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聽眾很困惱,他的店在商場里的,周末和節假日人多些,可以賺點,平時人很少,不賺錢,就是那種典型的不死不活的店,想換項目,但是商場的在走下坡路,不敢搞。
他的兩個苦惱是商場店鋪的普遍現象:第一,人流量不平均。平時人流量很少,周末或者節假日很多。第二,對商場依賴大,商場不行的話,自己的店也跟著不行。
對商家來說,商場的這兩個特點有三個負面影響:第一,人員安排會很難。人多了養不起,因為非周末都閑著,人少了,周末和節假日又忙不過來。第二,假如第一個問題可以解決,那么第二個問題又來了,如果你的產品出單效率不高或者有天花板的話,那么要仔細算算自己的最大接待能力有多大。平時不賺錢,就指望著周末,對周末的運營效率是很大考驗的。還有,這種集中消費對于產品質量是否有影響也應該考慮在內。第三,對一個店的影響從宏觀到微觀有–大的經濟環境,城市經濟狀況,商圈的活力和影響力,商場的強弱。可見,商場店比外面的店其實多了一個不可控因素。商場不行了,你是呆著還是撤退呢。
在上海的時候,認識有個老板,在最好的幾個商圈的商場都有店。他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他說對于人員的安排,店多了,問題會小點,因為各個店之間可以調配。我們這里的商場有個做水吧的老板周末店里安排6個人,平時店里就兩個人。有次問他怎么解決的,他說周末的三個店員都是臨時工,只有周末過來。這也算是解決辦法。
第二個負面影響說明了不是所有業態的生意都適合進商場,所以應該仔細衡量衡量。第三個不能完全說是負面影響,應該是中性的,因為商場和商家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同享福了,也應該共患難吧。
共患難?是我想多了。我忘了商場是收租金的,也是房東啊。更房東共患難?他們只會讓你受難。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