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分享一篇社群內學習文章。這問文章完整呈現了我這四年的開店歷程,希望所有關注我的朋友都能了解探索這個過程。從“小而美”的構思,到無意中的“頂層設計”成就了第二家店的強盈利能力。
下面是文章全文。
今晚這篇文章兩個觀點:
第一,有頂層設計比沒有頂層設計要好非常多。成功概率會成幾何倍數增長。
、
第二,頂層設計的8件事情,通常不是一次全部能做對的,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需要邊走邊看,該堅持的堅持,該調整的調整。
我的第一個店是失敗的例子,前面說了,今天說說我的第二個店,是經過了頂層設計的,也是不斷調整過來的。
第二個店的頂層設計,應該是從我第一個店中后期開始的。從腦海里構思一個小而美的店應該如何做,到付諸實施開店營業,經歷了差不多一點半時間,當然,中間有一年的時間是研究產品,研究產品也是頂層設計產品環節的一部分。
”小而美” 和“頂層設計”的理念全部來源于我第一個店的失敗。
第一個店太多失敗,但是里面有個項目非常成功,就是甜品吧。甜品吧里面主要有飲料和甜品。我給你算算賬,水吧就一個甜品師,工資四千一個月。甜品吧的營業額每天可以做到平均2000. 毛利在70%,將近1400塊。主力產品都是提前生產好的,出品非常快。所以甜品吧雖然很忙,但是忙得過來,小姑娘自己做,自己端,非常能干。產品都是標準化生產的,我讓他把其他兩個靈活一點服務員也教會了。她休息的時候可以頂替他。服務員可以學門技術,而且頂班的時候不用端盤子倒水,都學得非常認真,做事也非常積極。因為標準化,生產的東西味道都一樣,顧客也非常喜歡,營業額穩步增長。
再看看另外一個生產中心—廚房。 包括阿姨,廚房一共8個人。每天營業額大概是6000 左右,毛利要低一些,在60%左右,3600塊,人均產生的毛利450。而人員工資是將近3萬。
大家算算 甜品吧 工資4000,人均產值 1400 VS 廚房 工資30000, 人均產值 450,你愿意做哪個?
而且,顧客對甜品吧的評價非常好,都是點贊的,而大部分的投訴和差評是來自于廚房。人均產值低,顧客體驗差。廚房還經常給我找麻煩,但是水吧姑娘卻可替代性強,不干還有服務員干,大不了我親自上場。
這也是我決意把第一個店轉掉,轉做甜品的原因之一。
我當時幾個構想:
第一,店要小,可以不堂吃,帶走就好。
第二,東西要少,兩個人就忙得過來,一人做,一人賣。
第三,東西提前準備好,保證出單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放冰箱幾天不會壞,保證浪費小,而且好安排生產。
第四,要做年輕人生意,特別是8090后的生意,一是因為是現在的消費主力,而是樂于接受新事物,樂于分享。二是,第一個店里招待的中老年顧客都特別挑,對價格敏感,伺候不來,累。
第五,東西一定要自己會做,而且掌握核心技術。這是被廚房的人欺負了一年的最大領悟。會做和開店以后自己家是否親自做,是兩回事。
第七,要開小而美的店,強調盈利能力而非營業額,強調投資回報周期短而非投資回報額多。自己窮,經不起再次折騰,草根階層必須從小開始,降低風險,從美開始,精準設計,保證成功率。
這幾點應該算是頂層設計的開始。
于是有了后面的行動:
苦苦研究了一年產品,30歲的時候沒有分文收入是很慘的。
離開上海,到小城市試驗,把開店成本控制在10萬以內。
找一個店面,這個店面要這樣:路過的人群是8090后居多,特別是女性顧客要多。事實上,我現在的店面的這一條街,主要業態是,高檔女裝,美容美甲,時尚酒店,小吃,烘焙蛋糕等等。選址算是比較精準。
做了很詳盡的調研,發現同類產品都是低質低價類型。我的價格定在了他們的2到3倍。這一點是有風險的,但是我是有信心的。因為產品口味和口感不在一個量級。
裝修定位在時尚同時古樸,時尚是吸引年輕群體,古樸是希望表達一種產品品質可靠的感覺。
在宣傳方面,主要是建立微信粉絲圈,通過微信宣傳,而代替了宣傳單宣傳。
大家可以復習一下前兩天分享的關于開店 8件需要做對的事情。當時雖然沒有嚴格寫下,但是這8件事情基本做對了,但是中間是有搖擺的,并不是一次全部做到位的。所以,要邊走邊看。誰都不是神仙,沒法一下子把所有事情做對的。
但是一次沒有全對沒關系。你比別人強,可以有兩個層次:
第一層,你知道有這8件事情。
第二次,你知道并且做到了。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估計很多老板也做到了,恭喜。
關于“開店學習社群”
在開店社群,我們要用一年的時間見證一個小而美的店怎么做起來的,里面還有各行各業老板的相互交流學習。
開店社群里我的開店分享是系統的,深入的并且跟案例結合的,最終目的是“用頂層設計開店法” 開出一家 “小而美”店。結合我的新店,我會全程直播總結開店的全過程。
現在已經有85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加入社群了,也歡迎您的而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