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 No.847
1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白話文翻譯
最完美的東西好像有缺點,但使用它不會出現弊端。最滿的東西,好像又是空虛的,但使用它沒有窮盡。最直的東西好像是彎的,最靈巧的東西好像是笨拙的。運動可以消解寒冷,靜可以戰勝熱,內心清凈則可以領導天下走向正道。
2
人沒有完美的人,物也沒有完美的物。
最完美的東西,也有缺點,其實換句話來說,世上哪里有完美的東西呢?
你看看身邊,什么是完美的?
沒有吧,有一利必有一弊,還記得五十八章里面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嗎?
就是這個意思啊,福與禍,利與弊,是一個事物上的兩個面,而且,每個事物都有這兩個面。
雖然完美的東西有缺點,好的東西有弊端,但這些弊端,并不影響我們的使用啊。
比如說招聘員工,很多老板都希望要“聰明人”,要“有靈性”的員工,覺得這樣的員工好管理,好出業績。
但真正合作起來之后卻發現,這樣的聰明人,一點培養出來之后,很容易就跑掉了,恨得直拍大腿罵沒良心。
的確,這樣的孩子優點很明顯,但穩定性差也是明擺著的事情啊,利弊都在其中,你說是吧。
同樣,那些看起來“笨笨”的孩子,卻很踏實,雖然傳幫帶的過程中,需要的耐心和耗費的精力多一些,但他們能踏實干活啊,也不差啊。
你看,這兩種員工,都有利弊,但都不影響這兩種人在工作中發揮他們的價值,其用不弊呀。
同樣,大盈若沖,其用不窮。也是類似的道理。
越是大領導,越是厲害的人,反而越沒架子,越謙虛。越是那些咋咋呼呼顯擺的,沒深沉的人,本事倒是不怎么樣。
老人家說“虛懷若谷”,越是“謙虛”,裝的才可能越多。盆滿缽滿,再不能裝了,不就沒有再提高的機會了嗎?所以說“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有再高的成就,也不自傲,也能虛心處下,上升的空間才能無窮啊。
接下來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直線就是捷徑,但真正讓你從A到B的,可不是直線啊,
林肯講過一句話,說“指南針能給你準確的方向,但你不能沿著指南針一直走,否則你會掉進沼澤,你需要繞過沼澤,避開陷阱”。試想一下,這樣走,肯定不會是直線,但卻是最快的線路啊。
大巧若拙,說秋天到了,小松鼠正忙著找過冬的糧食。小松鼠看見前面有一棵松樹,它連忙跑過去,撿起了松果。不一會嘴里就塞滿了松果。小松鼠帶著松果正要回家,一條小河擋住了它的去路,這可怎么辦呢?小松鼠看見一棵松樹上有很多青藤,像繩子一樣。小松鼠的眼睛轉了一圈想出好辦法。小松鼠先把松果扔到河的對面,再爬到樹上,然后抓住青藤,它猛地一跳,用尾巴當降落傘,河里的荷葉當小船,終于跳到了河的對面。看,小松鼠多聰明呀!
這個故事,可能你聽過,用小松鼠的聰明來顯示“巧”。
但,過河還需要這么多的策略,這個是真的巧嗎?
這時候,來了個巨人,一步就跨過那條河了,一點技巧都不需要,你說誰巧?
“你這簡直就是不正當競爭,人家說松鼠,你來了個巨人,這不開玩笑呢嗎?”
沒錯,你想當那個巨人嗎?看到競爭對手運用各種策略的時候,你一跨而過,難道不好嗎?
一跨而過,看起來并沒什么,可這不正是大巧嗎?
大辯若訥,這個“訥”,就是看起來“笨笨的”,不像那些“巧舌如簧”之人。你看那些真正厲害的人,說話是很嚴謹的,不會啥話都往出說,一旦說出來的,都是一語中的,直至本質。
前幾句說的,都是“反話”,最后幾句,繼續是反話。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這里的“躁”,當做運動來講,運動一下,就能抵御嚴寒。心靜自然涼,靜勝熱,再深入一層理解呢?就是我們做決策的時候,不要頭腦發熱,拍腦袋做決定,而是要冷靜。
最后再告訴你,作為統治者,內心要清凈,清凈才能引導天下走向正道。
3
這一章,說的都是反話。
“反”這個字,在道德經里面雖然只出現了4次,但非常之重要,“正言若反”,老子一直在強調。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萬事萬物都有兩面,當一個面發展到極端的時候,就會轉換成另一個面。這也和周易所講的“陰陽”同理。
當下可以算得上是歷史上最為浮躁的環境,我們見到了那些被包裝了太多的“迅速成功”案例。
就連最傳統的餐飲,也都出現了很多“一夜暴富”的例子。于是,有不少人受了速成的影響,加入這個賽道。
進來之后,試圖照搬復制那些神仙案例,運用各種套路快速賺錢。
誠然,這些神仙套路,會在經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這叫做“巧”,奇謀巧計。
但真正能夠支撐餐飲店活下來,長期賺錢的,是啥呢?是這些“巧”嗎?
有人說,只有營銷可以救餐飲,真的嗎?
換個問法,只有衡水一中才能讓你孩子考上好大學,你信嗎?
一家200平米的中餐炒菜,日營業額能夠穩定到1.1W,不做活動,不搞套路,靠的是啥?
靠的不是奇謀巧計,靠的是踏踏實實的練基本功,靠的是管理,靠的是出品,靠的是日日不斷的功夫。這叫做“拙”。
當你具有碾壓式的優勢時,你對一切技巧都會不屑一顧,這就是大巧若拙。
4
道理不難,怎么用?
①、放空
要裝更多的東西進來,就一定要有空間來裝。
空間咋來呢?
就得放空。
同理,想要學到更多的東西,讓自己更厲害,就必須把自己放空,虛懷若谷,才能納天下溪流。
上去就挑別人毛病的,大多是不會有啥長進的人。距離這樣的人遠一點,小心拉低你的水平。
②、轉換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事物發展到極端的時候,一定會向反方向發展。
就像股票一樣,跌的多了總會漲,漲的多了總會跌。
市場要轉換自己的觀察方式與思維模式,最近流行的“內卷化”,不就是在一個模式上呆久了,就容易鉆牛角尖嘛,跳出來,換個方向,換個思維,會有更多的收獲。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