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道“一鴿勝九雞”,在廣東,美味又營養的乳鴿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幾乎每家粵菜館都會有一兩道鴿子菜。在眾多品種中,最負盛名的當屬產自廣東中山的石岐乳鴿,因其體形大、胸肉厚、質地嫩、腥味小而聞名全國。
對于粵廚來說,原料的肉質決定了烹調方式,因此各年齡段的鴿子都有其對應做法:鴿齡在22天以內的“乳鴿”,每只的重量在250~275克之間,肉嫩骨脆、鮮美多汁,通常用來制作脆皮乳鴿;鴿齡在35~40天的被稱為“中鴿”,重量約為300克,與乳鴿相比,肉量多、彈性足、更加耐嚼,可用來煲飯,鮮香十足;生長期在50天以上的被稱作“老鴿”,重量通常為每只400克,其肉質雖不像乳鴿那樣嫩滑,但鮮味濃、香氣重,因此多用于煲制湯品。


這款鴿子煲飯有三大亮點:第一,選用產自廣東清遠的連山大米,形狀細長,制熟的米飯瑩白剔透、富有光澤,口感軟而不黏、略帶韌性;第二,煲飯通常使用清水,而這款用的卻是提前熬好的鴿子湯,確保每粒米上都帶著香氣;第三,這款飯并非在煲仔爐上制作,而是在一臺數碼煲仔飯機上完成,每臺機器可同時制作24份飯,上面有“做飯、燜飯、厚巴、完成”4個檔位,屏幕上可顯示時間,不用調節火候,操作簡便、干凈衛生,大大節省了人力。
1.老鴿5只剁成塊,與砍斷的豬大骨4千克焯去浮沫,沖凈后倒入不銹鋼大桶中,添清水75千克,大火燒開后轉小火吊2小時,加鹽80克、雞精20克,打渣即成鴿湯。
2.連山大米用清水淘洗干凈,置于細密漏上晾1小時待用。
1.取宰殺治凈的中鴿1只,砍掉脖子、尾部、爪子
(其中脖子、爪子可用來熬湯)
,去凈內臟,將鴿頭一開為二,剩余鴿肉切成長6厘米的條。
2.將切好的鴿肉納盆,加花生油25克、生抽20克、生姜絲15克、陽江黑豆豉10克、鹽3克、生粉3克、雞粉2克、白糖1克拌勻腌制2分鐘。
3.取一白色砂鍋,里面抹一層色拉油,放入晾干的大米500克,添鴿湯500克,加蓋后放在煲仔飯機上,點擊“做飯”按鈕加熱7分鐘,此時鍋內已沒有水分,但米飯尚未熟透,開蓋倒入腌進味的鴿子肉,加蓋再點“燜飯”加熱13分鐘,開蓋撒香蔥花20克,帶一個鏟子即可走菜。
4.通常情況下,這時砂鍋內已經有一層鍋巴了;如果客人要求鍋巴較厚,只需在“燜飯”結束后按到“厚巴”鍵上加熱1~2分鐘即可。
1.連山大米淘凈后,需將其晾1個小時,有兩個目的:第一,如果不經晾制直接入鍋煲飯,米粒水分過多,做好的飯不會呈現顆顆分明、油亮潤澤的狀態;第二,晾制之后水分減少,在煲飯過程中能充分吸收鴿湯,并加快成熟速度。
2.連山大米淘凈后無須浸泡,否則做好的飯米粒易斷。
3.鴿子肉不必腌制太長時間,以免流失過多水分,導致口感變柴。
4.煲飯前需在砂鍋內壁抹適量花生油,這樣更易結出金黃的鍋巴。
5.煲飯過程中,需將砂鍋轉動1~2次,確保其受熱均勻。
一是產于樂昌市的
張溪香芋
,即人們常說的
“炮彈芋頭”
,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個頭大,外形似炮彈,平均每個3~4千克,重者可達5千克以上。它的外皮很薄,切開后呈現紫色檳榔花紋,煮熟后變得松軟,粉糯回甜,香氣四溢。

二是產于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文崗村的
炭步芋頭
,曾為朝廷貢品,松化可口、香氣撲鼻,淀粉含量極高、水分特少,因此放入清水中能漂起來,這也是辨別真假“炭芋”的方法之一。


此菜由潮汕名菜“翻沙芋頭”改良而來,原做法是在芋頭外面掛一層厚厚的糖漿,冷卻后變成糖霜,吃起來口味較甜。此菜則將芋頭浸炸至外酥內綿,沾少許糖液,冷卻后糖殼星星點點,若有若無,滿是芋頭的清香,回口微甜,較之原版更加清新、健康,點擊率非常高。 1.樂昌炮彈芋頭去皮,改成排骨塊,焯水后撈出,拍上一層生粉,擺入托盤待用。

2.鍋下寬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芋頭浸炸至熟透,開大火將外殼炸酥,撈出瀝干。
鍋下白糖60克、清水25克小火熬化,至糖液發黏時倒入炸好的芋頭塊300克、洋蔥塊20克、蒜苗段5克快速翻動,讓每塊芋頭都沾上少許糖液,但無須裹滿,擺入盛器即可走菜。
1.選用重量在3~4千克的樂昌芋頭,其口感粉糯細膩,香味極濃。
2.以往制作翻沙芋頭時,每300克主料約需120克白糖,而此菜只加了60克,熬化后放入芋頭塊,無須裹滿,能吃出淡淡的甜味即可。
粵菜大廚們常將活魚宰殺后片下凈肉剁碎,加入冰水、生粉及調料攪打上勁,制成魚膠。在廣東,
這類魚膠有百種做法
,最普通者是擠成
“魚丸”
,放進高湯中煮熟或是入油炸至外脆內彈;梅州大廚擅長制作
“魚松”
,把魚膠先蒸后煎、改成小塊,再與蔬菜、菌菇等配料做成風味獨特的粵式小炒;而順德大廚則會將其填進裱花袋,擠入開水中,成為一根根口感微彈、味道鮮美的
“魚面”
。
傳統潮汕菜里有一種卷類菜肴
,餡料往往天馬行空,肉類、禽類、海鮮、素菜充當主角,借助豬網油、腐皮等裹成筒狀生坯,以煎、炸技法成菜,例如干炸肝花、五香粿肉、干炸蟹棗、腐皮酥鴨、普寧芋絲卷煎等,成品外酥內軟、香氣濃郁。
后來,廣東其他地區的大廚借鑒這種做法,
以糯米紙甚至培根代替豬網油和腐皮,將原本復雜的餡料裹成“卷”
,賣相美觀,富有新意。
制作/司徒劍泉
餐廳/富力君悅大酒店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珠江西路12號


梅菜扣肉是客家菜中的一道傳統名肴,為將此菜搬入高檔餐廳,大廚另辟蹊徑,將做好的五花肉改成小塊,與少許梅菜一同包入糯米紙和絲網皮,卷成圓筒后入油炸至金黃——經過這一富有創意的改良,大盤大碗的家常菜變成了精致漂亮的招牌菜,減少了大塊肥肉帶給客人視覺上的油膩感,尤其受到女孩子的歡迎。

處理好的五花肉入冰水浸泡至涼透

以上四款旺菜選自大廚專業傳媒獨家編撰的
《新編粵菜》
,此書馬上與讀者見面。
想獲取“冰鎮撈汁魚面”“脆皮梅菜皇扣肉”等菜品的詳細做法嗎?想了解80多款粵菜的配方和流程嗎?
那就抓緊訂閱2021年《大廚》吧,小微直接送你這本《新編粵菜》!







咨詢電話:
0531-87065151
18253197859(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