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一下社群里這位老板關于選址的疑問:
現拿了奶茶的代理,已付加盟費,現有個位置,我認為可以開,想請你做個參考!
1. 位于某省會城市最北面的新商場,屬于新鎮,鎮大約4萬人,周邊3公里沒有其他商業體。 2. 周邊有三所大學,師生合計約5萬人,距離500米到1000米不等。 3. 學校后街有一條3層美食街,有5家奶茶,其中一家店了解到他們生意大約2000-2500一天。 4. 我的位置選擇在商場二樓,餐飲層,位于湘菜館對面。40方,三樓是泰禾影院。租金5000/月,10月開業,免租4月。 5.周邊有安置房,小高層樓盤,對面有約220戶,商場側面有已售新樓盤400戶。
單純以上數據能否判斷這個地方是否可行呢?我認為還不行。
還缺對目標店的現場感受。
選址,不僅要蹲點考察人流量,數自己的目標顧客多少,還要看目標顧客的狀態。
簡單說,就是不僅看目標顧客的數量,還要看這些人的質量。因為這些人處在不同的狀態,對于同樣的產品的需求會不一樣,對于價格的接受也不一樣。
也就是說,假如是同樣的產品和價格,放在不同的地方,進店率和回頭率會有很大不同的。反過來說,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開店,很多東西也許要有所改變。
晚上有位老板說,要把小海鮮開到電影院門口。另外一位老板提了一個很到位的觀點。他說:看電影的人,大多是卡著時間去的,對于出品的速度要求很高,小海鮮出品慢會成為問題。其實還有一點也不太合適,就是顧客也許會拿著一杯飲料邊看電影邊喝,但是很少人會拿著一碗海鮮端著吃,這時候還需要備一個垃圾袋裝吐出來骨頭,還需要忍受旁邊的人鄙視的眼神。
你看,電影院門口這個消費場景注定了只有一部分產品適合,有些產品就不適合,就因為來這里的人是“不一樣”的人。
那如何看出這些人的不一樣呢?以我的經驗,要觀察一下幾個方面:
1,這些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為什么超市出口位置的店倒閉率比其他地方都高?因為大家經過超市或者商場,消費得差不多了,該買的都買了,收銀臺交完錢之后就想著回家了,可能還有一部分人還在責備自己怎么又花了那么多錢,該剁手了。出來后看到商家躲閃都不及,這種心理狀態能買東西么。我附近有個沃爾瑪的出口位置,人流非常非常旺,但是走道兩邊的鋪子是倒了一批又一批。
2,這些人是來這里干什么的。上面的電影院是個典型的案例,和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來看電影,是多么浪漫文藝的事情,我如果端著一碗小海鮮在座位上吧唧吧唧吃個不停,成何體統!
之前的文章也詳細說過我自己的例子,我的第一家店是開在商業街,目標顧客是和閨蜜來逛街的,我的店是休閑食品的定位,而后來的兩家店都是開在寫字樓附近,是在食堂旁邊,顧客路過是去吃飯的,所以我針對性的開發了代餐系列的產品,一出來很受歡迎,現在成了店里的主力產品。
3,他們路過店面時的狀態如何。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人?是情侶,還是成群結隊的同事或者同學?心情如何,是放松,還是緊張,是喜悅,還是悲哀。。。,如果你的店開在醫院附近,或者火葬場附近,或者公園游樂場附近,那路過的人的特征就很明顯,現實中的其他場合,顧客也許不會那么特征明顯,但是會有自己的共性。
老板要在的目標店的附近或者現場親眼看到這些目標顧客是如何路過店面的,路過時如何看到店面的,走路是慢還是快,手里有沒有提什么東西。。。
4,還要看目標店周邊的氛圍。包括有競爭關系和沒有競爭關系的店,是一個什么樣的氣氛,鄰居間的關系好嗎,各個店的店員之間是如何打交道的。小攤小販會來這里嗎?城管什么時候來了以后,商家們如何應對。
這樣的觀察對你的選址會有很多影響,也會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問題。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開店筆記社群成立已經兩年多了,一次付費,終身享用。里面有將近8000位各行各業的老板,歡迎加入,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可以進入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