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了,大家開始吃火鍋了嗎?
最近
網上一份“火鍋秘笈”引發熱議:
“毛肚涮10秒,七上八下;
鴨腸提三下擺三下,不超過10秒……”
對火鍋深愛的吃貨們,
可知道這份秘笈靠譜嗎?
究竟涮火鍋的正確姿勢是什么呢?
▼
▼
食小編首先想提醒大家,
按照這個“口訣”吃,
可能會因為寄生蟲引發感染!
半熟食物容易引起腸胃感染
這份“秘笈”精確了吃火鍋時的涮菜時間表:
毛肚涮10秒,七上八下;
鴨腸提三下擺三下,不要超過10秒;
老肉片煮10分鐘;
蝦類5分鐘最鮮嫩,
花菜需要3分鐘,
而牛肉丸需要10分鐘以上。
對此,專家表示,所謂的火鍋涮菜“時間表”并不一定能將生食完全燙熟,如果是半熟的肉類、海鮮直接下肚,可能因為含有未被消滅的寄生蟲等引發腸胃感染。
半生食物易生寄生蟲
1
肺吸蟲
其中肺吸蟲寄生在人的肺臟內,也可異位寄生在腦等部位。肺吸蟲的幼蟲可在淡水蟹、淡水蝦體內寄生,人們吃了半熟或不熟的上述食品,而這些食品又帶有寄生蟲時,就會被感染。
2
裂頭蚴
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迭宮絳蟲裂頭蚴,可寄生于人的腸道,也可能隨血液進入大腦。而人受感染后就會產生噴射狀嘔吐、抽搐、昏厥、癲癇等癥狀。生食青蛙、蛇等動物就有可能會被感染。
3
肝吸蟲
肝吸蟲也叫華支睪吸蟲,成蟲寄生在人體肝膽管內,生食淡水螺類、魚、蝦等都有可能被感染。
4
異尖線蟲
因生食海里的一些水產品所導致,其中如小黃魚、帶魚等小型魚體肌肉或器官組織內的異尖線蟲幼蟲感染率高達100%。
預防寄生蟲疾病,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管住口,避免生食。
涮火鍋的正確姿勢
1
把握最佳時間
不要過度追求食物的嫩滑,最好在火鍋沸騰的情況下,肉類完全變色再食用,目測雞肉、魚肉變成白色,豬牛羊肉變成淺褐色,蝦蟹變成橙紅色,加熱食物的體積較大時,要延長加熱時間。但也別煮太久,否則肉類等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容易凝固變硬,反倒不易消化。
而蔬菜有一些維生素并不耐熱,如葉子菜等,如長時間煮燙會讓維生素快速流失,這一類的蔬菜只要稍微涮一涮就可以吃了。
2
選擇合適的鍋底很重要
除了涮火鍋的時間要注意,鍋底的選擇也有講究,最好選清淡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馬莉表示,很多人吃完火鍋后拉肚子或者便秘,說明并不適合吃辣,這類人最好選擇清湯鍋底或者菌菇類的鍋底。
“牛蛙鍋、鯰魚鍋讓人胃口大開,但長期食用重油重辣的紅湯鍋,不僅對腸胃產生刺激,還容易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如果一定要吃辣,不妨選擇鴛鴦鍋底,少吃辣,多吃清淡的鍋底,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此外,也可選擇清湯鍋底搭配辣味的蘸醬“過過癮”。
3
少喝反復煮沸的湯
如果要喝湯,應該在鍋底端上來煮沸后喝一點,火鍋煮到最后的湯里含有大量嘌呤,火鍋煮久了以后,湯底中嘌呤成分比煮前高出幾十倍,患有痛風、高尿酸血癥的患者絕對不適合喝湯。
而且火鍋湯里的油脂和鹽分量很重,湯底在反復煮沸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亞硝酸鹽。盡量還是別喝火鍋的湯了。
4
微涼吃更健康
很多人覺得吃火鍋一定要吃得燙,如果不燙,就會覺得味道大打折扣。事實上,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而火鍋濃湯溫度可高達120℃,食物燙熟就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再加上麻辣等刺激,容易引起或誘發各種消化器官炎癥和潰瘍。
食物從鍋里撈出來最好先放在小碟子里待微涼再吃。而本來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來說,吃火鍋還是要以少油、少麻辣的火鍋為宜。
5
葷素搭配吃
有些人一說起吃火鍋,就想起各種涮肉,牛肉、羊肉、海鮮,還有各類內臟和丸子,而對于蔬菜的需求則是少之又少,這種吃法也是不推薦的。
吃火鍋不要只選擇肉類,更要注意蔬菜類的選擇,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除了上述說的,還應該點一些綠色蔬菜、豆制品、菌菇等食物。
食小編抵不住誘惑
先走了!
敬請期待!!!
想聊的生活資訊
想聽的食品之聲
想找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
想看的行業資訊
這里有
您
天府食事發布
生活在這座和諧夢幻的城市,我們與TA共同成長。
感謝我們的遇見…
成都市食品商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歡迎您!
聯系郵箱:1014279097@qq.com
聯系電話:028-68730231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