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
期
先占山頭,做領頭羊!小土坑再隨便選
先來聊聊小王這事兒。
小王在合肥做豬肚雞火鍋,以街邊店為主,在當地算得上小有名氣。如今,競爭對手突然跑去頂級商場“插旗子”,大有霸占區域老大的苗頭。怎么辦?
火鍋餐見特邀講師許靜宜一針見血指出,“找最頂級的商圈,找最優秀的對手,拿上所有的資源跟他干一仗!”
她說,把店開到頂級的購物中心,就像插旗桿一樣,占住了山頭,你放心,接下來,所有的購物中心都上趕子找你。
這個山頭也許特別難攻,但是一旦攻下來,整個市的消費者都是你的了。
為什么無印良品在上海存在感很強,北京就弱些?是北京人不喜歡它嗎?數據顯示,這與他們在北京頂級商圈中占的山頭不夠多,有極大關系。
雖然這種“進擊”策略可能不通用于每個品牌,但無疑給了餐飲人一針強心劑!
進商場還是守街邊?聽聽過來人怎么說
再回到開店本質話題上來。
我們聽聽宏姐串串香、犢門火鍋、粵小煲鮮湯豬肚雞“作戰計劃”。
“因地制宜,不同區域,搭建不同店型”
宏姐串串香創始人宏姐
我覺得這個要分品類,分階段,好比進哪一個商場,戰略都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一,看品類屬性。串串就非常有意思,我們把所有店型都跑過了,有大店、街邊店,還有商場店。但有的品類可能不太適合開街邊店,有的則不適合進商場。
第二,商場很考驗翻臺率。如果翻臺率不飽和,風險就很高。像串串在商場就是走流量,如果翻臺達不到5,日子就不怎么好過。
▲宏姐串串香某商場店
第三個,也很考驗品牌力和耐力。除非你是頭部品牌。我們當時進一個商場,光排隊排了一年多,品牌篩選十分嚴格:要求在當地有一定勢能,有一定門店數,然后帶著產品手冊、品牌手冊去申請……
第四個,區域因素也很大。在川渝地區,為什么蜀大俠、大龍燚開到商場的少之又少?這因為當地人更喜歡戶外吃火鍋。
因此,我們會在不同區域,搭建不同的店型。有些城市先適合開街邊店,然后再進商場,但有些重要城市就會先打商場店,勢能起來后,再反過來做街邊店。
“出品與收臺速度,是決定效率的核心”
犢門火鍋創始人劉斌
街邊店的好處在于,營業時間較長,經營自主度較高,但對于獲客引流需要一定的功力。另外好位置通常要一筆不菲的轉讓費,明顯提升開店成本。
商場店好處在于,管理規范,自帶客流,壞處在于營業時長短,經營自主度較低,生意的好壞很大程度依托商場客流。
我們的開店策略很明確,好的商圈街邊店或者好的購物中心的核心位置。周邊年輕人多,用戶畫像匹配。
▲犢門火鍋某商場店
舉個例子,犢門總店周末基本平均9~10輪翻臺。星沙萬象匯店一個縣城商場店,基本可以做到5.5~6.5翻臺率,就是靠出品和收臺的高效率。
提高翻臺率和運營效率,最核心的也是出品速度和收臺速度。我們的收臺速度在運營流程中有明確要求,比如客人離開后5分鐘完成收臺。
其實,一流商場的淘汰率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高,因為它能夠進駐的品牌資質通常比較好,商場整體引流和復購都有一定保障。相反二三流商場淘汰才快。
總之,不管商場店、街邊店,好的位置都是稀缺資源,都非常值得入手。
“純商業體靠位置,社區商業靠口碑”
粵小煲鮮湯豬肚雞聯合創始人
我們知道,商場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純商業體,一種是社區商業。
前者考驗位置,好比鄭州的某地標商圈,10樓的客單是80元,11樓的客單是110元,12樓則更高。每個樓層的客群也存在很大差異,這就要求老板定位準確。
好比我們客單在90元,選擇了10樓。這期間,也看到了有的老板因為定位失誤,很快就離場了。
后者更考驗口碑和私域流量,這類商圈,整體餐飲周一到周四生意平淡,周五到周六生意最好,周日下滑。那么,需要做哪些動作呢?
▲粵小煲 錦藝城店
首先,我們建了6個社群,每天2-3次群內互動,快到飯點的時候發菜品券,粉絲間可以實現交換互動,其次,成立企業微信,目前已加8000人,更有針對性地服務粉絲。
但我們第一家店就是街邊店,陸陸續續也開了3家街邊店。
有人說商場店門頭比街邊店重要,其實不然,街邊店的門頭一定夠排場,硬件要足,才能吸引顧客進店,讓他們感到有面子。
商場餐飲是趨勢,但不是萬能良藥!
確實,海底撈、巴奴、湊湊等都選擇在商圈大放異彩。這兩年,也有一大批餐企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商場拓店動作。
江漁兒聯合創始人蕭大大說,未來還是以商場店為主。會往下沉市場,往三四線城市走。
蛙來噠董事長羅清也說過,未來主戰場還是商場,但是會“有選擇性地進駐”。
其實,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商業中心的城市功能也是不一樣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品牌餐飲除了餐飲集中區,商場店是主流,因為社區店好位置太稀缺。
“好比鄭州逐步邁入新一線,商場餐飲與社區平分秋色,長期趨勢是往商場轉移”,潮汕記生鮮牛肉火鍋聯合創始人徐中秋告訴餐見君。
▲新鄉寶龍 海底撈門庭若市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上周末,餐見君陪同家人在當地一社區mall吃飯,發現除了海底撈門前大排長龍,其它餐飲門店甚至連滿座都達不到……
“在很多一二線城市,能盈利的商場餐飲不到20%,有的商場總共有50來家餐飲店,一年能換掉20家以上”,一位商場做招商的朋友透露。
當然,一些本身承租能力弱、又沒有什么特色和競爭力的品牌,不管什么時候進商場,都不是件容易事兒。
推薦閱讀:上海火鍋“瘋狂廝殺”背后,暗藏了3個行業新動向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