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從西式快餐和中式餐飲兩個方面分別來看,還有所不同。
從西式快餐的角度來說,這種現象會好很多。如龍頭品牌肯德基、麥當勞會更多地從雙方利益去考慮,以促使合作圓滿。背后的原因在于:西式快餐的供應鏈體系建立比較早,與供應鏈企業形成共生共榮的關系,不僅會考慮到供應鏈的利潤,甚至會選擇主動信任和培養供應鏈。
同時,餐飲供應鏈偏向于食品工業化,對研發、生產、效率、精細化運營、產業協同要求更高,與相對成熟完善的餐飲企業合作是最好的選擇。
但中式餐飲對供應鏈的理解存在短板,傳統舊思維頗多,他們認為的供應鏈,就是供應商。于是最大程度地向供應鏈企業爭取利潤。但他們不會想到的是:這種做法同樣也會導致供應鏈企業產生疲憊心理,最終不利于供應鏈企業的成長。
所以老徐認為:餐飲供應鏈作為“弱勢群體”,需要一個緩慢的轉變過程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刪除
72餐客服電話:
18510934667(同微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