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發生疫情以來,商超類外賣店鋪的銷量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因為疫情隔離等措施過后使得習慣用外賣這種形式來購買日用品的需求升高,另一方面,新零售也是如今美團和餓了么正在努力推廣的平臺收入新增長點。兩方面原因使得一些超市類外賣店鋪的銷量不俗。因為這種零售類店鋪買的都是標品,所以很多老板就覺得這種是不需要什么運營技巧的,實則不然。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種新零售類外賣店鋪的運營思路。現在人們90%的日用品是從淘寶、京東、拼多多這些大的平臺網購下單的,很少親自去線下的超市去購買了。因為網購最大的優勢,一個是價格優惠,另一個是送貨上門,節省用戶購物的時間和精力,這是區別于線下購物的最大便利。作為想通過外賣平臺來提高店鋪收入的商家來講,理解用戶使用外賣平臺來購買日用品而不是網購的動機,是經營好新零售品類外賣店鋪的第一步。外賣區別于網購最大的優勢是:時效性。網購到家的時間最快也要一天的時間,而外賣購物的話只需要30~40分鐘即可。外賣店鋪因為店家不是大型超市或者廠家直營,中間還要被外賣平臺抽傭,其成本價是壓不下來的。所以,在價格這方面商超類外賣其實沒什么優勢。用戶選擇外賣購物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應急。場景一:手機馬上就要沒電了。用戶在外面沒帶充電器,繼續一根充電線。網購就是京東閃送也比不了外賣30分鐘來得及時。場景二:辦公室沒有打印紙了,即使現在網購也只能明天到,今天全公司就得開天窗,不能打印。場景三:外地出差,半夜發現隱形眼鏡沒有藥水了,出門太麻煩,網購來不及。從上面場景不難看出:如果只是買東西,用戶更愿意在購物網站買東西,因為品牌選擇多,價格優惠。不過加了一個時限后,用戶就只能選擇外賣平臺了。所以,商超老板的外賣店鋪設置上,應該把應急類產品豐富一下:數碼3C、雨具、計生用品、女性用品、五金工具類等。因為配送費以及操作的方便性,用戶更傾向于在一家店鋪把所有需要的產品買齊,也就是所謂的一站式購物。所以說產品越齊全,用戶的下單轉化率就越高。商家可以在平臺按銷量查看,基本高銷量的商超都是大型超市。那中小超市因為場地及資金不能大量備貨,要怎么辦呢?一些聰明的老板會選擇幾個熱門場景來進行重點備貨。那么同時能有以上3類商品都齊全的商家,這個場景用戶下單率更高。假設某一個商家區別于競對,有更加齊全的熱門鍋底品牌或蘸料口味,那么下單率又會進一步提升。小編溝通了4、5家銷量比較高的便利店商家,他們都表示夜間消費其實是商超外賣的重要時段。商家們可以針對夜間人們的消費習慣來選擇上架產品和制定店鋪活動。比如,南方夏季天氣悶熱,夜間買酒水的人就很多。很多高銷量商超都重點豐富了啤酒、飲料這類商品。同時店鋪還可以通過設置折扣來進行引流,熱銷的啤酒可以享受5-6折優惠,設置1塊錢限量搶購等互動。像下圖這個萬單超市,就把啤酒作為重點引流商品,下單占比接近1/10。
還有一個細節是,大部分顧客對配送費都很敏感,由于夜間平臺會提高配送費,商家可以針對夜間時段進行減免部分運費來增加進店率。同時,商超的產品多數不會因為配送時間和距離而產生變形變質,商家應盡量跟業務經理溝通優先申請開通混合送,獲得最大的配送范圍。對于做商超類外賣店鋪的商家來講,中小商超的備貨能力很難跟大型超市競爭,所以更多的是依賴老板的選品能力是否能覆蓋到用戶的長尾需求。可以加微信:
WMWJCLUB
聊聊(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好友)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