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已經到年尾了,不少品牌都在籌劃2021年營銷策略該如何制定,
    創意視頻、促銷活動、借勢海報……

    品牌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調動消費者的情緒,最近一場星巴克“氣氛組”事件,就成功吸引了一眾網友對氣氛組的高頻關注。
    01
    官博人格化

    高冷旁觀,不如加入熱潮

    近日有一個網友發了一個段子,問坐在星巴克拿筆記本的人到底什么職業,有朋友回復說是星巴克氣氛組。

    #星巴克氣氛組#在網絡上火了以后,星巴克中國官博都下場吃瓜了,先是表示要去門店考察一下。

    事實上,氣氛組一詞在大多數情況下,指的往往都是在酒吧中作為營造現場氣氛的工作人員,雖然這項工作聽起來像是一個略微敏感或具有爭議的話題。

    但大多數商業Club、主流Club都聘請了“氣氛組”,它已經是大眾參與的Clubs環境下最常見的人群之一。

    但根據一些調查顯示,可能是由于氣氛組的帶動作用并不明顯,現今許多酒吧已經減少或取消招募氣氛組。
    隨著#原來星巴克還有氣氛組#這一話題,24小時被閱讀2.3億,討論2.5萬,一夜之間氣氛組爆棚刷屏,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圍觀。
    并在第二天早上,轉發了這條熱搜,并在評論區里“坦白”:小編也是氣氛組成員,好多微博都是在門店里用筆記本電腦發的!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事實上,如果時間到此為止,可能就是一次普通的微博互動,官方微博一改過去高冷屬性,開始擬人化的與消費者交流早就不是新奇的新聞。
    但很快星巴克中國又發布了一條新消息——經過深思熟慮后,@星巴克中國還發布了一則招募通知:立即招募官方氣氛組30人,招募時間在12/21-12/27日任期一周。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其報名條件也是非常搞怪:

    第一,來星巴克門店;

    第二,坐得住(畢竟一坐往往就是一下午);

    第三,連著Wi-Fi上著網;

    第四,在朋友圈官宣“我要報名星巴克氣氛組”,發微博@星巴克中國曬朋友“我要報名”的截圖。

    不得不說,星巴克這波操作真的滿分,不僅非常迅速的蹭到了熱度,還機智的做了一波品牌露出!


    但仔細想來,這更像是一次有計劃、有節奏的營銷活動,從朋友圈的截圖開始引爆話題討論,再到官方親自宣布話題互動,感覺每一步都踩得準!

    有網友說:“在KFC寫作業的孩子們長大了,現在他們成了星巴克氣氛組!”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這群在KFC寫作業的孩子,除了氣氛組,同時還有:

    數據組,負責提供物料的。

    攝影組,負責打卡拍照的。

    文案組,負責po圖發文的。

    這個創意活動不但吸引了一輪熱度,還趁機宣傳了門店的各種活動。

    比如下午三點茶拿鐵買一送一、星杯買一送一等,雖然看似轉評贊的數量并不算高,但相比往常個位數的數據而言,這次的互動量確實算得上數一數二。

    02
    “社交”貨幣大膽玩出花樣
    用戶比想象的更買賬

    要說一向會“玩”的星巴克,就是看上了朋友圈中的私域流量。

    這不一彈結束,又來一彈,今天已經開始招募組長了,還真是一點熱度都不放過。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從微信引爆,到微博發酵,又重新通過曬圖將戰場拉回微信端,不得不說,撬動社交力量來做營銷,星巴克真是高啊。

    好多人都開始在朋友圈po出自己的陳年老照片,要去搏一搏氣氛組組長了。

    一直以來,星巴克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面向的受眾以80后、90后等成熟的白領群體為主,也經常會有一些移動辦公需求,一推出便
    引發了網友的共鳴。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通過一個場景喚起一部分人的記憶,從而引發群體共鳴
    ,這就是場景營銷的魅力所在。

    這里所說的場景,并非僅僅指一個地點或一個畫面,而是品牌基于用戶本身的價值觀和生活理念而構建出的“產品+生活主張”的綜合概念輸出。

    這種綜合概念使得品牌有了更為人性化的附加價值。
    拿星巴克來說,它從來不是一個只賣咖啡的品牌。在追求銷量之外,星巴克還在不斷培養用戶線下消費的習慣和忠誠度。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進入新零售時代后,消費者的需求開始變得多元化、個性化,新時代的消費群體更加注重服務體驗。

    場景的碎片化和平臺的多樣化使得消費者喜歡利用多個不同渠道獲取產品相關信息,這也迫使場景營銷的定義以及覆蓋面再次被延伸。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圍繞消費者生活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解決方案、提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體驗感成為場景營銷需要攻克的新課題。
    而此次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背后,也是品牌洞察到了大眾熟知的一種現象,賦予了它新的涵義,和自己的品牌產生強關聯。

    這在一定程度上用詼諧的方式,借力打力,淡化了人們曾經對星巴克的刻板印象(裝X),實現了品牌消費場景和用戶的新定義。


    其實,從今年星巴克引爆朋友圈的案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中就看到了更為廣闊的玩法。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將這次緣起于抖音,在微博發酵的“氣氛組”案例,再燒向微信端,畢竟幽默和風趣同樣是一種更有價值的社交貨幣。

    現代社會的網絡,尤其是隨著“兩微一抖”這類社交媒體的興起,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需要在社交媒體上共享或者傳播,那些能夠顯得自己更為優秀,或者更獨特的事情。

    一方面,導致了很多人習慣將自己圈子內的內容當作世界的鏡像,甚至一度覺得真實世界的趨勢也與自身圈層相同。

    另一方面,相比之微博較為年輕化的受眾群體而言,微信的圈層可能更為廣泛,于是一個相對無害化的梗,自然可以梗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每一個圈層當中去。

    畢竟相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而言,星巴克的氣氛組更幽默也更無害,不會被扣上男女對立的帽子,利用既定事實給這些人取了一個名字—-星巴克氣氛組。

    相當于一次事件營銷,以此來幽默詼諧的創造一個新職業,同時又可以重新定義他的客戶,定義他的消費場景,加深大家對他的記憶。

    03

    不只是星巴克

    氣氛組早已包圍了我們的生活!

    眾所周知,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并不僅僅只是賣咖啡,更是身體力行“第三空間”概念的先驅者。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不可否認,“氣氛組” 與星巴克方面一直希望打造的“第三空間”在某種程度上不謀而合,店內舒緩的音樂,香氣彌漫的咖啡。
    而這也正是有移動辦公需求白領群體所需要的一個避風港。
    事實上反過來看,也正是這樣一群用戶支撐起了星巴克有別于其他咖啡店的調性,因此稱他們為氛圍組確實恰如其分。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盡管氣氛組這一概念在夜店行業頗為出名,但其顯然并非是這一領域的專屬,而是一門相當古老的行業,曾用名——“托兒”。


    在直播秀場中,這些“土豪”們才是頂級氣氛組,他們一擲千金后,直播間的氣氛瞬間引爆,其他人也紛紛跟進。

    于是,我們看到了各種因打賞女主播而耗盡錢財的社會新聞,就像最近的頭條,因沉迷打賞網絡女主播,90后國企會計揮霍公款386萬。

    直播間刷單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秘密,某網紅進行帶貨直播,直播間顯示有311萬觀眾,結果只有11萬是真實的用戶,其余的都是虛假的數據,評論區也都是機器人。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作為當下風口之一的奶茶行業,不久前武漢首家茶顏悅色開業,并創造了“排隊8小時,只為一杯茶”的夸張紀錄。
    甚至有人都開始在閑魚上搞起了幫忙排隊和跑腿代購的生意,但茶顏悅色方面對此表示,他們并未雇傭任何充場人士或黃牛排隊,并且非常抵制這一行為。

    所以,餐飲O2O君認為,自發的氣氛組,才是長久的氣氛組,品牌才是最高級的氣氛組。

    星巴克的氣氛組和直播氣氛組存在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用人氣帶動人氣。

    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批人氣是如何而來的。星巴克是暫時放下利益,先為顧客提供良好服務,以此換來第一批人氣,接著再以人氣帶動人氣。

    關鍵之處在于,第一批人氣要成為回頭客,如此才能往復循環。

    但現在,很多商家卻忽略了這第一批人氣,舉例來說,上海一家奶茶店門口排著長龍,結果媒體一調查,發現大部分人都是托。

    這些托是做兼職帶人氣,但這些托以后還會來持續購買嗎?這就非常考驗商家的服務了。

    直播氛圍組也是如此,一些人收了錢當托,來給主播打賞,但如果沒有了這些錢,他們還會愿意給主播打賞嗎?

    如果沒有,主播就要一直用錢打造氣氛組,但終有一天,騙局會為眾人知曉。

    星巴克是先做好服務,流量自然而然就來了,但一些直播卻是以流量為先,妄圖以流量換流量。

    不過,虛假的流量繁榮,也許會欺騙消費者一時,但最終受害的會是主播自己。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是蓄謀已久的營銷?

    除了星巴克氣氛組、茶飲排隊氣氛組,直播氣氛組,社會上早已有各種氣氛組在行使相同的作用:

    買房氣氛組 、圖書館氣氛組、蘋果專賣店氣氛組、電子競技氣氛組、健身房氣氛組、買單氣氛組、考試過級氣氛組、朋友圈氣氛組、干飯氣氛組、減肥氣氛組、脫單氣氛組…

    說一千道一萬,無論是在哪一個行業中,氣氛組的核心機制都是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

    因為畢竟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在出現你的知識不足以獨立判斷正確與否時,往往會下意識尋求“社會現實”來找到答案。

    也就是遵從他人的行為,并且從眾也是一種讓我們更適應社會的自然反應。

    而影響從眾心理的關鍵,就是多數人的意見是否一致,在上述案例中氣氛組就是負責扮演多數人,以起到一個帶頭的作用。

    從另一方面來看,
    面對不利于品牌形象的消息曝出,危機公關在“野蠻生長時代”的既定策略。

    常見思路是盡快對相關消息制造者或傳播者進行“影響”,花錢的花錢,講法的講法。

    然而,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對傳統信息傳播方式的全面性、細節性滲透,對一個品牌的形象可能構成不利影響的任何一個消息,其制造者或傳播者將大概率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不可被強勢影響的大量網絡信息“個體戶”。

    這時,面對品牌公關的客觀環境和公關對象的時代變遷,傳統的“既定策略”,顯然已經沒有用武之地。

    花錢?人這么多,找誰去呢;講法?對公司法人還可以,對吃瓜群眾的隨性發聲恐怕不大好使。

    小結:

    星巴克是清醒的,也是聰明的。

    它深知時代的變化,也機智地以自己的創意,同時還有勇氣(與對自己的品牌吐槽的網友進行正面周旋的勇氣)在品牌的公關與借勢營銷上給所有廣告同行表演了漂亮的一仗。

    不過,也難說,或許星巴克的背后另有廣告高人指點?

    但顯然,這種情緒認同也早已不是星巴克的專利,無論是同業競爭下的Costa還是全面升級過后的麥咖啡(麥當勞咖啡店),以及雖然發生事故,但目前為之依舊是私域流量運營行家的瑞幸咖啡。

    再加上喜茶、奈雪、茶顏悅色在內的一系列茶飲品牌,都算的上星巴克的有力競爭者。

    雖然這次的星巴克氣氛組,著實算得上優秀案例,但要說星巴克已經取得勝利,恐怕為時尚早。

    -end-

    來源 | 
    黑馬品牌、餐飲O2O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年末關至,又一批餐飲品牌倒下了…

    • 巴比食品:一只饅頭背后的早餐連鎖增量空間

    • 140歲的老字號排隊1000+,陶陶居的“逆生長”密碼是什么?

    • 餐飲紅海另辟獨徑,這9家美食博物館搶占制高點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34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31日 19:04
    下一篇 2020年12月31日 19: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