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計劃發掘一批散落在全國各地、實力與創新兼備的區域潛力品牌,分享他們的經營亮點,關注他們的現實困惑。
第一站先到蘭州。這里有一個號稱“蘭州版茶顏悅色”的品牌:放哈。

開店10年的放哈,是很多蘭州人的集體回憶,也是游客必打卡的“景點”之一,最好的門店,日銷超3000杯,而且已經走出蘭州,到上海開店。
它就是一個典型的“蘭州版茶顏悅色”。
在當地人心目中,蘭州拉面和放哈的“甜醅子奶茶”,就像是長沙人心中的口味蝦和茶顏悅色一樣。
大眾點評定位蘭州搜索“奶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放哈,喜茶和茶百道分別排第四和第五名。
而在蘭州的飲品排行榜上,放哈在蘭州的6家直營店,分別都是所在區域的熱門榜或好評榜第一名。
小紅書上,放哈奶茶這個關鍵詞,有20萬+筆記,隨處可見“去蘭州一定要喝的”、“全國獨有的甜醅子奶茶”、“蘭州排名第一的奶茶”等標簽。
放哈的第一家門店,位于蘭州地標性夜市——正寧路上,這家店在節假日基本上從早到晚都在排隊,一天的出杯量超過3000杯。
我在外賣平臺上一搜索,放哈在甘肅已有15家門店。
放哈創立于2010年,原店名叫放哈咖啡,后來品牌升級,轉型聚焦甜醅子奶茶,主打西北特色小吃+茶飲的組合,空間以100平左右的西北風格為主,集中在蘭州附近開店。
最近,放哈還走出蘭州,以“西北茶飲代表”的姿態,把出省首店開在了上海。
放哈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我專程采訪了放哈創始人耿盛琛。

開店前幾年,生意一直不溫不火的放哈,改變是從一款甜醅子奶茶開始的。
后來,他們延伸出了灰豆、漿水、軟兒梨、黑枸杞等西北特色明顯的產品。

對很多奶茶女孩來說,放哈的菜單里,至少有5款以上沒喝過,甚至連聽都沒聽過。
對當地消費者來說,很多人是喝著甜醅子(燕麥、莜麥等發酵制成,類似醪糟)長大的,做成奶茶后,有一種熟悉的新奇感,成為了家鄉味道的揮之不去的念想。
對外地游客來說,“沒喝過”的好奇心有一種魔力,如果嘗試后,體驗和口感都不錯,就更樂于在社交平臺上好評。這也是區域品牌們最能利用的市場優勢。

因為經營過咖啡,耿盛琛從香港的鴛鴦奶茶、臺灣的珍珠奶茶、上海的血糯米奶茶等產品里找啟發:
1. 2個爆品象限,結合流行飲品與西北元素
2014年放哈正式定位為“甜醅子奶茶創造者”,圍繞甜醅子形成了兩個“爆品象限”。
第一是“甜醅子+”,用甜醅子和純茶/奶茶/檸檬茶/酸奶等,做主動性結合研發;
第二是“流行元素+”,做防御性研發,比如楊枝甘露火,就用楊枝甘露+甜醅子,把楊枝甘露中西米換成甜醅子;泰式奶茶流行的時候,就用泰式奶茶+甜醅子;最近椰子比較火,就把椰子和甜醅子相結合,迎合市場需求。
后來的爆品漿水、灰豆子,也是圍繞這2個象限做產品延伸。
2. 在西北小吃里找靈感,一年上新40款
在放哈的菜單上,很多產品會讓人浮想聯翩:
比如巴黎漿水、檸檬薄荷漿水、灰豆子奶茶、花椒奶茶、黑枸杞鮮奶寶藏、軟兒梨,都是西北特色的小吃與茶飲的結合。
甜醅子奶茶因為考慮到食品安全,只能做冷飲,但在蘭州,從10月份到次年4月份,冬季漫長且寒冷。”放哈把產品研發分為了明確的夏季產品和冬季產品。
舉兩個明顯的例子。夏季,用蔬菜發酵而成漿水,是蘭州人拌面、解暑的佳品,被做到了夏季菜單中。
人稱“東北社會果”的凍梨,蘭州人叫“軟兒梨”,被放哈做成了“軟兒梨汁”、“暖冬秋梨釀”等,一度成為菜單上的冬季爆品。
3. “肚量杯”,體現西北豪放特色
1升裝的甜醅子奶茶,也曾經是放哈的特色,但當市場上模仿的案例越來越多時,放哈直接出了個“肚量杯”——2L裝的奶茶,瞬間就讓很多消費者記住了。
杯子文案也很有趣:“聽說你的肚子里能撐船?”不僅與消費者形成了有趣的互動,還讓西北豪放的特色凸顯。

除了產品獨特,放哈門店還有一個特色,“微博實時投屏”。在放哈的門店電子屏上,不播放廣告片,而是實時更新微博互動、留言。
一些顧客甚至會在店里相認:“哇,原來發這條微博的人是你!”從此多了一個新朋友。放哈的門店,也慢慢變成了“網友線下見面會”。
事實上,微博,也是放哈最早火起來的陣地,放哈的微博有88萬粉絲。很多散落在全國的蘭州人,把放哈當成了“家鄉美食回憶集中地”,大家一起懷念那些年吃過的美食。
2014年,微博剛剛流行的時代,當時為了引流,耿盛琛把自己練成了段子手,天天都在微博上“蹲守”,除了天天發產品、發段子之外,回復網友的留言也成他的“強迫癥”。
在堅持了3年每天必發,每條留言/私信必回之后,微博的粉絲快速增長。
放哈也變成了一個本地微博KOL的聚集地,大家喝奶茶發微博成了標準動作。
甚至很多人通過微博在放哈認識后,戀愛、結婚。“在我們店里拍婚紗照的,帶著孩子回來打卡的人,很多很多。”這也是讓耿盛琛很開心的一點。
一個品牌,一旦和顧客產生了這樣的情感羈絆,有了顧客青春的印記,這種忠誠度,就很難撼動,甚至永遠無法被取代。

真正的品牌從不會局限于產品本身。就像可口可樂賣的不是飲料,而是“快樂水”——企業一定要從產品上,抽象出屬于自己的情感理念和文化特性。
茶顏悅色之后,區域文化茶飲品牌扎堆出現,正暗含了這個趨勢。
例如,以潮汕文化為代表的英歌魂,以中原文化加持的眷茶,以福建泡茶文化定位的壺見,也有以國潮臉譜文化的霸王茶姬、日系風格破圈的伏見桃山。
地標性飲品,產品的本質是做“特殊口味”,營銷的本質是做情感鏈接,再深一層剖析,品牌真正傳播的是文化。
文化認同、家鄉歸屬感,這是區域奶茶品牌在產品之外,擁有的另一張王牌。利用本地文化認同感,用情感共鳴打造區域的“集體回憶”。把地域文化做到極致,這些區域品牌就具有了某種無敵的基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特性不是生搬硬造,而是靈魂契合,一定是基于對當地文化和飲食深刻的理解,去用產品和營銷做表達,而不是生搬硬造,和消費者尬聊。

茶顏悅色開到深圳,引發排隊和關注,但大家特別好奇的,是走出長沙后,茶顏悅色將如何發展?
就像檸檬茶品類很難走出廣東一樣,地標性奶茶能走出區域,走向全國嗎?
考量兩個因素:
第一是風味能不能被廣泛接受,在消費者嘗鮮后,能否培養出固定的消費習慣。
第二是供應鏈能不能支撐。
因為地域食材的特殊性,小眾性,一般沒有成熟的供應鏈渠道,只有幾家小店的時候,尚可依靠門店“手作”、“現熬”等方法,滿足供應。但當門店超過10家,標準化和效率都會成為制約。
“也正是因為我們的規模無法支撐工廠開發,所以導致很多創意產品,我們做得很好喝,但無法在門店上線。”耿盛琛表示。
如今,放哈正積極去上海開店,打出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對接供應鏈資源。
放哈是“地標性品牌”的一個縮影。今年,咖門推出“飲力黑馬101”欄目,發掘一批散落在全國各地、具有差異化和成長性的品牌——
他們是飲品的中堅力量,不斷帶給行業新鮮和驚喜,他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品牌,歡迎推薦(或自薦),請聯系記者/評論區留言。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0基礎做社群,茶飲店低成本獲客實戰6講:
產品研發精選課合集: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