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臨近,各地的人員流動迎來高峰期。1月,我國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2000例,很多食物和食物包裝檢出陽性,讓人不禁擔憂:檢出陽性的食品還能吃嗎?
多批次食品及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
澎湃新聞梳理了自2021年以來各地涉疫食品信息(據不完全統計)。
據央視新聞1月31日報道,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密切接觸傳播,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極小。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主要是針對病毒的核酸片段,無論是活病毒、死病毒,都可能檢出核酸陽性,因此食品檢出核酸陽性,不代表它就具有傳染性。這些食品檢出核酸陽性,只能說明它曾經被新冠病毒污染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消費者經采購、加工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報道。
為何頻頻出現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事件
從名單上可以看到,在涉疫食品中,進口冷鏈食品居多。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因為境外全球新冠疫情變得更加嚴峻,單日全球報告病例數超過了50萬例,這使得新冠病毒污染機會增大;
第二,隨著北半球冬季到來,溫度降低,使得病毒存活時間更長;
第三,各地加強了對冷鏈產品的檢測監測工作,使得被污染的物品能及時被發現出來。
這三個因素,使得短時間內全國多地發現了進口物品受到了污染。
冷鏈食品從哪些國家進口最多
北京日報注意到,疫情暴發以來,涉疫冷鏈食品包括凍帶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豬肘、凍雞翅等。
其中,被檢出陽性次數最多的進口國依次為厄瓜多爾、巴西、印度尼西亞、荷蘭、阿根廷、俄羅斯等。
去年11月7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發布《2020年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前五大食品進口來源地分別是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進口食品金額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類及制品、水海產品及制品、乳品。前三大口岸分別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過年如何安全采購食品
那么,過年如何能夠更安全地采購食品呢?該注意哪些方面呢?央視新聞給出了詳細指南。
對于水果及蔬菜:1、處理食材時,注意手衛生;2、蔬菜盡量不生吃,應徹底煮熟;3、常溫自來水下輕輕沖洗,不建議用消毒劑直接噴灑;4、可以去皮的水果去除果皮再吃。
對于冷凍肉類:1、處理食品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用后及時丟掉;2、清潔食品時不要用水沖,改為用水泡,避免水花四濺,污染周邊環境;3、生熟案板分開,食材燒熟煮透;4、處理食品的工具及時消毒。
·END·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天生熱愛者”宗馥莉:無畏于打開未來的每扇門 新年還沒到,消費者就開始囤起奶茶了 年貨禮盒“終端酣戰”,各大品牌“借牛”發揮 春節“禮品大戰”打響,逆勢上揚的東鵬飲料掘金新賽道 “朋友圈折疊”了,食品圈想發營銷信息怎么辦 牽手資本,“土味李子園”能否破除三大依賴癥 獐子島又攤上事了,這次扇貝不“背鍋”了 除牌!匯源果汁心里“苦” 5家食品企業發布2020年報預告,4家凈利大增 年節旺季,漲價潮又雙叒叕來了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