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 No.827
1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白話文翻譯
以前那些善于以道治國的統治者,不要人民巧智詭詐,而要人民樸實敦厚。百姓之所以不好治理,就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奇謀巧計”的影響。因此,如果是用“奇技淫巧”來治國,那是國家的災難啊。不用技巧治國,是國家的福分。清楚這兩者的區別,就是治國的法則。若能常懷這種標準在心,不以智治國,這就是玄德的境界。玄德深遠,最后又返回了事物的根本,最終順和自然
2
這里面,最具爭議的就是這個“愚”,有人就說,老子這樣的理想主義,是讓人往回退啊。在第八十章也說,小國寡民,還說有車有船也都不坐,有高效的工具也不讓用。
的確,人民都“愚”了,自然好管了,但這不就是“全民廢”嗎?也有人說,這個“愚”和咱們現在的“愚”不同,指的是質樸,樸實。
我也看了多家的注解,后人們更偏向于把這個“愚”,解釋為質樸。
其實,你細想想,其實兩個都說得通,所以,咱不糾結這個問題,學道德經,在盡可能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把其中的精華用到自己身上,才是重點。
3
這一段,最重要的,可能不在“愚”。
讓不讓老板姓“愚”,對于統治者來說,只能引導,沒法直接去操控他們的大腦啊,尤其在那個年代,不像現在還有各種戶口社保限制人,不能隨便出境出國。那個時候,覺得統治者不好了,換個地方呆(逃難)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此,最主要的,是在于統治者怎么選擇,怎么做。
無論人民“愚”否,作為統治者,不要對人民耍花招,耍心眼,今天弄個這政策,明天弄個那政策,把老百姓折騰來折騰去,讓人民摸不著底,這才是統治者能夠做,且應該做,也符合于人民期望的。
無論是國家,還是組織,上行下效這是必然結果。復印件出問題,最應該找的是原件,而不是復印件。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就有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啥意思呢?
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封地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
一旦出現“上下交爭利”,這個國家必然就完犢子了。
而這個爭利,一定是從上到下傳遞的,上行下效。
所以說,做好自己能做,能控制好的事情,這是重點。
4
道理大致知道了,咋用呢?
我們再說回現在,有不少管理者,都說“手下的人不夠聰明,靈性不夠”,咋都看著“笨笨”的。
我說,恭喜你,這樣的人,才是有潛力的人,才是好用的人。
為啥?為啥不是那些有靈性的(聰明)人?
這個問題,日本的經營之圣稻盛和夫早都想明白了。
“我不看好聰明人,因為他們自以為是,急功近利,事事都喜歡找捷徑,缺少踏實肯干的精神。京瓷創辦之初,公司招來很多聰明人,但他們因為看不到公司前景紛紛離職。留下來的都是沒有更多選擇,連跳槽都沒信心的平凡人。”
比稻盛和夫還早的曾國藩,也想明白了。
到這里插一句,曾國藩整個人生的改變,都要得益于道德經。
曾公說
選將領,要“質直而曉軍事之君子”,兵勇則選“樸實而有土氣之農夫”。
說白了,挑兵挑將的核心要義,就是選“樸實之人”
曾公還說
“大抵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以其質而更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則長處亦不足恃。”
大致說來,考察人才的優劣,應當以看他是否具備樸實、廉正、耿介的品質為主。有這樣的品質,又有其他的特長,才是最可貴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品質,即使有其他的特長,也是靠不住的。
曾公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給人相面,如果看這個人來應募時,眼珠子滴溜亂轉,長得白白凈凈,馬上就搖頭說不行不行。若來一個皮膚黝黑,手腳粗大,甚至身上還有泥巴的大漢,曾公就特別高興。
而且,還有一點,堅決不要當過兵的。啥意思呢?當時的綠林軍已經腐敗透頂了,當兵的都去做生意,訓練都是花錢雇人去沖人數,這樣的人已經都是滑頭了,因此一個都不要。
曾公覺得
“軍營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于純正。”(大營中應該多選用一些樸實沒有心眼的人,這樣風氣容易純正。)所以他特別強調要“于純樸中選拔人才”,認為這樣“才可以蒸蒸日上”。
你看,是不是和上面老子的意見相同啊?
曾公所謂“純樸”,說的就是樸實,不會“巧言令色”,不諂媚,有踏實肯干的精神。
曾公打仗講“結硬寨,打呆仗”,這樣的作風下,唯有樸實踏實的人,才能堅持貫徹。而聰明人,早就跳槽不干了。
總結一下
①、領人
作為管理者,領導者,從自己這里就要避免“套路”,不要總琢磨什么“奇技淫巧”,從長遠來看,“結硬寨,打呆仗”才是最佳選擇。
②、識人
心眼多,浮躁之人,盡量摒棄不用,尤其是不能委以重用,這種人,一旦遇到危險,必定擾亂軍心,不能成事,但大多能壞事。
③、選人
要以“樸實”為首要標準,西方的企業界有句圣經一樣的話:We hire for attitude, and train for skill.意思是:我們雇態度好的人,然后培養他們的能力。曾經的國足教練米盧有句名言,你肯定聽過,叫做“態度決定一切”。
道德經,是一本管理圣經,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