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這有個方法,你照著做,員工就會自己成長,你想聽嗎?

    2021年1月6日 NO.893

    1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2

    這一章,是道經的最后一張,講的是統治之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道雖然無為,但實際上是無所不為。

    “無為”,是老人家一直推崇的,符合道的處事治國方法。

    第三十二章里面,有“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像不像?

    像,就對了,因為說的都是一個事情,都是“道”的事情。

    比如,你是君王,然后我說,老哥,這有個方法,你照著做,就能讓人民臣服于你,就能讓人民自行成長發展,你愿意聽嗎?

    大概率是想聽的,對吧。

    于是我就說了,啥辦法呢?

    就是你要按照“道”的方式,來治理國家,這叫做“無為而治”。

    啥叫無為而治呢?

    天上打雷下雨,誰也沒有要求,他也不會偏袒誰,該下雨就下雨,該刮風就刮風,給天地萬物提供好條件,然后等待他們自然成長。

    這就叫做無為而治。

    你要是啥都管,啥都想插手,連下屬走路先邁哪條腿都要管,那完犢子了,這活,沒有人能干得了了。

    若當權者能夠守得住“無為”,能夠充分調動社會的自組織力量,那么人人就都可能參與其中,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這,才是當權者最應該做的。

    比如說,就像我們的身體,我們體內有40-60萬億個細胞。如果大腦要挨個管理這些細胞的話,別說多溝通,每個細胞打個招呼,N多輩子就過去了。

    更別說還要指揮和分配任務了。

    因此,我們體內會有很多套程序,分別管理不同的系統。而且,有些系統壓根就不需要大腦參與,自己會把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做好。

    神奇嗎?的確很神奇,這就是自然規律,這就是“道”的體現啊。

    同理,如果侯王能夠守住“道”,按照道來“無為而治”,那么人們自己就會前進和發展。

    “自己發展,自己成長”,我猜測這應該是每一個做領導的都期望看到的事情。

    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遇到的問題都是“手下的人不好用,而且還不愛學習,教了很久都沒有長進”。如果他們能夠自己把該做的做好,那該多好呀。

    但是,請你一定要注意,“自化是有前提的”

    自化的前提,是“侯王若能守之”,守的是啥呢?就是“道”啊。

    說道太玄乎,直白一點的說法,就是 “先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我想,我們肯定有一件事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 “自化的方向,一定是向好的方向”,對吧。

    我們還有一句老話,叫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草很軟,隨風倒。但蓬草一旦生在麻中,則會長得很直。

    我們還有一個故事,叫做“孟母三遷”,孟母為了孩子的成長,連著搬了三次家,才算選了一個滿意的地方。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想說明的要點,只有一個,那就是 “環境很重要”。

    作為侯王,作為統治者,提前把良好的,有利于健康生長的環境搭建好,接下來就可以做到“我無為而民自化”,如果搭建不好環境,那么越是無為,完蛋的越快,你說是吧?

    提前搭建好環境,隨后讓人民自己發展,不過分插手,看起來是無為,但結果是無不為。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若是讓人們自己發展,即便是把環境創造好了,就能保證不出問題了嗎?

    我知道,你肯定對上面“無為”的結果,有懷疑。《老子》也知道。而且坐在老子對面的帝王,也會有這樣的疑問。

    因此,老人家在后面又接了一句。

    說在自我化育,自我發展的過程中,肯定也會有出問題的時候,也會有欲望膨脹的時候。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叫做 “作”

    當人們開始“作”的時候,咋個辦呢?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樸,在道德經里面出現過多次了,本意是指沒有經過加工的木頭。而引申的意思,則是“質樸、樸實”。

    如果有人亂作,那就教導他們“苦海無涯,回頭是岸,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認真改造,重新做人”。

    根據“作”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讓這些“作”的人靜下來,削弱、節制他們的欲望

    一旦當欲望被削弱了,被節制了,人的理智回歸正常了,自然也就能夠走向正確的方向了。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當一個統治者能夠做到這一步,整個社會的生態就能夠處于一個很健康的狀態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作”,這樣的欲望爆棚,不僅僅是普通民眾可能會有的問題,帝王更可能有這樣的問題。

    作為最高層的管理者,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方方面面。一國之君,一家之主,我們有一個詞叫做“主心骨”。如果這個主心骨動搖了,這個主心骨變的“欲壑難填”了,麻煩就大了。

    所以,對于帝王(高層領導)來說,更需要節制,更需要保持自己的定力。

    因此,你會發現,皇上住的宮殿,叫做“乾清宮”,皇后住的,則叫“坤寧宮”。

    這一清一寧,就來自于道德經里第七章中的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即便是帝王,也要依次來告誡自己,不要膨脹,要清靜無為。

    主心骨穩定了,天下自然也就穩定了。

    3

    “無為”,這兩個字的爭議,自古以來都比較大。

    從字面來說,無為不就是什么都不做嗎?

    但仔細看看,老人家也并沒有這個意思啊,只是說要按照道的方法去做。要“受國之垢,受國之不祥”,這明顯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啊。

    其實,我的理解,不需要那么絕對。

    我們在回顧一下第十七章的內容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里說的是管理者的三重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人們知道有他在。注意看最后一句,“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什么情況下,會同時滿足,百姓只知道國家有個領導;把事情辦成了,百姓還都覺得,這不是應該的事情;這兩個條件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 “那些看不見的事情,早都提前安排好了”

    防火的工作做好了,救火的事情,就會非常非常少了。

    道德經的無為,實質上是假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韓鵬杰老師解釋無為,歸納了三點。

    1. 不妄為

    作為領導,作為統治者,不懂得,不會的,不知道的,不要亂來,不要拍腦袋。

    我們有太多的政策,都是拍腦袋定下來,然后要求下面人拍胸脯保證完成,干了一半直拍大腿發現弄錯了,最后拍拍屁股,領導走了,留下一地雞毛,你說可怕不?

    1. 不多為

    作為管理者,統治者,不要事必躬親,不要啥事情都管,不要事無巨細。

    諸葛亮就是這么一個事無巨細的人,軍中二十軍棍以上的事情,都要他說了算,結果他死后,蜀國很快就完了。

    當領導的,當統治者的,如果不能放權,不能鍛煉下屬,那么這個組織的發展,也會止步于這位領導。

    1. 有所不為

    有所不為,則意味著“取舍”,選擇即意味著放棄,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很多人似乎并沒有理解。

    時間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限制性資源,都是稀缺資源,此刻,你選擇做這個事情,就意味著不能做別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像是選擇的事情,實質上是在做“放棄”。放棄那些不重要的,最終留下那個重要的。

    因此,很多人跟我說,不知道選擇什么的時候,我就會反過來問他,那你愿意放棄什么。當想明白了這個道理,選擇就很容易做了。

    那么作為領導,作為統治者,你愿意放棄什么,反過來也即意味著你可能得到什么。有所為,有所不為。

    如果什么都想要,那么組織的麻煩就大了。

    4

    這一章字不多,但道理很深刻。

    怎么用呢?

    總結成一句話,三要點。

    一句話:行無為而治,搭好臺子,讓員工唱戲。

    三要點:不妄為,不多為,有所不為。

    最后,祝你“得道”。

    5

    白話文翻譯

    道常不作為,卻又無所不為。

    王侯若能得到它,萬物將自然化育生長。

    在生長化育的過程中,欲望和私心膨脹之時,得到的人將用淳樸厚道的理念來克制它。

    淳樸厚道的理念,能夠讓人消除私欲。欲望沒了,人也就能靜下來了,人靜下來了,天下的事情就回歸正常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74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7日 14:07
    下一篇 2021年1月7日 19: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