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 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聯合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組織發起川渝食品行業專家座談會在成都科華苑賓館成功舉行,與會專家代表一致同意發起成立“川渝食品專家委員會”,要整合四川和西南地區的科研力量,與相關行業組織及行業媒體攜手,為省際和地區的食品行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本次有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成都大學生物產業學院、四川旅游學院食品學院、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成都市調味品研究所、四川省營養學會、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分析檢測中心、四川省自然資源研究院、四川食品新聞網、四川省綠色食品協會等組織的共計40位領導專家與會,匯聚了川渝兩地最頂級的科研院校的專業人士,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權威性。
此外,本次會議也有一個大的背景,四川食品行業在全國各省排名中名列第五,除傳統的白酒之外,其他食品行業在全國優勢并不明顯,而且現在這個階段更面臨互聯網環境所帶來加速轉型的機遇和挑戰,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食飲文化大省的四川,食品行業究竟路在何方?食品科研單位和工作人員究竟應該如何進一步助推行業發展?是擺在大家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與會人員對此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任偉: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專家更多成果轉化
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任偉從協會角度,發表了自己對目前食品企業現狀及在技術生產方面需求的相關看法。任偉表示成都食品工業協會面對的是成都兩千多個企業,年收益一千六百億的大行業,我們真切的希望通過組織的力量,聯盟的力量,幫助企業解除困境,讓專家的能力知識資源都能夠直接運用到企業的身上,讓專家來挑起食品行業創新變革的重擔。也希望專家能夠系統的解決對產業發展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從協會組織角度,去推動企業的升級轉型,產品技術開發,我們必須通過組織的力量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確實有需要把西南地區的專家聚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完善的機制,讓專家的知識能力資源轉化落實到企業身上去,讓學校的教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和生產力,拉動和推動食品產業的發展。我們希望成都食品行業能夠在5年之內做到三千個億,我們要做這個事情,還是需要產品技術做支持,我們要去引領市場,做出我們的特色,需要通過專家研發的技術做支撐。
何強:倡議建立專家聯盟機制,更好為企業、為行業服務
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院長何強教授首先闡述本次會議的目的,并對當前一些現狀進行分析。他表示:
從高校研究院來講,各大高校研究院現階段有閉門造車的現象存在,如高校研究院不明白企業的需求、不清楚市場的需求、不清楚消費者的需求而去研發產品,這樣的產品問世不受消費者歡迎,就將面臨不被企業所接受的尷尬局面。從行業來講,川渝食品行業巨大,不是一兩個研究院能夠全部服務完成的,我們需要攜手前行,共同為企業服務。從行業組織平臺的角度,中間組織更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需要協會做好橋梁作用。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作為國家的首批雙創中心,在產品的創新研發上,我們要做好帶頭作用。
所以,在這些因素下,我們希望并倡導建立一種專家聯盟機制,建立完善的專家資源庫,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趙志峰:要改變學校專家只是“學院派”的錯誤認識
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四川省綠色食品協會秘書長趙志峰第三位發言,他希望各位川渝的專家可以為我們四川食品的綠色發展出一份力,希望能夠相互支持指導,并表示我們應該組建專業專家委員會,高效利用行業資源整合行業問題精準服務;互通有無,保持緊密的聯系,保持行業信息通暢,由協會和媒體作為橋梁,收集企業真正的需求,由專業的專家進行攻克解決;在通過協會傳遞給企業;
趙副院長最后還表示希望借助專家的力量,去改變現在企業認為學校專家只是學院派的錯覺,讓企業認識到學校專家的能力,最后希望各專家積極參與專家委員會,一起為四川食品出自己的一份力。如果我們成立這個委員會,我們也希望以后可以整合更多的資源進來,一起把四川的食品發展壯大,希望我們聯合的這個專家委員會可以成為四川甚至西南最權威的食品研發組織。
各院所專家:紛紛同意建立并希望盡快落實推進
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教授盧曉黎:首先作為東道主,很高興能夠在新年見到這么多新老朋友,感謝協會與研究院做出的努力,我覺得我們這樣做成功性很大,成立專家委員會是很適合的,并且希望能夠擴充到川渝,成立川渝專家委員會,重慶和四川是一體的,盧教授對成立委員會表示支持并提出如下幾點建議:1、邀請企業研發總監進入專家委員會,他們是專家委員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他們有實戰有水平有能力,并且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非常清楚;2希望以后能夠建立長期的聯系機制,成立以后一定要起到作用,有可運行的措施,要讓大家能夠持續參與和運作專家委員會,建議組織單位能夠盡快拿出具體措施;3.需要建立專家庫,需要建立一些切實可行的信息通道,讓企業能夠找到每一個更加專業的人員。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院長趙國華:表示:.成立這個委員會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解決科技和生產兩大問題,重慶相關協會也在通過中介扶持的方式把專家和企業連接在一起。現在經濟下滑加速食品工業變革的進程,食品工業的進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就是發展階段,以小企業為主體,第二個階段就是選擇期,這個階段就會有很多企業被淘汰,最后一個階段就是穩態發展。
接著趙院長提出自己的建議:1.專家通過委員會和企業定點的長期聯系服務,不是做了之后就走,要建立長期合作聯系;2.專家進入企業之后除了解決問題,還要培養企業的后續力量,讓企業有能力可以自己去解決問題;3對企業進行分類合作,對于有能力的企業,我們出辦法,讓其自己去做,對小企業進行相關咨詢服務,簡單的問題,我們安排研究生就可以去做,沒必要所有都安排專家去做。最后希望川渝能夠通力合作,共同打造這個平臺,打造川渝特色產品,希望委員會盡快成立。
西華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車振明:他興奮的表態:1.全力支持創辦專家委員會;2.自己將參與進來,響應號召;3.希望主辦單位可以盡快落實,拿出完善可行的措施、機制,能夠盡快運營起來,盡快投入使用。
西華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陳祥貴:首先表示我們抱著學習感恩的機會參與川大的這次活動,會議非常有價值,希望能夠盡快搭建平臺。他表示:1.現如今食品行業眾多,但是食品相對與其他行業并不是一個很好做的行業,創新求變有一定的難度;2.高校專家投入大量的精力為企業做研發,但是收益很小,這一點需要解決;3.食品專家需要一個這樣的平臺,需要成立這樣一個專家委員會,讓更多的專家能夠有一個可以依托的平臺。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李誠表示:1.食品行業很大,院校與院校之間政府以及社會給予研發人員的壓力很大,食品行業需要研發人員給予大力支持;2.四川農業大學將頂力支持,參與專家委員會,共同為食品行業做一點事情;3、高校專家不是萬能的,我們每個人也有不擅長的領域,但是我們建立委員會,我們把自己不擅長的給擅長的人員來做就非常好;4.在大課題方面,我們一個高校無法去做,但是當我們聯合起來,我們就可以去做大課題,把國家的大課題拿出來一起研究;5.現如今“供給側”結構改革呼聲很高,我們高校做研究也應該就企業需求研發、去根據市場需求研發產品和組織生產。
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康健平表示:1.在“供給側”改革環境下,食品是重點打造行業,大有前途。2.四川食品內的四大支柱產業實際還是產品技術供給不足。3.成立專家委員會,致力于產品技術和產品開發是很有必要的。4現如今四川很多二三級城市把食品作為支柱產業,我們應該抓住機會。5我們輻射西南是很有必要的,云南貴州等地協會學會都還比較欠缺,科技投入猶其不足,發展不夠。我們作為食品學會還可以發展很多作用。
成都市調味品研究所所長李幼筠就調味品板塊發表觀點,現階段調味品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1.調味品在產品的貨架期容易產生裂變,口袋脹氣、產品變質等問題,需要提高產品技術和包裝運輸儲存等技術;2.有一部分四川調味品沒有自己的菌種,很難有自己的特色,均采用外地的菌種,而大型企業例如海天、李錦記等都有自己獨特的菌種;3.產品的工藝技術遭遇瓶頸,行業缺少專業高效的工程技術人員。4.調味品企業也非常希望能夠有專家能夠提供技術支持。
成都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劉達玉表示非常感謝這個學習的機會,并且認為大家一個專家委員會很有必要,把我們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讓其他專家去做。
據了解,四川獨特的區位生態環境優勢,造就四川食品產業在全國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實施“食品工業大省向食品工業強省轉變,建設中國重要的食品工業加工基地”的戰略部署,培育出川酒、川茶、川菜等一張張閃亮名片,食品產業門類實現了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的轉變,已形成白酒、肉類、糧油、飼料四大千億元以上的支柱產業。2014年四川省食品工業總產值達6300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20%,2015年四川省四川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7300億元,2016年預計也在7000億以上。未來進一步發展,需要在各個層面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其中產品研發、工藝改良、設備優化都是基礎重點,希望本次川渝食品專家委員會的籌組可以盡快完成,對推動四川和西南地區食品行業的大踏步發展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情!
與會人員名單
現場照片集
天府食事
成都市食品商會、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的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關注“成都食品商會”官方微博,旨在整合行業新聞中的精粹,用最直觀精煉的語言,為大家提供行業內優質資訊。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