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攤大媽月入3萬”、“大爺賣燒餅8年,浙江7套房”、“山東煎餅村,家家買豪車,蓋別墅”。
對于餐飲,坊間一直不乏各種“神話”,仿佛其是無本經營、一本萬利的典范。
但做餐飲真的有這么容易掙錢嗎?
本文以煎餅攤為例,從營業時間、客單、客流、競品、成本、盈利模型等全方面實地調研、實證剖析,餐飲創業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掙錢!
除此之外,這套實地剖析方法也適用于所有的餐飲業態,為餐飲從業者自省餐廳定位、選品、選址、經營和戰略規劃提供一套方法,希望對各位餐飲人有些啟發。

凱珩資本 鄧月紅




零售業的本質可以用1個核心公式來概括: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其中流量又可以分解為:營業時間×單位時間流量。



標準化程度低:


分析:





煎餅本身品類比較單一、且產品差異化小,主要消費場景是早餐,滿足方便快捷需求,比較難做品牌; 從業人員大多來自臨沂等村鎮,經濟實力和做品牌的意識都比較弱; 煎餅攤多以路邊攤為主,沒有固定門店,穩定性差,比較難建立穩定長期的品牌形象。



分析:


一類是可以做正餐的品類
,比如肯德基、麥當勞、永和大王等,包括老盛昌湯包(在江浙滬地區湯包也經常作為主食),他們全天都可以賣,突破了早餐時間的限制;另一類是專門的早餐品牌
,比如巴比饅頭、肚子里有料(為什么成立下一點再展開)。
“眷村”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臺灣政府為了安排被來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軍人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而眷村最為集中的地方就在桃園縣。由于眷村中安置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軍民,也因此匯集了最為多樣的美食,這也是最為出名的臺灣夜市的根基所在。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