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季度凈利暴跌364.6% ? 全聚德還未走出2020年的疫情陰影 最新財報顯示,全聚德在2020年Q3季度完成營收2.03億元,同比減少53.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0.5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64.6%,加上今年上半年虧損的1.48億元,全聚德今年截至目前總虧損額達2億元。 全聚德在今年第一季度基本處于停工狀態,截至4月30日,才基本全面復工復產。 全聚德主要業務是餐飲服務及食品加工、銷售業務,除了“全聚德”,還有“仿膳”、“豐澤園”和“四川飯店”等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全聚德在北京、上海、杭州、長春等地擁有餐飲門店共117家。全聚德在食品加工和銷售業務主要有鴨坯及其它食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等業務。 在餐飲業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全聚德依然沒有停止在創新食品研發和銷售上發力。今年上半年,全聚德推出定位民生市場的醬鴨、熏鴨產品和針對年輕化、便捷化的消費市場打造的鴨類休閑零食產品。 但影響全聚德業績的并不只是疫情因素,內參君收集了全聚德自2010年至2019年年度財報數據,從全聚德近十年來的營收數據看,2012年是其營收高峰期,達19.43億元;同比增速從2011年開始出現直線下滑,隨后處于穩速趨勢,浮動較小,不過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間,增速呈明顯下滑態勢。 從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來看,全聚德凈利潤數據和增速的上下波動均較大。十年的數據顯示,全聚德實現最高凈利潤是2012年的1.52億元,2019年僅僅盈利0.45億元。 雖說全聚德中華老字號的地位無法改變,但擺脫產品陳舊、創新不足等問題,聚焦年輕消費者、掌握年輕消費者消費心理,拉近品牌與顧客的距離尤為重要。 老字號遭質疑 全聚德也在自救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128個中華老字號。從省份分布來看,上海、北京、江蘇位列前三。從行業分類看,企查查將這1128個企業分為食品加工業、餐飲住宿業、商業和醫療衛生業。其中,食品加工行業的中華老字號高達463個,餐飲住宿行業的中華老字號有212個,如此,國內與“吃”相關的中華老字號占比59.8%,接近六成。 一直以來,全聚德秉承著“鴨要好,人要能,話要甜”的經營理念,成為當之無愧的老字號品牌,但當其拋棄了獨家掛爐烤鴨工藝,依然以高昂的價格和收取服務費的方式來經營,引來顧客不滿。老顧客評價沒有了曾經那熟悉的“味道”。 從今年9月份狗不理王府井餐廳“差評報警”事件發酵以來,可以看出老字號品牌亟需在產品、服務等各方面改革創新。全聚德也應以此為戒。 2020年7月26日,全聚德迎來156周歲的生日。 7月24日,全聚德宣布三大舉措:第一是全面下調全部菜品價格,整體下調10%至15%;第二是全面統一烤鴨價格和制作工藝;第三是全面取消門店堂食服務費。 對于老字號品牌,每一次的轉型變化,既是創新也是挑戰。時代在進步,推動老字號品牌跟上潮流;同時要在百年根基上推陳出新,實屬不易。 疫情期間全聚德在京門店2月份全部上線外賣平臺,第二季度北京直營門店線上外賣比一季度增長150%。同時為了獲取新流量,全聚德也不斷嘗試線上新玩法,通過直播帶貨等銷售新模式,上半年全聚德天貓旗艦店共自播35場、混播110場,京東旗艦店直播3次。6月15日,全聚德總經理的首次專場直播,吸引超過175萬人次在線觀看。 從產品、線下門店、線上營銷新方式等創新動作中,看得出全聚德為了贏取更多年輕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所做的努力。 但這些努力也許只是杯水車薪。 對于老字號來說,是否配得上一個老字?“鴨要好,人要能,話要甜”,傳承百年的店訓是否堅持做到了?老的熟悉的味道還有嗎? 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顧客,對餐廳的核心訴求都是好吃、有品質、價格合適,基礎的東西沒做好,一味地迎合市場,做創新,年輕化,努力的方向錯了,也許只能越來越跑偏。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