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的錢最“精明”?復盤上半年餐飲業59起融資!


    2021年即將過半,今年是疫情后行業不斷活力復蘇的“集中爆發時期”。

    內參君整理了上半年餐飲行業的投融資數據(不完全統計),共計59起。相比去年同期的42,今年的餐飲方與資本方,明顯更“親密”了。

    總第 
    2748 

    餐企老板內參 孫雨 | 文

    資本、品牌雙向奔赴!

    上半年共計59起投融資,
    熱度超去年同期


    6月份還未結束,餐飲行業的融資事件不斷火爆上演!一個更比一個“猛”。

     

    奈雪的茶完成58.58億港元(約合48.77億元)戰略融資,以“最高金額”震撼茶飲圈;

    去年被“看衰”的瑞幸咖啡,4月份獲得2.5億美元(約合16.16億元)的新一輪融資;

    “現象級”品牌文和友餐飲,近日被爆出連續完成了B、C兩輪融資,金額分別是億元和數億元,估值更是達到100億元以上;

    連鎖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更是自2020年12月底至今半年時間,陸續完成四輪融資,字節跳動成為最新投資方;

    成立不到一年時間的三餐有料,相繼完成天使輪、A輪和A+輪等三輪融資。

    ……

    相較之下,今年上半年的投資事件數量,已然超過去年同期。這也說明,餐飲品牌和資本的牽手越來越密切,雙方都在熱烈地“雙向奔赴”。
     
    一方面,從去年開始,資本方目光如炬,紛紛在各個細分品類、賽道里為品牌做加持,迫切希望挖掘更好的項目;另一方面,品牌方也在市場競爭大放異彩,爭相展現實力和價值,吸引資本方入局,融資金額幾乎都在數千萬元以上。
     
    盤點上半年融資事件,幾大變化尤為明顯:

    1、餐飲零售化趨勢加強。消費者對健康、安全、環保、體驗等方面的需求不斷涌現,繼而催生了預制菜、復合調味品、半成品等賽道的成熟,滿足的是“在家烹飪”的場景。
     
    與去年不同,今年上半年的融資事件中,內參君發現,除了以往熱門的咖啡、茶飲等賽道,一些預制菜品牌(5起)、速食品牌(5起)、調味品(4起)等也成為被投資的熱點。
     
    2、品類越來越細分。比如烘焙品牌爸爸糖完成上億元A輪也是其首輪融資,專注手工吐司細分賽道;咖啡領域更不用說,上半年咖啡融資事件達8起。
     
    3、餐飲服務商也獲得資本關注。隨著連鎖化率提高,品牌規模化發展,餐飲品牌除了強化自身供應鏈、運營和產品等能力外,數字化在餐飲業中的價值體現越來越高。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有4家餐飲服務商得到資本注資。


     


    資本的錢最“精明”?
    透過融資動向,解讀行業趨勢

    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餐飲市場在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從2017年的3.8萬億,2018年的4.2萬億,到2019年的4.6萬億,基本以10%左右的增速在增加。

     

    為何餐飲行業與資本的交集越來越密切?

     

    2020年受疫情影響,市場雖然降到了3.9萬億,但是今年市場有望恢復到2019年的4.6萬億。有人說中國餐飲正在經歷井噴現象,這與消費大升級、烹飪小白的增多、新生代(中產消費群體)紅利有緊密聯系。隨著餐飲行業的爆發,資本對餐飲行業的關注和投入熱情也會持續上漲。

     

    今年,在資本與餐企的持續緊密聯系下,行業呈現出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

     

    1、小吃快餐重做加速,各類“現象級”震撼餐飲圈。

     

    小吃快餐,是餐飲業門店數量和規模最大的賽道,目前該品類有“重做”趨勢,品類升級明顯。門店數量在2017年占所有餐飲門店40%,2018年44%,2019年45%,2020年有所回落,占比44.3%。雖然數據有所回落,但內參君觀察到,整個小吃的賽道在進行重塑和洗牌,具體表現是:各品類都陸續跑出有代表性的品牌,并收獲資本的青睞。

     

    比如夸父炸串,從樂山炸串中瞄準機會做升級,今年以其千店狂飆的爆發力,不僅打開了全國品牌知名度,更用內力征服了資本。今年1月和5月,分別完成A輪近億元和A+輪近億元融資,元禾原點、愉悅資本和華映資本加持。

     

    夸父炸串從品牌差異化、產品差異化、選址差異化造就了一個全新的串串品類,將街頭“小臟攤”升級為“炸串界絕味”,既跑出千家門店,贏得消費者認可,又得到了資本支持。

     

     

    說起小吃模式的創新者和顛覆者,一定要提到文和友,通過打造“餐飲+文創”和“店中店”特色門店,在場景層面做到了極致。集餐飲、文創、文旅等多業態,文和友逐漸成為年輕、網紅達人打卡地。不僅“吃飽”“吃好”,又滿足了人們追求新鮮奇特、超強體驗和休閑的需求。

     

    因此,文和友受到了資本的長期關注,包括IDG資本、紅杉資本、華平投資等資本。內參曾報道《破紀錄排50000桌!超級文和友深圳開業引發黃牛黨狂歡!》一文,追蹤了深圳超級文和友店開業,排隊50000桌的爆炸現象。

     

     

    而且,今年在小面品類中,不斷有品牌“跑出來”,以馬記永、遇見小面為代表,估值都超過10億元。

     

    那么問題來了,小吃升級,”升“的到底是什么?透過夸父炸串、文和友、遇見小面等案例,內參君總結了幾點:

     

    第一、豐富產品品類,口味口感做升級,品質做保障。突出品牌產品特色,形成強有力的記憶點,通過不斷強化品牌和產品在人們中的重要性,在傳播中實現品牌力的進一步提升。

     

    第二、在商業模式、門店風格中盡顯品牌特色。比如馬記永、遇見小面,在門店體驗方面,一改街邊店老舊的風格設計,采用不同適合快餐店的明亮的主體色調,增強了門店節奏感。通過采用明廚亮灶,干凈整潔的用餐環境,品質感驟升,自然很容易吸引年輕的消費群體。

     

    如今在資本加持下,品牌開始規模化擴張,商業模式既具備連鎖化的基本條件,同時門店經營風格又恰好符合了商場商圈的定位,能夠更好的入駐商場,并被更多人所認知。

     

    2、預制菜領域成投資風口,肉制品更占品類優勢。

     

    從上半年投資數據可見,預制品賽道已然受到資本的重視和入局,融資金額都在數千萬元以上,其中王家渡食品融資近億元。

     

    一方面,自疫情出現后,消費者對半成品的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到家需求”旺盛,推動了半成品的出現和火爆,比如人們愿意在線上電商平臺、線下超市等渠道采購這類產品;另一方面,其實是餐飲企業對預制菜的大力推動,尤其在疫情期間,堂食無法繼續,很多餐企利用其自建的中央廚房,生產一部分半成品,向消費者售賣,這里售賣的其實就是預制菜。

     

    4月27日,預制菜品牌味知香登陸A股,被稱為“預制菜第一股”,主營業務是“半成品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一時間把預制菜風口帶起來,增加了資本入局的信心。

     

     

    此外,偏向于餐飲零售的速食品牌獲得了融資,其優勢是讓消費者在產品獲取中更具便利性、操作更方便,尤其對于年輕人而言,滿足他們在快速生活節奏的當下,短時間里吃到美味的食物。

     

    比如方便食品品牌“黃小豬”從中式鮮食粥切入,瞄準都市白領“便捷高效”和“營養健康”的兩大需求,以“新形態方便粥品”立足,已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不過,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內參君認為,肉制品比蔬菜制品更具潛力。因為蔬菜在二次加工后,口感損耗比較大,而預制菜要保證口感不走樣,要盡量減少在餐廳的加工程序,主要程序在工廠完成,餐廳只需要簡單加熱或者復炸,像小酥肉、酸菜魚就符合這些特質,像梅菜扣肉、豬肘、火腿、牛排等產品會更適合。

     

    其實預制菜的經營,背后是供應鏈的支撐。比如燉雞湯、排骨湯、佛跳墻等,更適合在由工廠來做,既提升了品質、減少了產品在門店的烹飪環節,又具有高附加值,讓工廠和餐廳都有利潤可得,繼而愿意去研發和使用。

     

    在內參報道的《新增1.25萬家企業!資本熱捧、大佬涌入,預制菜賽道要爆發了?》一文中,重點解析了預制菜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3、小酒館業態風靡,“微醺”成為全民流行。

     

    從數據中看到,小酒館連鎖品牌海倫司在2月份完成了3300萬美元(約2.13億元)的融資;主攻女性市場的低度酒品牌MissBerry貝瑞甜心,5月份獲得了A+輪融資。

     

    雖然二者在商業模式、經營模式上有所差別,但共性是圍繞酒品類做模式的創新和升級,這也代表著餐+飲、餐+酒、甚至小酒館模式慢慢滲透在餐飲行業。

     

     

    2020年,餐+飲、餐+酒的融合業態,伴隨著多元化場景的打造和賦能,使得餐廳盈利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比如湊湊全國首家“火鍋+小酒館”門店開在北京三里屯,打造全時段餐飲,中午吃火鍋,下午喝奶茶,晚上又變成了酒吧;中式快餐老鄉雞,也在深圳首店加入酒吧業態。

     

    無論是餐企紛紛躋身增加酒產品、還是增設小酒館業態,除了做品牌升級、增強產品力,最重要的是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最近一部熱播劇《烏鴉小姐和蜥蜴先生》中,幾乎每一集都能看到非常自然插入的廣告,RIO微醺雞尾酒,主要面對的核心群體便是年輕女性。

     

    此前,內參君在《“小酒館”燃爆餐飲圈!老鄉雞、喜家德之后,和府撈面也坐不住了!》文章里,重點關注了小酒館業態。文中提到,今年五一前后,和府撈面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小酒館——和府小面小酒,并喊出“小面小酒,越喝越有”的口號,在模式上和體驗上都做了不同維度的優化,將“微醺”做成新品牌的賣點,受到行業集體關注。

     

     

    內參君認為,在開辟新的品類或者新的品牌之前,首先要樹立鮮明的顧客思維。品類最關鍵的問題是:離新生代的核心需求距離有多遠?能否匹配和滿足新生代的喜好需求?這些都是決定行業發展的一個風向標。簡而言之,就是要了解、研究、布局、貼近、滿足、討好新生代。

     

    很明顯,微醺興起的背后,其實是女性消費場景的崛起,即“女性飲酒合理化”。女性,尤其是都市女性,同樣具有飲酒的需求,但這個“飲”,并非傳統概念上的“大醉”,而是對消費環境和場景有更多的需求,是“小飲”、“微醺”,在這樣的需求下,微醺經濟崛起,其背后是女性消費的大勢所趨。

     

    而小酒館模式的出現和興起,或許恰好契合了女性經濟、女性需求的大潮流。


    無論資本加持,餐企都需向好發展

    今年,資本與餐飲品牌方多次牽手,表現空前火熱,是為何?內參君分別采訪了資本方和餐飲品牌方,得到了不同視角的解讀。

     

    品牌方觀點:

    天時、地利、人和,目前都具備了

     

    “不同于2008年和2014年兩撥熱潮,現在的餐飲行業,基礎設施空前完善,供應鏈、食品工業、商場渠道、數字化等,都讓傳統餐飲煥發資本價值。“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表示。在他看來,有更大抱負的餐飲人都應該擁抱專業資本,成為公眾公司,社會價值將更大。

     

    同時,袁澤陸總結出“能夠跑出大連鎖”的7大共性:口味無地域差異、上癮屬性、炸蛋白質、極致性價比、門店操作簡單、供應鏈占比高、有效經營時段長。依照這7大共性來看,長期存在于夫妻老婆店業態的品類,或許有巨大機會,這些小店具備很強的生命力,有品類沒品牌,潛能無限。關鍵在于,誰能挖掘出來,真正打造成吸引資方注意的成熟品牌。

     

    在煲仔皇創始人薛國巍看來,資本和品牌的“熱烈擁抱”,根源在于市場中沒有更優質的投資版塊了。互聯網已經飽和,巨頭都站在那里了,甚至連巨頭都開始投資了,資方要尋找新的版塊。

     

    而縱觀大消費的版塊里,餐飲是一個“空白地帶”,一個五萬億的市場,相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外而言,國內的投資案例總量很少。從歷史數據來看,人均GDP達到1萬美金的時候,是發達國家餐飲行業的爆發點。目前,中國餐飲正處在這個節點。

     

    同時,餐飲大環境也在變好。營收的透明化、供應鏈周邊的完善、餐飲生態的完善,都共同促進行業發展,頭部品牌的規模效應已經顯現了。現在是可以介入的時候,所以很多資本開始把餐飲版塊作為投資標地了。

     

     

    資本方觀點:

    大水才能養大魚

     

    中烹協總廚委常務副主席、智資參創創始人郭曉東認為,開辟新賽道、深耕細分品類會更容易被資本看到并入局。“選擇產品易標準化、模式連鎖化、能迅速在全國跑出規模的品類,才有機會做大做強甚至做到頭部。雖然前期建立品牌護城河的難度很大,但后期別人卻難以模仿復制。

     

    “比如,某個資本方投了一個拉面品牌,他就不會再去投其他品牌,但會吸引其他資本方進入。”薛國巍說,“相對來說,融資是一種品類保護,在一個品類中,哪個品牌誰先融資,就意味著誰先得到保護,品牌也容易成為品類中的第一。”

     

    總體來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程度有所提升,有了資本的加持,一方面品牌會有較高的擴張速度,縮短了企業成長的過程。另一方面,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資本是一把雙刃劍,“在品牌方持續擴張過程中,品牌在供應鏈完善度、食品安全管控、團隊培訓、梯隊培養、門店管理等方面將迎來相應的壓力和挑戰。”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商務合作: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92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22日 17:08
    下一篇 2021年6月22日 17: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