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分店,幾乎是每個老板開店的夢想,因為開一家店是一個體戶,說出去沒有面子;開兩家店以上了,感覺有開連鎖店的潛力,開三家店以上,就可以說是有點規模了。。。
想著做大規模,是沒問題的,沒有做大的夢想就容易失去動力。不過,一定要把握好度,脫離實際的擴張,很容易出問題。
昨天,見了一位第一期的老陳收徒學員,她特意從外省過來要見面,因為現在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店是去年年初開的,很成功,今年就計劃著開分店。開分店嘛,自己肯定要抽身出來籌備,精力都花在了新店上了。讓她焦慮的是,她脫手后,老店的營業額就下降了,以前淡季都能做2000多,現在快要到旺季了,都沒有超過2000。
雖然下降不是很明顯,但還是讓她焦慮不安,因為新店打開局面還需要時間,一時半會回不去老店,怕新店還沒搞起來,老店也不行了。
我問她從哪里地方覺得出現了問題。她說微信里顧客投訴多了,比如產品的分量有時多,有時少。老顧客多,產品有一點點變化都能感覺得出來,或者抱怨店員服務態度不好,抱怨多了,營業額就看得見的往下滑。
其實,在她說之前我就猜到了問題的原因,無非就出在兩方面:
第一是產品出品不穩定,這個好解決,因為我們產品其實已經相對標準化了,要不然我自己也開不了分店的。顧客對她的抱怨是一些更基礎的穩定性,比如各種配料分量,是放一勺,還是兩勺,勺子大小是否一致,水果的切法也要一致,大小均勻,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等等。這不僅給顧客的視覺效果不一樣,而且會影響口感。這段時間我在減肥,偶爾會買沙拉吃,我就只喜歡吃一家的,就因為他家的蔬菜切的比較碎,好入嘴,好嚼,生菜的甜味容易出來。
第二是服務不穩定。以前老板在,老板肯定是盡心盡力的,但是老板不在了,員工對顧客的服務就沒那么好了,比如不積極主動,反應遲鈍,開小差,甚至擺臉色。。。
以上兩個問題,是開分店的老板都會遇到的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當然有,能夠規模擴張的品牌,大多是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的。
產品標準化就不多說了,可以設定標準,加強培訓,嚴格執行就可以了。難的是服務的標準。因為服務是人提供的,店員畢竟不是老板,不可能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
我現階段對店員服務的要求不是很高,要求就是“不減分”。事實上,店員能夠做到不減分就相當不錯了。如果對店員提出超出他們能力的要求,可能適得其反。
不減分有幾個要求:
1,顧客進店了,無論多忙,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招呼,問清楚顧客需求,把眼前的顧客當作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人。
2,無論當時心情多么糟糕,都不能表現出來。
3,把顧客進店到離店的流程梳理出來,哪個環節要說什么,要介紹那些東西,要問什么問題,提醒什么注意事項。。。都列出來,保證基本的流程要做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這里沒有什么標準動作或者語句,但是店員要明白每個環節的目的是什么,服務的目標是什么,至于動作應該怎樣,用什么詞語句子,每個人自由發揮。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為了防止刻板。我們有時去一些地方估計大家有體會,服務人員說出來的“歡迎光臨”是沒有感情的,是完成任務的,歡迎光臨是說給他們老板聽的,而不是給顧客聽的。這樣做我覺得不僅浪費店員的時間和精力,給顧客的體驗也不好。
服務的標準化有兩個主流方向:
一個是嚴格的標準化控制,每句話每個動作都有詳細的說明書,比如,彎腰45度,持續2秒鐘,日本人的服務就可以做成這樣,很多國際大品牌也可以。我反正不喜歡這種,我們小個體也做不到這么規范,店員也難以做到。
另外一種是海底撈的模式,主要是向店長和員工高度授權,由他們自己來決定如何提升顧客的滿意度,沒有實現高度的標準化。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體驗過海底撈的服務。我是體驗過幾次的,服務確實是值得點贊的,在業界做到了頂尖的水平,因為每個店員都很用心的在為顧客考慮(起碼看起來是為顧客服務),而且每個店員不刻板,很靈活。也就是說,他們的服務標準化策略是有效的。
產品標準化了,服務也相對標準化了,這時候老板脫手才不會出問題。
這里有個問題很多老板會忽視,就是老板本身的能力問題。能力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是客觀規律,再聰明的人也如此。我從第一家店,到開第二家分店,中間用了兩半年時間,這期間不僅僅是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也是為了留時間給自己成長。如果自己成長很快,也要留時間給店員成長。
拔苗助長往往適得其反。慢就是快,慢是為了快。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開店筆記社群成立已經兩年多了,一次付費,終身享用。里面有將近8000位各行各業的老板,歡迎加入,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可以進入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