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東北人,統治了中國的麻辣燙江湖。

    目前為止,楊國福麻辣燙全國5616家,張亮麻辣燙全國5249家,它們均發跡于東北哈爾濱賓縣。

    萬物皆可麻辣燙,可謂是無所不涮、無所不燙。地里的、水中的、飛的、游的、跑的,在鍋里群英薈萃,水乳交融,最后形成一碗和諧的整體。

    麻辣燙之所以能成為國民小吃,東北人功不可沒,他們把這款街邊小吃改良的更具普適性。

    誰都不會想到,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品類也能孕育出大型連鎖企業,是楊國福和張亮改變這一切,兩個品牌門店總和超上萬家,門店總數超過進入國內市場已有33年的連鎖巨頭肯德基,單個品牌門店數還多過麥當勞。

    今天,咱們來聊聊麻辣燙品類,分別看看他們都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商業帝國的?

    麻辣燙品牌的群雄割據

    麻辣燙品類里楊國福和張亮雙雄爭霸已成為常態,但背后還有很多優秀的麻辣燙連鎖品牌。雖然店數規模不及楊國福和張亮,但數量沒有上千也有小幾百。

    從全國范圍來看,東北地區誕生了最多的麻辣燙品牌,企業數和門店數最多的地區。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麻辣燙相關企業共16.1萬家,東三省相關企業數量總和占到全國的27%,其中吉林、黑龍江分別以1.9萬家、1.5萬家排名全國前兩位。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楊國福、張亮自不必說,都來自東北哈爾濱賓縣,還有發家于吉林的川天椒麻辣燙,現有門店數706家,店數規模排名第四。

    馬玉濤麻辣燙創立于哈爾濱,655家門店超半數的門店都在黑龍江;還有湯火功夫麻辣燙、汆悅麻辣燙、鴻興源麻辣燙等品牌均來自哈爾濱。

    近年來,新晉了不少麻辣燙連鎖品牌,它們并非都發家于東北,但利用差異化定位同樣取得可觀的成績。

    風頭最勁的是上海覓姐麻辣燙,2017年成立,3年時間躋身麻辣燙品類的規模第三;上海的小蠻椒麻辣燙專注外賣領域,獲三輪融資,成為滬上麻辣燙線上O2O品牌第一。

    上海的紅唇串串香定位是干拌串串,本質上與干拌麻辣燙類似。品牌2013年成立,目前40家直營店,走是購物中心渠道,人均定價40-50元,切走需求高品質的人群。

    背后還有一眾后起之秀,江蘇的王貴仁砂鍋麻辣燙、陳華勇麻辣燙、山東勾饞麻辣燙、陳亮世家麻辣燙,成都班花麻辣燙、浙江吉阿婆、青蔬撈燙,廣東滋麻官私房麻辣燙等。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從全國的麻辣燙品牌來看,多數品牌都是通過加盟方式來攻城略地,但當圈地獲客階段達到頂峰,就要靠差異化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了。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雙雄爭霸

    楊國福麻辣燙VS張亮麻辣燙

    麻辣燙之王是誰?

    目前沒有人能下定論,從規模來說,楊國福和張亮旗鼓相當,前者全國門店5616家,后者全國門店5249家。(數據來源:餐眼小程序,截止11月27日)

    從模式來看,都走連鎖加盟的模式進行擴張,從而不斷的擴張出自己的生意版圖,但是如今兩者的發展越發不一樣,也造就不同的盈利能力。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相同的模式,不同的盈利能力

    兩個人的出身也決定了企業不同的發展方向,而且不同的商業模式也造就不同的盈利能力。

    楊國福資歷更豐富,產品出身,所以他一直以來對原材料把控更加苛刻;張亮是酒水銷售出身,對公司經營頗有想法。當品牌規模化之后,楊國福和張亮逐漸走上不太一樣的道路。

    ①靠加盟模式擴張

    兩家公司都靠加盟方式進行擴張,統一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費、裝修費、設備款以及原材料訂購費用,但是加盟一家張亮要比楊國福更便宜些。通過兩者的加盟政策來對比,張亮麻辣燙加盟費、裝修費、設備費都要比楊國福更低,不包括房租、人員成本,張亮麻辣燙投入費用在13萬左右,而楊國福麻辣燙則需要20萬元起。

    楊國福2006年開放加盟,目前全國5616家店,每年以平均400家店的速度在增加;張亮2008年對外開放加盟,目前全國5249家店,每年以平均437家店的速度在增加。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雖然張亮起步要晚于楊國福,但以更低的加盟費吸引加盟商,讓他得以快速增長門店規模,從而趕上楊國福的發展腳步。

    從人均定價來看,楊國福麻辣燙價格稍貴,24.8元/斤,張亮麻辣燙是22.8/斤。

    據《2020年中國餐飲線上外賣排行榜》數據顯示,張亮麻辣燙排行第5,而楊國福排行第8位。因為人均更實惠,張亮在外賣平臺上更吃香,其訂單銷量要高于楊國福。

    ②重資產VS輕資產

    看似兩者的市場規模相差不大,但背后的盈利模式隨著門店數增加在一步步拉開差距,不同的盈利模式,造就兩者不同收入結構。

    據《財經》報道,楊國福集團2019年營收約為13億元,加盟費只占兩成,其他多來自銷售;而張亮公司年收入6000萬,利潤2000萬,主要來自加盟費。

    前者的盈利能力更強,營收是后者的21倍。楊國福偏向于重資產模式,辦工廠、做商貿,收入來源較為多元;而張亮采用輕資產模式,專心做一家管理公司。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楊國福在全國建立九個物流基地,全國統一配送湯料包、調味品,冷鏈配送部分涮品。

    楊國福走的是重資產模式,一直把供應鏈攥在自己手里。為此楊國福還把公司總部遷來上海,2018年,更是斥4億巨資在四川成都建成工廠,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相比楊國福的重資產,張亮麻辣燙顯得輕很多,以外采代替自產,公司總部統一采購配送底料、調味品,所以張亮的盈利能力要比楊國福弱一些,但是勝在模式輕,張亮復制速度更快。

    兩個品牌從東北出發走向全國,不約而同的向海外進軍。目前,楊國福已在加拿大、東京開了3家店。張亮聯手胡家小館進駐日本,在日本開出9家門店,2019年更是進軍紐約、加拿大、韓國和泰國。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新秀登場

    覓姐麻辣燙VS小蠻椒麻辣燙

    如果說知名的麻辣燙品牌多來自東北,那如今格局已經被打破。兩個在上海起家的新秀,正以新的姿態改寫麻辣燙江湖。

    所謂后生可畏,覓姐麻辣燙(簡稱覓姐)2017年在上海創立,3年時間門店數發展至826家,麻辣燙品類里店數排名第三,數量僅次于楊國福和張亮,超越一眾東北麻辣燙品牌;2015年創立的小蠻椒麻辣燙(簡稱小蠻椒),成立兩年便獲得天使輪融資,以線上O2O的模式率先成為第一個獲得融資的麻辣燙品牌,目前全國門店已達到140家。

    01

    后生上升勢頭很猛

    當楊國福、張亮已經成為麻辣燙品類里的頭部品牌,門店開滿全國,覓姐和小蠻椒才剛起步。

    覓姐創始人張曉慧1989年生,小蠻椒創始人郭傅楠1988年生,80年代尾巴的他們思維更接近90后。兩個后生上升勢頭很猛,利用新思維改寫麻辣燙品類傳統模式。

    說實話,當時楊國福和張亮已經開滿大街小巷,做與他們相同的模式,根本無法從競爭中跳脫出來,小蠻椒反其道而行,恰恰是聚焦的優勢,讓它在后來的經營里更順利。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成立不到一年時間開出5家門店,銷售額超1000萬。2017年,小蠻椒便獲得靠譜投的天使輪融資。同年6月,覓姐在上海成立,以“可以喝湯的麻辣燙”slogan重新樹立麻辣燙健康的品類印象,品牌人群更聚焦,定位為18-25歲的女性。

    覓姐首先從外賣場景切入麻辣燙賽道,以改造翻牌的形式擴張,從而快速形成品牌密度。從第一家店到2018年僅一年多時間,覓姐全國開了600余家門店,遍布18個省,35個城市,復購率約為67%。

    02

    模式創新:線上O2O VS代運營商

    與楊國福、張亮傳統加盟模式不同,兩個后起之秀能在這么短時間發展至現在的規模,靠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巧勁。這里我們將兩個品牌做個對比,分別從模式、定價、供應鏈來看看他們的經營之道。

    ① 模式:線上O2O VS改造夫妻店

    麻辣燙外賣在外賣平臺很常見,但是2015年專注做麻辣燙外賣品牌并不多,小蠻椒就是其中之一。

    小蠻椒在開第二家店的時候,就把原本占營業額六成的堂食砍掉了。當時營業額的確下滑的厲害,但經過一些列調整營業額就有所好轉。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首先,把不適合外賣的產品全部砍掉,縮減產品數量,讓產品能夠更聚焦。

    其次,改良傳統麻辣燙口味。傳統麻辣燙一般用奶粉調味,而小蠻椒用牛奶調味,為了迎合南方人口味,降低麻醬的用量,并自主研發出秘制醬料。

    最重要的一點,縮減線下門店面積。店內沒有堂食,多以50㎡為主,全部作為廚房用地,并規劃專業的外賣動線,出一份餐只要31秒,高峰時期能出至少300單。

    這種線上O2O的模式相比傳統數據不透明的加盟模式,更受到資本的青睞。

    據天眼查顯示,小蠻椒成立以來已經完成3次融資,前后獲得靠譜投、番茄資本的天使輪、A輪投資,2019年2月,絕味鴨脖與餓了么聯合發起的絕了基金對小蠻椒進行A+融資。

    如今小蠻椒大部分的門店是外賣店,也有出現有少量堂食的小版本門店,并且在資本的助力下,這種線上O2O的模式讓小蠻椒取得快速的發展。

    同時憑借線上O2O的模式,讓它成為品類“訂單王”。2019年,小蠻椒以月均5105訂單,成為全國麻辣燙線上外賣單店月均量第一,而其當時門店只有64家,年度交易額就能達到1.5億。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雖然楊國福、張亮當時已經有接近7000家,但事實上市場更多的麻辣燙品牌都夫妻老婆店。覓姐改造夫妻老婆店,把它們統一品牌,輔導線上運營,品牌擴張速度可以很快,到了2018年3月,覓姐就已經有二三百家門店。

    ② 人均:高定價VS低定價

    在人均定價上,小蠻椒和覓姐分別走出了差異化,對比楊國福、張亮,前者切走需求高品質的人群,后者切走了需求低價的人群。

    從小蠻椒正式成立開始,定位就是一個具有差異化的高品質麻辣燙,人均消費在28元左右,比麻辣燙品牌平均價格高出了1.5倍以上。

    據小蠻椒的測算,當時麻辣燙這個品類,從行業內連鎖大品牌到街邊小攤,它們人均消費一般在16-17元,差異化的定位讓小蠻椒切走需求高品質的人群。

    ③供應鏈:不做中央工廠VS整合系統

    小蠻椒一直都很強調聚焦,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來做,所以小蠻椒并不打算做中央工廠,輕模式來走規模。

    小蠻椒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做中央廚房,這對品牌來講費時費力,短期內很難見到效果。就當下的小蠻椒來講,快速擴張規模比構建供應鏈更重要。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據了解,小蠻椒的底料來自蜀海,自主研發口味,與海底撈出自同一個工廠。凈菜和初加工選擇專業凈菜公司合作,所有菜品到達門店全部都是標準化配送。

    而覓姐則是整合供應鏈體系,完善行業回款難的痛點。據了解,協助商家做外賣代運營,讓商家直接綁定公司銀行賬戶,門店營業額全部匯到公司,月底扣完傭金再返還商戶。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結語

    麻辣燙是個可規模化好品類,但同時也是品牌規范發展較為落后的品類,靠加盟一步步擴大市場規模,但光有品牌效應,卻沒有品質內核。

    不僅在于品牌構建,產品安全、組織能力,更在于后端供應鏈的開發,都要落后于其他品類品牌。

    雖然一些麻辣燙品牌已經在餐飲市場里取得傲人的成績,但品類距離誕生下一個“海底撈”,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年入13億,開店5000+,誰是真正的麻辣燙之王?

    資料來源:新食材、漆點餐研社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433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1日 19:04
    下一篇 2020年12月22日 01: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