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10月,是網紅辣椒“樟樹港辣椒”的上市期,盡管其價格是普通辣椒的10倍以上,但仍然供不應求。
今年3月,湘陰縣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發現,多家餐廳于樟樹港辣椒休市期內,在餐廳里銷售樟樹港辣椒,并使用樟樹港辣椒為菜名,侵犯了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的商標權,遂將這些餐廳訴至法院。
目前,樟樹港辣椒產業協會已發起批量訴訟,被告中有多個知名餐飲機構。
來源:瀟湘晨報 | 記者:蔣偉岸
多家知名餐飲店被訴
記者注意到,2021年,在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提起的系列訴訟中,至少有8起訴訟已判決,且全部勝訴。這8個判決均認定被告侵犯了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的商標權,需賠償經濟損失。
8個判決中,2個判賠12000元(湖南邁志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湘江薈”餐館、湖南大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屾會館”餐館);
4個判賠10000元(岳麓區御湘廚酒家、望城區益優特購物中心蓮湖店、望城區永福樓土菜館、長沙味一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醬香合”餐館);
1個判賠8000元(岳麓區清逸閣茶館);
1個判賠6000元(望城區蓮湖農貿市場“青志經營部”在美團外賣平臺上開設的“蓮湖小菜王”店鋪)。
記者翻閱判決書發現,不少被告辯稱自身無故意侵權行為。
其中,邁思豪餐飲、邁志豪餐飲辯稱,自身系從供應商處正常采購,供應商送貨時告知是樟樹港辣椒,被告才在菜名處標注為樟樹港辣椒,因此被告無故意侵權行為。
望城區永福樓土菜館也辯稱,自身對侵犯商標專用權不知情,不存在侵犯原告商標專用權侵權故意。
記者還發現,早在去年3月,已有多家餐廳因使用樟樹港辣椒為菜名,被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起訴,并要求其中一家餐館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共3萬余元。理由是餐廳銷售名為“樟樹港辣椒”的菜品,侵犯了權利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
最終,法院認為,多名被告的行為已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性使用,構成商標侵權。
保護特色農業品牌生命線
協會進行批量訴訟
據了解,樟樹港辣椒是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樟樹鎮的特產,品牌價值高、市場知名度廣,最貴的時候曾賣到一斤200多元。
2013年,湘陰縣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注冊了“樟樹港辣椒”系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8年2月12日,獲得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在當地,一個技術過硬的椒農種植一畝大棚的樟樹港辣椒,年畝產值能達到3萬元,大量勞動力在家門口便能找到生計,不必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湘陰縣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秘書長王昌熙表示:“以樟樹鎮文誼新村為例,全村897戶農戶有685戶種植樟樹港辣椒,還有很多勞動力專職從事辣椒銷售,村中的年輕人比例明顯高于附近村莊。”
但市面上大量假冒樟樹港辣椒打破了椒農們的生活。
據王昌熙個人了解,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的假冒辣椒接近 20 萬畝,而實際上真正的樟樹港辣椒種植面積并不多。
王昌熙說:“它們(假冒樟樹港辣椒)嚴重沖擊了正宗樟樹港辣椒的價格,擠占了其市場,搶了樟樹鎮椒農的飯碗。另外,假冒樟樹港辣椒脫離了原產地獨特的環境,沒有了正宗的獨特口感和香味,給樟樹港辣椒品牌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
現如今,樟樹鎮本地的椒農們“三分之一賺錢、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虧本。”正宗樟樹港辣椒的種植面積很難擴大到應有水平,“特色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在樟樹鎮也無從談起。
王昌熙說,品牌是特色農產品的生命線,品牌毀了,產業也會跟著消亡。正因如此,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開始了維權的道路。
據悉,2020 年以來,該產業協會搜集了超過 500 個商家假冒樟樹港辣椒的證據,經法院調解、判決的案例有 100 多起。
真假辣椒難區分
協會挑選13位“真偽鑒定師”
餐飲行業歷來對消費市場十分敏感,常常是什么菜火就賣什么菜,什么食材火爆就做什么食材。
而法院判決,店鋪在菜單上使用“樟樹港辣椒”字樣的菜名對外銷售,指向的是辣椒這一特定原料,目的在于使消費者能夠識別辣椒的來源并利用“樟樹港辣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一品牌招攬顧客。
而菜名客觀上具有對外宣傳、銷售和標識的作用,且與案涉商標文字部分相同,指向的商品是辣椒,與原告商標核定使用的類別相同,故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商標使用。
王昌熙向記者透露,辨別樟樹港辣椒的真假很復雜,大部份人難以區分其中細微的差距。
故此,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建立了考試制度,選出了 13 位能夠通過外形、氣味等方面辨別樟樹港辣椒的椒農,即“真偽鑒定師”。
“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商標的權利人有權利對商品進行真偽鑒定,如果第三方的鑒定與商標權利人的鑒定意見相左,相關權利部門如市場監管局等只以商標權利人的意見為準。”
此外,王昌熙還表示,協會將堅決走在維權的道路上,繼續致力于打擊商標侵權的餐廳店鋪。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