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淮揚菜“干炸響鈴”改良而來,將餡料換成了韭黃鴨肉粒,成菜酥香鮮美。
批量預制:
1.熟鴨脯肉500克切成粒;韭黃500克切成末。
2.鍋下底油燒熱,加韭黃末、鴨肉粒一起翻炒均勻,調入適量鹽、味精、胡椒粉、白糖、香油,制成餡料。
3.取油豆皮展開,攤入適量餡料,包成扁長的卷,用蛋液封口,然后拖滿蛋液,粘上面包糠,放入冰箱凍硬。
走菜流程:
1.鍋下寬油燒至四成熱,下一條鴨卷炸至表面金黃并浮起,繼續浸炸至豆皮鼓起(約4~5分鐘)時撈出。
2.切成塊后裝盤,點綴香椿苗、紅椒圈即可上桌。

制作:弓建斌
用甩糖器沾上糖漿,在空中來回飛舞,一根根細如蠶絲、晶瑩透亮的糖絲便緩慢落在臺面上,數分鐘后,便成了蓬松的千絲萬縷,撕下一塊裹上炸好的鮮奶,根根分明、香甜脆韌。
制作流程:
1.伊利鮮牛奶500克下鍋燒至沸騰,放淀粉15克,改小火用手勺順著一個方向攪動,熬5分鐘左右至質地黏稠,起鍋倒入托盤,自然冷卻定型,改刀成5厘米長、1厘米寬的塊備用。
2.鮮奶塊裹勻脆炸糊,下入六成熱油炸至金黃酥脆,撈出瀝油備用。
3.凈鍋炙透,下綿白糖2000克,加清水150克,先開中小火炒至白糖溶化、顏色淺黃,改用微小火繼續熬至糖液冒大泡、顏色變為棕黃,此為嫩汁狀態,繼續熬至糖液表面漸漸變得平靜,色呈棗紅,繼而變為深棕色時,炒鍋離火,用自制甩糖器沾上糖液甩到干凈的臺面上,累積至30厘米高。
4.用手拽下一塊糖絲,包入炸好的鮮奶塊卷緊,每10個為一份裝盤即成。
制作關鍵:
1.炒糖最重要的是對火候的把控,太小糖液結晶成塊,太大則糊化不出絲,一般剛開始時需用中小火炒至白糖溶化,然后轉微小火炒制,期間需不停攪動防止糊鍋,若是鍋太熱,則需將鍋底放入涼水中“坐”一下,防止溫度太高糖液變糊。
2.甩絲速度要快,力度需均勻,如此甩出的絲更細更長。

制作:楊勇
此菜由歌樂山辣子雞改良而來,與傳統版本相比,這道菜有三點改良:第一,摒棄加醬油、老抽的傳統腌制手法,只用辣鮮露腌制,顏色更紅亮,鮮味更濃郁,辣味更充足;第二,輔料中添加了酥脆金黃的麻花(掰碎或者整個入菜均可),麻辣香脆;第三,雞丁的焦紅、花椒的棕紅、辣椒的鮮紅與麻花的金黃、蔥花的碧綠完美交織出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提前預制:
仔雞10只宰殺治凈,改刀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沖凈血水后納入盆里,先加白酒200克拌勻去腥,再放辣鮮露適量抓拌至雞塊顏色棕紅。
走菜流程:
1、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下腌好的雞塊炸干水汽后撈出。待油溫升至七成熱,倒入雞塊復炸至外部焦酥、顏色深紅。
2、鍋入菜籽油100克燒熱,下雞塊375克翻勻,加干紅椒段400克、干紅花椒200克,調入雞精、味精各8克、白糖少許翻炒均勻,離火倒入香料粉5克,再加白醋、料酒、花椒油各少許翻炒幾下。
3、倒入麻花碎150克、蔥花30克,旺火快速翻勻,點綴少許白芝麻、蔥花即可走菜。
香料粉:
八角、香葉、桂皮、陳皮各100克、干青花椒50克、白豆蔻、草果、白芷、肉豆蔻、小茴香、羅漢果各40克、高良姜、孜然、山柰各30克混合均勻研磨成粉。
制作關鍵:
1、雞塊最好現碼現炸,倘若擱置時間太久,血水析出,鮮嫩度大打折扣。
2、調味時需注意:下入雞精、味精、白糖后一定要翻炒均勻再離火下香料粉,否則容易糊鍋。

制作:謝成龍
樂山市九賓濕地公園餐飲部出品總監謝成龍將“蜂窩玉米”做了改良,將其當做“盛器”,與川味的“宮保豬頸肉”相搭配,成菜有著鮮艷的色彩,賣相十分大氣。
制作流程:
1、碗內下入罐裝玉米粒100克,加清水300克、豌豆淀粉50克、吉士粉30克、鹽10克,攪拌均勻成玉米淀粉漿待用;豬頸肉150克,加鹽、味精各3克,抓拌均勻后淋入白酒10克,腌制15分鐘后斜刀切成菱形塊。
2、鍋下寬油燒至五成熱,將拌好的玉米淀粉漿緩緩倒入油中,待其凝固并浮起后,撈起控油擺入盤中。
3、將腌好的豬頸肉表面裹一層淀粉,下入盛有四成熱油的鍋里,中火炸至斷生后撈出。
4、凈鍋下底油燒熱,放入姜片、蔥片各5克炸香,添清水100克燒開;倒入炸好的豬頸肉和事先兌好的復合味汁50克,攪勻后燒開;勾芡后淋入少許花椒油,起鍋盛在炸好的蜂窩玉米上。
5、取白砂糖20克,均勻地撒在蜂窩玉米上即可走菜。
復合味汁:
碗內下白糖100克、紅醋、香醋各20克、陳醋、東古醬油、雞粉各10克,充分攪拌至白糖溶化即可使用。

制作:張濤
此菜從常見的醬燒茄子改良而來,首先保留了茄子的原形,無需改成小塊,其次將原本的醬燒風味改成魚香風味。燒好的整條茄子蓋在馓子上面,撒五彩料上桌,由顧客手持刀叉切成小段拌勻食用,茄子軟糯、馓子酥脆,伴著花生碎、蒜末、香菜末、魚香汁,濃香適口。用一根茄子、兩把馓子做出了一道家常旺菜,毛利極高。
制作流程:
1.長茄子削掉尖端,縱向劃成條,保持蒂部相連。
2.鍋入寬油燒至七成熱,下茄子炸至微黃,撈出控凈油分。
3.盤底墊入炸馓子兩卷。
4.鍋留底油,下蔥段、姜片各5克炒香,調入辣妹子醬15克、番茄醬10克炒出紅油,添清水200克,調入老陳醋25克、白糖30克、鹽3克熬開,放入炸好的茄子小火慢燒3分鐘,轉大火收濃,裝入墊馓子的盤中,依次撒上蒜末50克,香蔥末、香菜末、紅辣椒末、花生碎各30克,帶刀叉即可上桌。
5.客人用刀叉將茄子、馓子切成段,拌勻即可食用。
制作關鍵:
茄子一定要高溫炸透,否則燒不出軟糯的效果。

制作:楊林
此菜由傳統川菜中的家常豆腐改良而來,首先,用雞蛋豆腐代替普通豆腐,嫩滑鮮香,入口即化;其次,去掉了豆瓣醬等傳統調料,加入紫蘇葉、杭椒為豆腐增鮮,并調入南瓜蓉,成菜色澤金黃、鮮辣清香。
制作流程:
1、雞蛋豆腐400克切成骨牌塊,入五成熱油中炸至表面金黃,撈出備用。
2、鍋下菜籽油50克燒至六成熱,下入五花肉片50克煸熟,加炸蒜子20克翻勻,倒入鮮湯300克、南瓜蓉50克,下炸好的豆腐大火燒1分鐘,調入鹽、味精、胡椒粉、雞汁各5克繼續燒2分鐘,放入紫蘇葉5片、杭椒圈15克,燒沸即可出鍋。
制作關鍵:
紫蘇和杭椒需最后入鍋,同燒十幾秒即可,否則會失去兩種輔料的清香味。

制作:耿濤
市面上普通的蘿卜丸子是將蘿卜擦成細絲,擠去水分后拌入面粉、蔥姜末,然后下鍋炸制而成;此菜則在蘿卜絲中加入蝦仁、饅頭丁,外裹土豆絲炸酥,裝盤時還要墊上炸好的紫薯絲。
這種做法有三點好處:首先,成菜綠色、紫色、金黃色對比明顯,色澤鮮艷、賣相誘人;其次,土豆酥、蘿卜脆、蝦仁Q彈,口感更豐富;最后,提升了菜品檔次,毛利高達80%。
此菜已熱銷15年,桌桌必點,是河南皇宮大酒店當之無愧的招牌菜,每月至少售出1000份。
批量預制:
1、濰縣青蘿卜25斤去皮改成長約8厘米的絲,分次下入沸水中煮約2分鐘(此時的蘿卜絲用手輕輕一掐就斷),撈出過凉后放進甩干機中甩約5分鐘,取出納盆,每500克甩干的蘿卜絲中加入饅頭丁(饅頭切成丁,放入烤箱中烤至表面焦黃)50克、蔥花30克、花椒油、蔥油各20克,撒鹽、雞粉各5克、味精3克調拌均勻。
2、取調拌好的蘿卜絲15克,包入一個汆熟的蝦仁后團成核桃大小的圓球,放入托盤待用。
3、土豆切成長約6厘米的細絲,入清水中浸泡片刻,攥干水分后納盆,撒少許干淀粉拌勻。
4、紫薯切成長約6厘米的細絲,洗凈后攥干水分,入六成熱油中炸至酥脆,撈出備用。
走菜流程:
1、取提前做好的蘿卜球1個裹一層全蛋液,再粘上土豆絲,稍稍攥緊捏實。
2、取蘿卜球12個擺進漏勺,下入燒至六成熱的寬油中炸至色澤金黃、外層酥脆,撈出盛入墊有炸紫薯絲的盤中即成。
技術關鍵:
1、此菜的主料最好選用濰縣青蘿卜,與普通的品種相比,這種蘿卜辣味淡、甜味濃,質地更緊密,顏色更鮮亮,可使成菜色澤翠綠、味道清甜,且出菜率更高。
2、由于蘿卜球在熱油中炸制時間較短,所以需將蘿卜絲提前煮制2分鐘,確保其完全成熟。
3、在蘿卜絲中加入饅頭丁,可增加酥脆的口感,但加工時必須在烤箱中烤干水分,不能入油炸制,否則太過油膩。
4、炸蘿卜球時需擺入漏勺操作,切勿將其投入油中上下翻動,避免土豆絲因互相碰撞而折斷。

制作:張志德
這道菜選用經典魯菜清湯,發揮料子菜工夫,在淮揚獅子頭基礎上整合發展而來的。此菜在肉餡中添加了香芋泥、牛奶、雞蛋,經過加工、成型、冷凍、汆蒸四個步驟,耗時約48小時做出1.6斤重的超大丸子。
制作流程:
1、荔浦香芋2個去皮,入蒸箱旺火蒸透,取出碾碎成泥。
2、精肉餡500克納入盆中,加入鹽20克、蔥姜末10克、味精5克攪打均勻,然后加入芋頭泥250克、蛋清2個、牛奶半袋,朝同一個方向攪打上勁。
3、將打好的肉泥盛入托盤中抹平,入0℃以下的冰箱冷凍一晚。
4、第二天上班時取出凍好的肉泥,重新切碎,然后戴上皮手套將其捏碎,重新攪打上勁,之后團成重1.6斤的大丸子。
5、盆內加入清水燒至90℃,下大丸子(水要沒過丸子),覆上保鮮膜(摳幾個洞,便于蒸汽發散),小火煮2小時。
6、將煮好的丸子連同原湯移入托盤,覆膜后放入蒸箱,旺火蒸20分鐘。
走菜流程:
1、鍋下魯式清湯1.5千克燒開,調入適量鹽、雞汁,倒入玻璃器皿中,放入一個蒸好的大丸子,撒香菜末,點少許香油,蓋上蓋子、點火即可上桌。
2、服務員用餐刀切三下成六瓣,并配上祝詞,即可舀入客人碗中食用。
制作圖示:
1、肉餡加香芋、牛奶攪打均勻。
2、抹入托盤凍硬。
3、再次切碎后團成丸子,小火浸煮2小時。
4、移入托盤內,加湯后纏緊保鮮膜。
5、送入蒸箱蒸20分鐘。
技術關鍵:
1、打好的肉泥比較稀,只能擠成小丸子,無法直接團成大丸子,必須將其放入冰箱冷凍至硬,然后再切碎、捏細、打上勁,這樣才能一層層團成1.6斤重的大丸子,且無裂縫、不破碎。
2、下丸子時,一定要將盆內清水燒至90℃,不能冷水下鍋,否則丸子就“癱”了;也不能燒至滾沸,否則丸子就“飛”了。
3、做好的丸子要先入清水浸煮2個小時,再入蒸箱蒸20分鐘。這是為什么?因為丸子太大,只煮受熱不夠均勻,再蒸方能全面熟透,這樣丸子口感才細軟。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
可點擊下面名片翻閱
并加關注
▼
更多精彩
歡迎訂閱2021年《大廚》
▼
掃碼轉賬后撥打電話:
18963082176(微信同號)
告知您的收件地址、選擇贈品
就可以啦~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2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