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嗦粉一族”崛起,她們對火鍋粉和對奶茶一樣上癮,經營者也愈發重視這個產品。
川粉口感Q彈,久煮不爛、熟后懸浮于湯底上方,方便食用。而且低熱量,飽腹不長胖深受女性顧客喜愛。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川粉,大多是紅薯淀粉為主材,添加一定比例的木薯粉制成,只是在紅薯產地和輔料混合比例上有所不區別。在不同地方也被叫做火鍋粉或者苕粉。
▲巴奴的火鍋川粉,標注原創產品,售價18元
川粉雖好,但進入門檻低,產品價值感低,導致廠家魚龍混雜,可以說有品類無品牌。一些聰明的廠家,就看到這個品類機會,把川粉做出了差異化。
五顏六色的川粉
胡蘿卜粉、紫薯粉……好看好吃又健康
餐見君曾去到一家有百年傳承的老字號——桐裕粉坊,見到了“不一樣的火鍋川粉”。
桐裕粉坊位于蘭考,從1840年開始就做地道的紅薯粉。為了尋求突破,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粉制生產線。
技術的成熟讓桐裕粉坊研發出更多樣的產品,形成了山藥鮮粉、紫薯粉、芋頭鮮粉、胡蘿卜鮮粉、火鍋菠菜粉等產品矩陣。

近兩年,市場上開始流行無需提前泡發,煮制時間更短的鮮粉。
其實鮮粉和干粉最大的區別在于含水量,考驗的是廠家的生產技術。關鍵是如何做到含水量與淀粉比例的平衡。
比如傳統干粉一般是自然晾干,或者烘房烘干去除水份;而鮮粉需要經過冷凍、化冰、切段再真空包裝以保鮮。
鮮粉在加工過程中需要保留一定比例的水份,水份過高,粉的韌性會受損,也容易變質;水份過低,口感就偏向干粉質感,入口缺乏鮮柔。
為此,桐裕經過多次實驗,將川粉的含水量保持在51%這一數值。能維持新鮮的色澤、口感和氣味,最大程度上的原生態呈現。
開袋下鍋2—3分鐘即可食用,久煮不爛。相比市面上大部分保鮮粉仍需煮制十幾分鐘而言,桐裕的保鮮粉時間優勢就很突出,主要就在于51%的臨界點,很多廠家沒有這種技術壁壘。
事實證明,消費者對這種鮮粉也頗為認可。比如桐裕的合作品牌鍋圈食匯、巴奴、巴莊火鍋等,川粉銷量持續增長。
桐裕還會為合作的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根據經營品類、客單價等,在川粉的原材料、混合比例上進行調整。
如何判斷川粉好不好?
“優質原材料+生產工藝+非遺屬性”組成品類王牌
目前市場上的川粉,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元/公斤的都有。不少火鍋老板也說道,川粉質量參差不齊,無從選擇。
有的川粉一煮就爛;有的掂起來比較重,但是吃起來卻沒紅薯味;還有的肉眼可見有雜質…..
那怎么判斷一款火鍋川粉好不好呢?
>看原料,看產地
川粉是由植物類淀粉制成,口感的筋道與否,與原材料的淀粉含量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蘭考的紅薯因淀粉含量高,口感沙甜,被稱為當地三寶之一。桐裕粉坊就選址于此,加工時嚴守3個標準:
1、選薯看顏值,破損的、壞的一律剔除,設置專人專崗;
2、不用自來水,而用經多重凈化的純凈水;
▲桐裕粉坊的凈水設備,過濾水中的活性炭和石英砂。
3、紅薯淀粉需經過100目的細篩網充分過濾,免除雜質。
符合這三道工序出來的紅薯粉,無論在口感還是外觀上都做到了極致。
>看生產條件,機器標準化生產的川粉筋度更大
人們吃川粉,吃的是它的黏韌口感,所以筋度是川粉的一個顯性指標。
傳統的生產方式是大瓷缸揉搓、用底部帶洞的葫蘆瓢漏粉,但是這種無法保證衛生安全,更不能規模化。
桐裕粉坊在保留傳統配方的基礎上,采取自動化生產。機器能夠完成720次,不低于20分鐘的揉搓擠壓,讓淀粉能夠充分上勁兒,口感筋道。
揉好之后,再由機器擠壓漏出。與傳統靠粉漿自身重力漏絲成型相比,提高了密度,讓其在咬斷時更Q彈。
然后進行蒸制,這時川粉會吸水膨脹,還要再進行兩次淋水降溫,在零下18度的冷庫將多余水分析出。
通過精準的溫度、時間控制,冷庫的川粉會被送去除冰,然后被均勻地切成17厘米的標準長度,最后真空打包。
▲桐裕粉坊投資1.1億建設現代化廠房
>文化屬性,非遺川粉
桐裕粉坊源于劉記手工紅薯粉條,始創于清道光年間(1840年),代代傳承,生意經久不衰,后被認定為“河南老字號”,河南省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劉氏第七代傳承人,在傳統手工制粉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的機器生產,實現了年生產能力3萬噸以上,產值5億元的規模。產品出口美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
不只是“非遺”的標簽,同時桐裕粉坊還是蘭考當地的扶貧企業,可謂是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貧困戶。
有顏值還有內涵的川粉并不多見。今天餐見君給大家帶來的福利就是桐裕“火鍋川粉”的試吃機會(截止至12月7日),有興趣的讀者可在留言區互動索要。
福利
火鍋川粉
桐裕粉坊,專做地道好粉
文末參與留言互動
可獲得品鑒試用名額
往期精選
“火鍋食”又迎實力選手,小酥肉6秒賣光5萬袋
發愁引流?頭疼上新?這25個冬季新品一次幫你搞定!
鍋圈=國民火鍋,這個品牌認知是如何塑造的?
揭秘“火鍋界的名創優品”:人均55翻臺6,直營門店150+
海底撈也開“火鍋食材超市”了!上百個SKU,自助結賬……
開店故事|靠一碗粥水火了16年,“食神”蔡瀾都跑去打卡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