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從去年開始,在日本的社交媒體上關于“宅家時光”、“外賣料理”等相關主題的標簽開始受到大量關注,很多人也開始喜歡在網絡上互相分享喜愛的外賣專門店。
在日本,自古以來“便當”就是典型的外賣料理,江戶時代中期就出現了用來消遣時光享用的便當,在浮世繪中也描繪著在賞花和歌舞伎的幕間休息時間吃便當的江戶人的樣子。
飛鳥山與賞櫻便當(江戸名所図會 飛鳥山) | kabuki-za.com
今天我們以在日本橋的一家擁有170年歷史的外賣便當老店「日本橋弁松総本店」為案例,了解一下在疫情之下日料外賣的應對之道。
01
在大久保利通暗殺事件中“出場”的便當老店
在日本橋有著170年歷史、繼承著江戶傳統味道的最早的便當外賣專門店「日本橋弁松総本店」,它還與明治時代的明治維新元勛大久保利通暗殺事件有著一段傳聞逸事。
相傳在大久保利通遇刺事件“紀尾井坂變”發生時,最早采取行動的西鄉從道在突發狀況受到沖擊之下,依然冷靜地為聚集的部下們安排了150人份的便當,它們正是來自「弁松」。
另外相傳德川御三家的使者也經常乘坐馬車到「弁松」訂便當,由此可見「弁松」在過去是公認的外賣便當名店。
在《江戶東京幕末維新美食》中記載了「弁松」和大久保利通的傳聞逸事。
「弁松」開業于文化7年(1810年),當時它是開在日本橋河岸的一家名叫「樋口屋」的小飯館,店主樋口與一娶了住在這個城市的妻子,然后開了這家小店。
以魚市場為主,日本橋是一個集中了蔬菜、干貨等所有食材的開店好地方。
在魚河岸工作的人常光顧「樋口屋」,店里也總是很熱鬧。當時有很多來不及吃完就要去忙碌的顧客,于是店主把剩下的料理用竹皮包起來讓他們打包帶走。
久而久之隨著這種做法方便了顧客的需求,到了嘉永3年(1850年),第三代店主松次郎直接把生意轉型成為只做便當外賣的專賣店,將屋號也改成了「弁松」。
官方宣傳故事的配圖也是挺可愛的……
02
傳承“江戶之味”的便當老店「弁松」
說起江戶之味,江戶時代后期快速成長的關東醬油是不可或缺的。
江戶附近的釀造商不模仿上方的淡口醬油,而是根據江戶市民的嗜好進行了改良,用小麥制造出香味和顏色較濃郁的關東濃口醬油,作為蕎麥面、鰻魚的重要調味搭配,由此也誕生了只有江戶才有的傳統味道。

歌川國安《日本橋魚市繁榮圖》
因此,與京都常作為在法事或慶祝等場合出現、可以說成是“隨身攜帶的懷石料理”的仕出便當風格有些不同。
在過去,最早誕生于江戶的外賣便當是為了給干重體力活的人們補充能量,同時為了便于保質保存,因此會用大量醬油和糖對食材進行腌漬。
這種甜咸的“重口味”也漸漸成為了「弁松」便當保持的傳統。
不過為了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適合更多客人的需求,樋口家族幾代的傳承人也不斷嘗試改變在腌漬食材時醬油與糖的比例,以此來追求口味上的平衡。

「弁松」便當
03
黎明前開始便當制作
百年老店的現代轉變
明治時期,「弁松」曾面向公家提供高級外賣便當,昭和時代以后又繼續面向大眾提供盒裝外賣便當,直到平成、令和時代,店內的料理人繼續向大眾傳遞江戶時代發展至今的傳統外賣便當的味道。
在過去料理制作地點僅限于店內的廚房,如今則是在江東區的工廠制作。每天凌晨兩點左右,料理人就會聚在一起開始為新一天的便當制作忙碌,制作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的煮物和玉子燒是每天的日常,而且考慮到當天的訂單數量以及裝便當的時間,在黎明前必須要做好充足準備。

玉子燒
便當的制作并不輕松,通常最難的是芋頭、香菇等煮物的烹制,為了能讓每一種食材都煮熟入味且火候恰當是需要考驗經驗的。
烤魚類雖然可以使用烤箱,但也要根據魚身的厚度、個數等對時間和溫度進行微妙調整。
雖然時代的變化使料理方式有了很多進步,但為了保證良好和傳統的味道,變化與不變之間的協調是很重要的。

煮芋頭
在去年2020這個特別的年份,成立170年的「弁松」為了紀念和慶祝周年,開始通過推特等社交媒體分享「弁松」的外賣便當料理和做料理的日常。
在剛開始宣傳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擁有了很多粉絲,受到很多關注的第八代店長樋口純一為此感到驚訝,他也提到「弁松」分享的日常在得到很多關注后也激發起了料理人的工作興趣,大家在工作時能夠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與此同時,作為百年老店店長的樋口純一希望在受到疫情影響的特殊社會環境下,通過店里的便當繼續努力向大家傳遞延續170年的傳統江戶味道。

「弁松總本店」店長樋口純一 | intojapanwaraku.com
04
日本的外賣市場及平臺
近代,隨著日本家庭主婦數量減少,單身主義增多,為了更加方便很多人都不會選擇自己在家做飯。
而從去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人們對外賣的需求也開始大幅增加,霓虹人民又迎來了日本外賣史的一個變化階段。
受這些因素影響的改變之一是,在日本僅做外賣的料理專門店增加了。
能提供飲食場所的餐飲店除了需要有管理店鋪的員工,還需要送貨的店員以及送貨車輛,為了避免多余的成本,于是有很多商家選擇了更簡單的運營模式。

2020年5月在東京葛飾區白鳥開業的只做燒肉便當外賣的「東京グリルラボ」jalan.net
另外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從過去主要通過電話訂購外賣的形式開始轉變為通過應用程序訂購。
這些應用程序包括“店鋪獨自運營的外賣訂餐APP”、“收集了店鋪信息的綜合性外賣訂餐APP”,還有“代運營外賣訂餐APP”,其中人們利用最多的是第三種。
目前在日本人氣的外賣平臺有以下幾個:
1、Uber Eats:于2016年在日本推出,沒有最低下單價,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2、樂天Delivery:是樂天旗下的送餐平臺,作為網絡通訊販賣的大手企業,樂天因為認知度和信賴度很高而擁有很多用戶,樂天會員還能利用積分輕松點外賣。
3、出前館:是日本老牌的送餐平臺,也是最大的一個,擁有大概在20000家以上的店鋪數。
4、LINEdelima:LINE研發的外賣服務,有很多折扣活動,還能加好友贈送優惠券。
5、Finedine:這是由運營壽司外賣「銀のさら」的企業開展的服務。登陸店鋪數相對其他平臺來說較少一些,但是有較多高品質的店鋪。
6、d Delivery :這是由日本電信公司NTT DOCOMO提供的外賣服務,和出前館有業務合作,因此登錄店鋪和出前館一樣多。
了解了日本的外賣發展史,我們再來學習在日本外賣發展中相對來說比較高大上的外賣文化「仕出し」,以下簡稱為“仕出”。
在料理品味較高的京都,其實獨自發展出了很有代表性的仕出文化。創業于明治40年(1907年)的京料理仕出專門店「御料理 井傳」的店主、同時也是「京都料理研究會」的會長井山和彥認為,日本的外賣文化也很大程度受到京都仕出文化的影響。

京都仕出文化
井山認為,“我們做的就是將料理制作好后再送到顧客面前。我是店內的第四代店主,發展至今店里也積累了很多常客,我們在交流中能了解到客人的品味喜好,取回餐具時接受稱贊或建議,也在這樣的狀態下不斷成長。
在京都,我們有一個叫做「京都魚菜鲊商協同組合」的組織,它主要是由像我們這樣的仕出專門店共同成立的,每一家店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精進料理”、“懷石料理”、“會席料理”、“有職料理”。

井山和彥
正如大家所知,“精進料理”源于食材有限的禪僧飲食,“懷石料理”是茶會上提供的料理,“有職料理”是面向公家提供的精細料理,“會席料理”則是源自魚店和蔬菜店的生意。
在京都完全可以找到這些料理的淵源,而且在京都這片土地上每年都要舉行的傳統活動及特別儀式,更加離不開這些料理以及相應的仕出服務。
根據區域不同以及富裕階層信賴和偏愛的選擇,能夠很快區分出一流的仕出專門店和料理屋。
井山對于本店來說這一帶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吳服屋(做和服的店)的一大集中地。對于這些店來說,顧客需要更精心地進行挑選,店家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也會選擇在信賴的仕出專門店為客人點餐,只要獲得信賴,我們的確可以僅由一道小菜產生長期的來往。
而根據地域不同,在祇園、伏見、西陣等市內其他區域,很多仕出專門店也會與茶屋、釀造廠、織物物有著各自的交往。除了與常客的來往,在京都特別的傳統活動中,我們也會遇到一天有上百個訂單的情況。
-END-
延伸閱讀
海底撈正式回應:凈利下滑90%,牛肉粒變味伴侶成本更高
一夜爆火的網紅螺螄粉,為什么還沒被打回原形?
如何發掘新消費的「微小差公司」
數字化時代,餐飲老板該如何借勢逆增長?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