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伙伴分享】我不愛看書,我愛在書里撿錢

    我是個不愛看書的人,沒養成這個習慣。我經常與人說起這個不好的事情,也不怕人家笑話肚子里沒有墨水,因為我總以為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我會告訴他們,很多喜歡看書的人,他們的腦子只會填塞書本作者的見識,從而停止了自己的思考。這個牽強的理由,成為我不去閱讀的推辭,實際上就是懶惰,欠缺自律。

    往往這種需要自律才能做到的事情,都是幫助成長的。譬如閱讀,是真的可以稱之為精神食糧的。你盡管去看,無論多少,速度快慢,一本或者幾本,哪怕就一篇或幾段,看完之后都是有吃了一頓飽飯的滿足感的。

    再說到讀書讀的是什么?當然見仁見智。你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在閱讀的時候就會著重關注什么點。比如你是個有商業頭腦的人,你去看三國,就會想著去研究空城計是否能幫你在股市上玩點套路;若你是個有政治才能的,你就會想這個七擒七縱孟獲是否能幫你在官場拉到更多的助力;若你是搞攝影的,你就會思考火燒赤壁這個戰役怎樣去呈現才蔚為壯觀。古語有云,佛的眼里仍是佛,大便的眼里終是大便。所謂一千個人的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就是每個人在書里遇見或是尋找他們自己。

    我最近在看魯迅的《吶喊》小說集,目前看了5篇,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阿Q正傳》、《孔乙己》、《狂人日記》、《藥》,還有《故鄉》。因為職業是和文字相關的,我會不由自主去關注那些生僻的字詞,什么“自戕”,什么“羼水”,什么“赧然”,雖然工作中不會去用這些詞,因為大眾多是看不懂的,但是對自身的業務能力提高還是有的,這達成了閱讀的其中一個目的——滿足工作需要,這能讓你掙到更多的票子。而另一個目的則是去在文章里面找自己。我是個感性的人,喜歡觸景生情,這在魯迅的小說里是有深切的體會的。比如《阿Q正傳》,生動地展示了一個人是怎么廢掉的,有自己性格層面的原因,也有社會層面的原因,我就會想自己如果身處那樣的社會環境,是不是也這樣廢掉了?其實不用想,多半會廢掉。可以武斷的說,現在這個安穩的社會讓多少不論能力大小的人都活了下來。

    再比如《故鄉》里的故事,現在很多影視作品去描述這樣的情景:兩個小時候玩的很好的人,幾十年不見,等到再見面的時候,一切都物是人非了。就像現在我們每次回家過年,見到當初穿著開襠褲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的從睿智變成了平平無奇,有的從傻不拉幾變成了富甲一方。這些感受只有經歷了一定的歲月才能理解得透徹,這應該就是魯迅的文章會被移出學生課本的原因吧,小孩子沒有什么經歷,是根本看不懂這些東西的。

    結語一下:看書無所謂看了多少,在于收獲了多少,再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懷疑一切的精神,雖然有時候會遭人笑柄,不用去管,你就淡然地一笑處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80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8日 07:05
    下一篇 2020年11月28日 07: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