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 NO.892
1
將欲 歙【xī】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2
這一章,講的都是“反”話。
將欲 歙【xī】之,必固張之;
歙,收縮,閉合。張,張開,擴張。
要想收縮,必先擴張。
不知道你有沒有拉過風箱,就是老人家說的“橐龠”。
想要鼓出風來,就必須壓縮里面的空間,那就先要把風箱桿子拉出來。先擴張,再壓縮。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要削弱,必先增強。
比如劉邦和韓信。
劉邦早已經看韓信不爽了,但當時還在和項羽打仗,還得用韓信,也就先湊合著。
后來,韓信在明知道“非劉氏不封王”的前提下,依然要求封他個“假齊王”,劉邦雖然不爽,但還是給了他齊王的封號。
看起來,這些是好處,但實際上呢?這是給韓信埋雷呢。最后,雷炸了,人廢了。
歷史上,無數人的教訓都在告訴我們,如果別人給你了一些好處,尤其是一些不公平的好處,很可能,這未必是什么好處,反而可能是“地雷”,是禍根。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要想廢除,先讓興盛。
這有意思了,有一個詞,叫做“捧殺”,你應該聽說過。
東漢學者應劭寫過一本挺有趣的書名叫《風俗通義》,又叫《風俗通》,書里有這樣一段描述:
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于死。
意思是說,有位官吏的馬很壯實,看到的人都說,這個馬肯定是寶馬,跑的肯定非常快。
馬主人聽了,特別開心,于是讓馬不停的跑啊跑,也不給馬休息的機會,最后把馬累死了。
這,就是捧殺這個概念的出處。
人們說“棒殺不如捧殺”,足以見得捧殺的威力。
這種狀況,對于手里有權的管理者,統治者,更為管用,他們很可能會因為這些贊譽,夸獎,導致“膨脹”,最后被吹爆。
“你要是恨一個人,你可以罵他。你要是想毀一個人,你就使勁捧他”
這一句,與上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這個更有意思了,要奪取,先給與。
我們說的“欲擒故縱”?
回想一下,拼夕夕是如何讓你沉迷的?
是不是一次次的給你紅包,給你補貼?
看似是你賺了,可實質上呢?到底是誰賺了?
反正據說PDD的財報顯示已經盈利了。
還有那些搞電信詐騙,金融詐騙的,都是先讓人嘗到一點甜頭,漸入佳境之后,最后一次收割。
以上說的這些,都是“反面”的套路,這些,都屬于“微妙的智慧”。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柔弱勝剛強,老人在七十八章,就用水舉例,說“夫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保持柔弱的狀態,反而能戰勝那些“硬鋼”的對手。學會示弱,不逞強,更重要。
魚在會里面,可以很安逸的生存,一旦脫離了水,大概率是活不下去的。有些魚水平比較高,可以跳出水面,做各種動作,可有時候沒弄好,就落到岸上了。若不能及時回去,大概率命不保已。
國之利器,字面意思是說國家的軍隊,精英部隊,以及精良的武器。更深一層,講的是一國的戰略方針。這些是不能經常拿出來給別人看的。
若整天把自己的家底漏出來給別人看,我們總說,不怕賊偷,就怕賊點就。別讓人惦記,損失的幾率不就小了嗎。
3
道德經的“陰謀論”,主要來自于這一章。
將欲 歙【xī】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這些,都是權謀套路,甚至還會讓人覺得,這是“陰謀”。
其實,這一章的核心思想,就是道家的“辯證思維”,即相反相成的思維方式,用自然發生的現象,來比喻社會現象。
物極必反,這是實物的發展變化規律,一個方面走到了極端,自然就會走向另一個方面。前面這八句,就是“物極必反”的詮釋。
無論是陽謀還是陰謀,都是事物陰陽相互轉換最終得到的結果。
就像我們現在都痛恨騙子,可如果自己具備識騙防騙的技能,那些騙子又能奈我和呢?
若一個統治者,領導者,能夠將這些權謀和陰謀看的清清楚楚,同時還能守住內心的真誠,能夠愿意處下,難道不好嗎?
而這種善處下的狀態,不就是老人家說的“柔弱勝剛強”嗎?
4
道理挺好,怎么用呢?
一句話 “保持敬畏”。
作為統治者,管理者,位高權重,想要保持組織的生存,就必須要做到“保持敬畏”。無論是對手,還是下屬,還是合作伙伴,還是顧客,都要保持敬畏,無論是面對批評還是面對贊譽,都要保持謹慎,決不可將自己放入“極端”的環境和狀態之中。
時刻謹記,“物極必反”。
最后,祝你“得道”。
5
白話文翻譯
想要讓它收縮,必先讓他擴張。
想要讓它削弱,比現實他增強。
想要讓它廢棄,必先使他興舉。
想要將他多去,必先設法給與。這算是微妙的智慧。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離開水,國家的利器,不能總拿出來炫耀。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