能夠快速培訓廚師,其實也沒有從本質上解決餐飲依賴廚師的問題。


    由此,他們的真諦:擺脫廚師的束縛,是快餐標準化的前提,而其中最關鍵的部分在于發明烹飪設備。自從研發出專利產品——電腦程控蒸汽柜,它同壓、同時、同溫的技術,使得真功夫徹底實現了無廚師的產品標準化,得以使其確立了中式快餐的領先地位。

    受益于真功夫的啟蒙,快餐連鎖的“不依賴廚師”打法被廣泛普及。


    初創品牌基于“科技”的標準化實踐:


    開在望京SOHO名為“又卷燒餅”的小吃快餐,僅靠一家體驗店就獲得了1000萬天使融資,估值達到1億元。在資本的寒冬拿大額融資,解決出品“標準化”一定是加分項:


    “又卷燒餅”研發出的“標準計量器”,使得產品只需阿姨分步驟把食材放進相應的容器中即可完成出品。


    由此,從過去對烹飪技藝的培訓,到只需掌握設備的操作手法,他們用7天時間就能培訓出一名能夠標準出品的“廚娘”,同時解決了廚師和產品標準化的問題,使得餐廳能夠快速復制。


    巴奴:用“精準定位”做毛肚火鍋


    對于沒有復雜操作流程的中餐,比如火鍋,最難的不是產品標準化,而是找到那個非標準化不可的產品。


    巴奴在產品上的標準化,和眾多連鎖品牌并沒有什么不同。無非定工序、用技術、配央廚。


    據巴奴產品負責人的說法:


    1、巴奴毛肚12道工序中,除了疊花裝盤最后一道工序是在門店后廚實現的,其余11道工序全部在中央廚房統一完成。


    2、巴奴100%加工配送標準化,毛肚每次只浸燙40斤,水溫控制在75°C-8°C之間,時間控制在5-8分鐘,以達到毛肚卷邊兒的效果為準。


    但本質上,巴奴確立了“毛肚”這個標準化產品才是“秘訣”:


    1、2011年的巴奴,“本色本味”是它的slogan,在河南鄭州市場并沒有出彩之處,當年處于虧損。


    2、巴奴將slogan升級為“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對自己重新定位之外,也對當時鄭州市場唯一的霸主海底撈進行了重新定位,使其回歸到“服務”的位置,而巴奴則立足于產品——“毛肚、菌湯”,扭虧為盈。


    3、舍棄菌湯,聚焦毛肚,巴奴今天的版本是“巴奴毛肚火鍋”。


    究“舍棄”和“選擇”的原因,又回歸到標準化:


    1、熬制菌湯講“火候”,這是中餐標準化復制的極大難題。


    2、菌湯原材料需20余種菌菇,供應商分散,單項訂單需求量小,在食材成本上不具備議價優勢。


    3、毛肚可大批量集采,供應源可直簽草原、屠宰場,具備產量和價格的穩定性,在標準化生產的過程中由于品項單一,易于制定標準。


    望湘園:用“地域需求”做中式正餐


    按照華為的供應鏈管理守則,除了用戶的實際需求,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于中式正餐,8大菜系、用戶地域口味差異大,假如你的標準化產品不是80%的人能夠接受的口感,一切都然并卵。


    中式正餐,炒制的過程對“火候”要求極高,但“火候”是個藝術化概念,你無法做到精確,一般的食譜上只寫著醬油少許、鹽少許、爆炒7分等大致的概念。


    但望湘園創始人柳智曾說:“做中式正餐的標準化,首先要做的是讓食譜精確下來。”


    針對需求:他不會為了滿足上海人的口味,就在湘菜里放糖。而是在純粹湘菜制法的基礎上,減少放油、放辣。


    針對菜譜:制作標準化的食譜。食譜上對油、鹽等調料以及主料的份量,會根據地域取多數人口味的“最大公約數”精確下來。


    比如望湘園的招牌菜“農家小炒肉”,食譜上會準確寫這道菜的每一種主料和輔料各放多少克。然后才是操作流程上,先炒紅椒還是先炒青椒,肉什么時候放。


    柳智說:“有人認為中式正餐的標準化會降低口味,我不這么認為。標準化就是為了讓味道更穩定更好,對于大部分顧客來說,標準化一定是更容易被接受的。”


    中餐標準化的解決方式


    如果有中央廚房的工作經驗的人應該知道,一些大型加鎖的企業,他們的很多菜品,都是傻瓜式的操作。做湯,只要按照步驟,根據時間把食材依次入鍋,到時間后機器就會自動停止運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標準化,叫操作步驟標準化!


    在資金成本能控制的情況下,可以用設備解決的問題,盡量不要用人工去解決,當然這是以最終產品質量為導向。如果資金有限,那就人為添加標準記號。


    多使用西餐中的定量勺,比如說1盎司定量勺、1茶匙、1.5茶匙等,讓員工少用電子秤。因為在沒有管理人員一對一監管的情況下,只有極個別人會自覺去用電子秤。而高峰期,時間上也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手工操作動作規范視頻化,必要時多角度拍攝。培訓師傅會走,視頻記錄卻可以長期保留。


    中餐口味問題出現偏差,看個美食節目,也會告訴你少量鹽、少許味精。但西餐或者西式快餐,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他們早于中餐制定了標準化流程,每一種調味料的配比,每一種食材的烹飪時間,都有明確的要求。這也是為什么,你在任何一家KFC或者麥當勞,吃到餐品口味都一樣的原因。


    身在餐飲圈,我們會看到很多餐飲界的亂象,請不要單純的靠宣傳去積累客戶,那樣的餐飲企業,只會是曇花一現,要想長久做好一家企業,就該從口味入手,滿足顧客舌尖上的需求。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1836.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28日 22:18
    下一篇 2018年1月28日 22:4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