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5
期
80%的奶茶店日入不到150元,
“和一個兄弟,一人拿出30萬,加盟了一家奶茶店,一直在虧,我該怎么辦?”一位在上海的奶茶加盟商在知乎上發帖求助。
不只是他的奶茶店一直在虧,同一條街上還有很多家奶茶店都在死撐。“如果撤出來,投進去的錢就血本無歸了。太迷茫了!”
招股書顯示,奈雪三年營收57億反虧1.38億,2020年凈利潤448.4萬元,整體利潤僅為0.2%。
看似龐大的奶茶市場,其實已經處于供大于求的飽和狀態。
那么問題來了:
1、奶茶毛利那么高,奶茶店為什么不賺錢?
2、為什么奶茶生意越來越難做?
3、奶茶品牌接下來的突破點在哪里?
毛利50%,
月凈利竟然只有2000!
為什么看似“暴利”的茶飲行業,大多數都不賺錢呢?這與高成本息息相關。
1.高昂的房租。先不說加盟一家奶茶店前期需要硬性支出的加盟費動輒就要幾十萬,好的開店選址也需要對應高昂的租金。據了解,喜茶面積100平米以上的一線城市大店,其場地成本占每月固定成本的近30%,這遠不是一般街邊店能比的。
2.水漲船高的人力。今年年初,人社部等三部門正式發布了18個新職位,其中包含“調飲師”,通俗來說,就是制作奶茶的店員。這意味著,茶飲行業對從業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成本上也將付出更多。據了解,喜茶整個吧臺的員工數量通常不會少于6-10個,這些人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一杯奶茶的制作。如此下來,在喜茶一線城市的大型門店,每月的人力成本就在27萬左右,占每月固定總成本的60%左右。
3.品質升級的原材料。十年前,一杯奶茶的成本大概在一兩塊錢,而這幾年流行水果茶,原材料也隨之升級。一杯售價10元的奶茶,成本就已經漲到三四塊錢了,更別說其他鮮奶芝士類的奶茶,成本會更高。如果是加盟店,就必須得向加盟品牌購買原材,但大多數的品牌方,又都是靠賺取原材料差價來獲取利潤,那么加盟店就更難賺到錢了。
沙野輕食創始人曾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當時開奶茶店失敗的經歷。她表示,自己在一線城市某步行街開了一家奶茶店,房租每月2萬左右,招聘了4名員工,月薪3000元。最好的銷售額是一天賣了200杯,單杯均價12元,毛利50%。以每天200杯的理想情況,一個月6000杯,平均每杯的毛利只有6元,一個月總共能賺到毛利6000×6=36000元。營收減去月租和人工,就只剩下4000元,這4000元中還要去掉2000元的水電費,最后到手的也就只有2000元,算是凈利潤。
所以,即使一天能賣200杯飲品,也還是會虧本。因為房租、人力成本,甚至原料漲價任何一項都是硬性支出,會直接影響門店的經營成本和利潤。
我們來看看茶飲市場現在的競爭格局。
第一梯隊上,喜茶、奈雪基本牢牢占據新式茶飲的高端市場,蜜雪冰城牢牢把控低端市場。頭部品牌在產品研發、數字化、門店規模等方面,具備系統競爭力,且不斷優化產品與服務,擁有更強的用戶粘性。
第二梯隊,主要是腰部品牌,如古茗、書亦燒仙草、茶百道、滬上阿姨、甜啦啦等。這些以加盟模式跑出千店規模的品牌,也都開始發力品牌化運營,增強競爭力。
“兩極分化”的趨勢,讓奶茶生意越來越難做。
低端市場依然是奶茶的大盤。根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1》,2020年,10元以下的飲品門店數量占比仍有59%。
這塊市場,主要由人均8元的蜜雪冰城占領。蜜雪冰城起初是在步行街每隔20米開一家店,甚至一個十字街角就有3家門店。通過這種“包圍式”開店,如今蜜雪冰城已擁有近15000家門店,預計今年年底門店數將達20000家。
不僅是蜜雪冰城,古茗、甜啦啦等千店茶飲品牌也積極進擊下沉市場。內參君曾在一個福建的縣城商業街看到30多個茶飲品牌涌入廝殺。古茗、蜜雪冰城的門店人潮涌動,而開在隔壁,或不遠處的非品牌化運營的茶飲店,顧客卻寥寥無幾。
正是因為門店數量眾多的茶飲品牌下沉,推動了整個茶飲品類人均消費額的下降。茶飲賽道的人均消費金額從18元下降到16.2元。下沉市場越來越低的價格,越來越薄的利潤,只能依托供應鏈向精細化管理獲得效益。對于一般企業來說,實現難度頗大,因此小品牌的生存空間更是被壓縮。
在高端市場,競爭已經比較飽和。根據數據,2020年20元以上的飲品店占比均是增多,而訂單金額占比卻都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30-50元區間的占比下降了5.7%。說明店越開越多,但收入卻沒有隨之增高。
成本高是難盈利的一個重點,一線城市的房租、人力成本,都是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但是,高端品牌又必須占領一線市場,甚至為迎合消費者更多新追求,如社交場景等,其相應的成本投入也在飆升,留給這些品牌的盈利空間更是有限。前面我們也提到,奈雪在2020年,凈利潤448.4萬元,整體利潤僅為0.2%。
茶飲市場呈現兩極分化,奶茶品牌之間的內卷,封殺了新品牌成長空間。缺少品牌力的茶飲店,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奶茶品牌雖然拼殺相當激烈,但目前來看,還沒有哪個品牌具備能把對手置于死地的能力。無論是喜茶、奈雪,還是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等,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抗風險能力。
尤其是資本的加入,更是為品牌的發展提供了一層保障。2020年喜茶完成C+輪融資,估值超160億元;2021年奈雪的茶完成C輪融資,估值20億美元,并在除夕夜提交了IPO申請;蜜雪冰城在上一輪融資過后,估值也已超過200億元。古茗、滬上阿姨、七分甜等腰部品牌也相繼接受資本投資。
頭部品牌一邊用規模“清場”,規范市場;一邊用創新的方式方法,爭奪新的市場空間,并且是按梯隊競爭,分區域作戰。可預見的是,茶飲市場很大可能會進入“戰國時代”,未來五年將繼續保持高速成長態勢。
而新式茶飲未來競爭主要在哪里?
一個是供應鏈,隨著門店的增加,如何向供應鏈要效益,通過供應鏈提升門店盈利能力,將成為重中之重。
第二個是資本化,看誰在資本市場跑得快,誰能不斷拿到融資,就能在競爭中有較大獲勝幾率。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喜茶、奈雪還是蜜雪冰城,都在資本化的道路上動作不斷。
目前,頭部品牌也沒有誰能真正“獨占鰲頭”,而其他品牌更是在夾縫中生存。在內參君看來,新式茶飲的賽道有可能會復制火鍋,出現連鎖化率極高、供應鏈協作能力極強、管理效率極高的大企業、大品牌。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