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淡季!
這是杭州事業部的伙伴脫口而出的話。是的,天氣會變冷,但不能讓生意變冷。
木屋燒烤進駐杭州剛好一年,隨著一店的長大,二店也在悄然的生長,不知不覺已經面世三個月了。
那新市場的第二家店該是怎樣的打法呢?大飛哥心里早有了想法,來看看杭州二店出世的妙招。
杭州天虹店8月10號開始試營業,時間盡管不長,但從第一天開始就導入了公司新店開業資格的6大基礎6大結果認證系統。
求質不求量,試營業期間每天只營業到12點,每桌都做滿意度調查,試營業的第一個周六的排位就達到了開業的效果。
開業十二天,為了保證顧客體驗,每天也是只營業到12點,開業結束后一周開始把營業時間調整到凌晨1點,這樣慢慢的加上去。
開業至今,二店一直專注做堂食,沒上過外賣。有質才會有量,除了5:30的高峰外,每天晚上10:30又會迎來一波高峰,讓10:00關門的天虹商場一樓重新變得熱鬧起來。

對于杭州第二家店來說,這是個非常不錯的開局,但對于徐金平這個木屋老炮兒來說卻面對了巨大的挑戰,當時最棘手的莫過于如何解決人、技能和團隊磨合的問題。
店內初期樓面加出品才9個伙伴,2個管理組又是新上任的,可以說相當考驗人了,因此在籌備期間招了10個新人。

人是招來了,但技能斷層比較嚴重,出品廚師長加4個老A,其余都是新人,樓面前廳加2名金服,其余都是新人。
所以在籌備期間開展了大量培訓和模擬實操,試營業期間每天下班都要留出2個時間做總結和基礎帶訓,既練了技能又促進了團隊之間的磨合。(在此特別感謝華南區、廣州區對人力的鼎力支持)

店長徐金平既要注重管理組的培養,又要兼顧員工訓練,他終于知道來新市場開一家店是多么的不容易。
從沒開過新店的他說,以前在深圳看別人開店感覺挺簡單的,自己真正來開一家店的時候才知道啥感覺。
而且大市場的后勤保障更充足,無論是工程部還是物資部都能給予及時的支持。比如要什么東西就列個清單找物資部申購,來這里買一些出品的用品用具還要自己列清單、找供應商、去市場做對比,貨比三家才能找到合適的。
剛開始客人老是反映菜品太咸了,一直找不到是哪里出了問題,以為是醬油汁偏咸,喜歡鉆牛角尖又是出品出身的徐金平嘗試了各種方法,后來發現是油刷的問題。
那種油刷是在淘寶上買的,用幾天就會起球,醬油附著在上面,導致菜品咸。于是對比了一店的油刷后立馬調整了過來。

只要是關乎顧客體驗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執著地去改變。因為杭州相對于其他地方,顧客的需求會更細致,好的、不好的都傳播得很快。

所以高峰期的時候店長一定是駐扎在出菜口的,誰出的菜賣相不好立馬會被退回去,并且廚房無論是老A還是學徒,對紅單清單的意識特別強,寧愿多烤一點也不要沒烤出來。
還有從廣州調過來的門迎小姐姐黎月麗也很優秀,帶位、介紹菜品非常詳細,走過路過的客人都能聽見她的聲音,拉客技術杠杠滴。
店內的基礎在一步步打牢,店外的公關卻又讓徐金平犯了難。由于門店地處天虹商場的一樓,外場是不能擺凳子的,所以每次擺排位凳都跟打游擊戰一樣。
說一次就搬進去,一走就擺出來,尋訪的人說擺了就沒收,還簽字了。后面加了尋訪的微信,和樓上公司的物業熟一點才允許擺出來。
在新市場公關上還不是很熟,里里外外的事讓以前在深圳帶區的徐金平都發出了開這個店累得跟狗一樣的感嘆。
不過他還說在新市場雖然辛苦點,但相當于是創業,既能學到東西又能大展拳腳,比如門店基礎建設的導入就是把之前學到的東西都發揮出來了。
這大概就是新市場的魅力吧!相信在大飛哥的帶領下,杭州每一家店都會穩扎穩打,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占領杭州,成為第一好吃的燒烤!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