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熱飲,除了芋泥紫薯,還能賣什么?
最近,CoCo都可在小料里添加了銀耳,茶顏悅色、新晉網紅,甚至在縣城茶飲店,都開始賣“銀耳奶茶”了。
奶茶里放銀耳?CoCo、茶顏悅色都推了
連續幾天,我97年的同事都會在下午4點跑到樓下,點杯CoCo都可的雪耳芋圓鮮奶。
淡淡的紫色、淡淡的奶香、淡淡的銀耳咀嚼口感,莫名地,這款產品讓她十分沉迷。
這是CoCo國慶后推出的新品之一,另兩款是檸檬雪耳蜜、莓莓雪耳蜜搖搖凍。
檸檬雪耳蜜是用銀耳、檸檬汁、火龍果組合成的一款清爽果茶;
莓莓雪耳蜜搖搖凍料更豐富,將紅心火龍果放進清甜膠糯的雪耳里,自帶濃濃膠質感,再放入搖搖凍、蔓越莓和草莓果醬,茶底選用蜂蜜蜜茶。

在小料里加入銀耳是這個系列產品最大的特色,CoCo都可還給銀耳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雪耳。
但
把銀耳這款養生小料加入奶茶里,不是CoCo都可獨有。
今年疫情后,茶顏悅色為給外賣奶茶增加口感,也推出一款銀耳plus:銀耳、百合、枸杞、蔓越莓,不加糖,還給了很多吃法,比如銀耳+咸檸檬+雪碧等。

小紅書里搜“銀耳奶茶”,會出現1W多篇筆記。將銀耳、桃膠組合做飲品,許多有特色的熱門網紅店都在嘗試。
以養生為主打的椿風茶飲,據其負責人介紹,在上海的門店里,香奈兒和迪奧柜臺會大批量點他們的銀耳桃膠素顏水,作為謝客飲品;華為的員工食堂,也跟他們深度合作每天大量采購,送到他們的員工食堂做宵夜。
咖門曾報道過的在縣城開店的敬茶品沫,最近也推出兩款新品——處女座雪耳茶奶、鮮莓莓雪耳茶,連下沉市場都賣起了銀耳。
實際上,看起來已經很流行的銀耳,在社交平臺上評價非常兩極:
真愛粉如我的同事,每日必點,但也有人覺得“沒什么好喝的”。
銀耳會成為今年冬季的亮點嗎?
1、它用天然的食材,滿足了奶茶需要的咀嚼感
而且和珍珠軟糯、波波Q彈的口感又不同,銀耳膠質感更強。
相同的特性,差異化的口感表達。
2、無色、無味、百搭,可創新搭配的方式更多
比如CoCo將其和檸檬搭配,能凸顯口感;跟火龍果搭配,就被賦予了顏色;加到奶茶里,又可以作為咀嚼物補充。
3、具有很明確的養生屬性
銀耳美膚養顏的養生概念,是個不用教育市場的標簽,消費者對此有普遍共識。
而對已經需要保溫杯里泡枸杞的年輕人來說,“養生”是個在冬季讓其愿意主動嘗試的理由。
銀耳蓮子羹是一道經典甜品,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銀耳的口感太熟悉了。

對于中國消費者,銀耳的口感太熟悉了
但其缺陷也是太大眾,茶飲在小料的選擇上,一直強調價值感:
要能賣上價,讓消費者熟悉,但不可輕易得到。
“有的消費者,喝到銀耳產品像喝甜品、喝甜湯。“有研發人員這樣評價。
但從目前被使用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也在被改善。比如:
起名上:
CoCo都可不用“銀耳”的名字,起名雪耳。
如同豆奶起名“豆乳”,用好的概念和包裝,重塑消費者印象。
呈現方式上:
相比于甜品中大朵、完整的形態,茶飲里的銀耳是小瓣、小瓣的形態,造型和入口的口感差別挺大。
搭配上:
許多品牌在使用中,銀耳和桃膠同時出現。二者長相、口感都很相似,桃膠可以提升銀耳的價值感。
此外,據資深研發丁健介紹,銀耳也可以用一些風味去腌制,比如蜂蜜,桂花糖漿等等,增加口感。
另外,從研發角度講,目前銀耳也存在干、濕兩種狀態的產品被挑選,操作和使用的難度并不大。
銀耳,會帶來“養生茶飲”的流行嗎?
霜降已過,秋冬的感覺更加濃郁了,各個品牌都推出了熱飲新品——大多是芋泥紫薯等常規款。
雖然芋泥消費者認知度高、銷量好、操作成熟,但另一方面,新意也越來越少了。
與此同時,
在適合冬季的飲品里,“養生”類產品一直是個未被深度開發的領域。
將銀耳、桃膠、阿膠、人參、燕窩、蜂王漿等養生產品加入到茶飲里,對越來越注重養生的年輕人來說,找到了更多茶飲的飲用場景和來自于功能性的消費動力。

在椿風茶飲負責人看來,茶飲做的就是女性的生意,而養生又是這個群體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做女人的生意,就要找到讓她們沒有辦法拒絕的下單理由。
但同樣是養生,人參、燕窩等產品還存在價格高、普及度低、原料的安全性等問題,而
銀耳恰恰是一個更大眾化、供應鏈也足夠成熟的品類。
被加入到小料里,銀耳會是茶飲走養生路線的入口嗎?期待市場和消費者反饋。
10月29~30日,上海,咖門2020新飲力新茶飲大賽總決賽將正式啟動。
我們邀請7分甜、滬上阿姨、煮葉、甜啦啦、桂源鋪等品牌創始人,和煮葉、茶顏悅色、奈雪的茶、7分甜研發總監坐鎮評委席,從16名選手中,選出全國的冠軍,尋找最有價值的茶飲產品!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鏈接報名觀賽:

還有什么問題,觀賽/參賽報名后,可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添加咖門小助手微信聯系。



新飲力大賽深圳站圓滿落幕,冠軍選手曝光獲勝“秘密武器”!
新飲力大賽成都站落幕,我在現場看到茶飲店秋冬上新的靈感!
新飲力大賽鄭州站落幕,4強選手都在做“茶底顛覆”!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 15565053720(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