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希望發布2021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5.19億元,同比增加168.23億元,增幅為37.64%;凈利潤為虧損34.15億元,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發生的虧損。
上半年,受豬價的快速下行、飼料原料價格上漲、非瘟弱毒疫情等因素影響,導致公司豬產業虧損;不過公司的其他業務板塊均有較好表現,尤其是飼料產業和食品產業。
新希望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最大的農牧企業之一。業務涵蓋乳品、農業、地產、化工、金融5大產業,并購澳洲、新西蘭等海外公司和牧場超100家,并購中國13家乳品公司、11個奶源基地,擁有數千家7-11便利店、鮮奶屋……成為年收入超1500億的農牧業帝國。2020年,新希望實現營收1098.25億元,同比增長33.85%。
1 新希望為何虧損? 利潤端虧損,問題出在豬養殖業務上。財報顯示,新希望豬產業毛利率為-6.47%,同比降低49.07%,營業成本高達108.4086億元。 新希望透露,上半年豬產業虧損46億多(含計提的10個億的存貨跌價損失準備)。豬產業巨大虧損的核心原因在于生豬價格的巨幅變動和疫情影響。 由于今年上半年豬價大幅下跌,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對整個養豬行業造成了沖擊。除龍頭牧原外,溫氏、正邦等企業凈利潤均出現明顯下滑態勢。 據農業部統計,今年上半年生豬出欄同比增長34%,上半年末定點監測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長30%,生豬存欄同比增長29%。供給增加推動價格大幅下跌,生豬價格從年初高點的36元/kg一路下跌到6月份最低點的12元/kg,降幅超過60%,一度跌回了2019年3月份本輪豬周期開始上行前的低位。 與此同時,近年來的行業環境變化也使生豬養殖行業成本明顯提高。新希望援引行業相關統計稱,2021年上半年相比2018年,由于飼料原料價格上漲、非瘟防控投入增加、糞污處理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養豬成本普遍增加了4.5元/kg;而從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北方多個省份爆發的新一輪非瘟弱毒疫情,又給區域內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造成了普遍影響。 另據農業部統計,今年3月到6月,全國規模養殖生豬的成本為2700-2900元/頭,約合22.5-24元/kg,散養生豬成本在2600-3000元/頭,約合22-25元/kg,全行業在5、6月已經出現普遍虧損。 即便虧損46億,新希望仍表示將堅定發展養豬戰略。 進入2021年,新希望從過去兩年的快速擴張階段全面轉入穩健運營階段,并通過多方面舉措提升內部管理能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逐步降低養殖成本。 首先,新希望調整發展步伐,控制資本開支。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已竣工的種豬場存欄規模產能超過了160萬頭存欄;已竣工的育肥場存欄規模也已達到600萬頭,此外還有存欄規模為390萬頭的育肥場處于建設中或未開工狀態,公司目前已經放緩新種豬場項目建設。今年上半年的資本開支環比去年下半年下降了46%。 第二,新希望為抗擊弱毒疫情迭代了防控辦法;第三,公司優化組織架構,讓能人回歸生產。把過去發展階段較多分散各級總經理精力的發展建設與公共事務職責,分離出去由總部的對口部門進行垂直管理,使各級總經理可以更多專注于豬場內部的生產經營。在一線生產單元,深入推進技能認證,推行持證上崗;第四是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抓實計劃運營管控。 通過調整優化措施,公司多方面生產指標在都已經出現了明顯改善:35天受胎率、配種分娩率、上市率、正品率等都在逐步回升。數個戰區平均仔豬斷奶成本已經達到350元/頭以下,這些改善也將在下半年出欄的肥豬中逐步得到體現。 如何發展我國養豬產業、實現種豬種源不被“卡脖子”的問題近年來引起全社會重視。新希望現已建立PIC、海波爾雙系種豬架構,根據南北差異選擇適合區域市場的豬種。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存欄肥豬中一體化自養與合作放養的比例約為1:4。隨著公司種豬場建設規模和布局區域的逐步擴大與完善,目前外購仔豬業務已經全面停止,仔豬投放已全面使用自產仔豬。 2015年起,新希望開始對農牧產業經營方向作出了調整。2016年,確立了發展生豬業的戰略方向。采用“公司+規模農戶”等方式大力發展養豬業務,養殖量出現快速增長。據新希望2020年年報顯示,已投入運營的種豬場,年產能已超過3,000萬頭,建設中的種豬場,年產能超過2500萬頭。今年1月至6月新希望還增加了長期借款110億,用于生豬養殖場的建設以及優化有息債務結構。 未來的3-5年,生豬業務將是新希望業績增長的核心推動力,仍將保持著每年50%的增速增長。 除了豬養殖外,新希望經營的主要業務還包括飼料、白羽肉禽、食品等業務。 2 飼料:仍為公司主要支柱 飼料業務依然是新希望的主要支柱,能夠在畜禽養殖周期的波動中,為公司提供穩定的利潤基礎。今年上半年公司共銷售各類飼料產品合計1353萬噸,同比增長301萬噸,增幅為29%;飼料產業營收328.27億元,同比增加102.41億元,增幅為45.34%,占總營收比例超過53%。 經過近40年的發展,新希望在飼料業務在既定的軌道上獲得了良性增長。近年來,客戶對飼料供應商的需求從單一的飼料供應向一站式解決方案過渡,新希望也抓住行業機遇提升自己的產品力與服務力。 針對這兩年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新希望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公司在做好本土原料采購的同時,發揮行情研究中心的原料價格走勢預判能力,在原料價格波動時可以快速靈活調整配方,保持成本具有競爭力。 此外,公司通過搭建飼料中臺,聚合了組織能力。2021年上半年總部集采率達72%,比去年全年提高20個百分點,關鍵品種集采率達到了95%。 3 白羽肉禽:向下游食品端延伸的重要環節 羽肉禽業務也保持增長。上半年,新希望共銷售雞苗、鴨苗2.64億只,同比增長0.11億只,增幅4%;銷售商品雞鴨2.20億只,同比增長0.21億只,增幅11%;屠宰毛雞、毛鴨3.52億只,同比持平,商品代養殖與屠宰業務的配套比例進一步提升;銷售雞肉、鴨肉86.40萬噸,同比降低4.09萬噸,降幅5%。實現營收92.09億元,同比增長1.30億元,增幅為1.43%。 白羽肉禽業務是新希望向下游食品端延伸的重要環節。在禽肉端,公司堅定推動營銷轉型,屠宰端推動自動化、數字化,提升運營效率。 公司持續推動營銷轉型及渠道下沉戰略,一方面加大食品加工廠、餐飲、商超與新零售等渠道的開發力度,另一方面加強近距離客戶開發,打通近距離終端,增加溢價,提升禽肉盈利能力。 針對渠道的差異化需求,新希望加大了鮮品與定制化產品的開發,其中在鴨血為代表的禽副產品方面已經成為海底撈等國內主要火鍋連鎖品牌的最主要供應商,公司發力打造的“黃金鴨掌”在上半年也實現了超過7000萬元的銷售額,朝全年億元單品的目標有力邁進。 2021年8月,新一年度的WATT全球頂尖家禽企業排名榜新鮮出爐,新希望六和蟬聯全球第五,也同時保持著白羽肉禽屠宰量中國第一的市場規模。 4 食品:持續布局火鍋食材賽道 在食品業務端,上半年,新希望銷售豬肉產品12.30萬噸,同比增長1.94萬噸,增幅為19%;銷售各類深加工肉制品和預制菜12.15萬噸,同比增加2.63萬噸,增幅為28%,深加工類產品銷量占比進一步提升。其食品業務整體實現營收44.74億元,同比增加3.39億元,增幅為8.18%。 2021年,新希望食品板塊持續布局火鍋食材賽道,繼續豐富產品組合,著力打造最專業的火鍋食材供應鏈平臺。小酥肉上半年繼續增長,單品銷售額已經超過4億元,增幅達到180%,牛肉片、大顆粒蝦滑、午餐肉等適用于火鍋場景的系列食材推出后也發展良好。 此外,新希望注重高端渠道開拓,2021年初正式推出與歐洲農牧龍頭法國科普利信公司共同打造的“樂凡希”高端西式低溫肉制品品牌,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聚焦突破重客渠道,積極開發新興渠道。2021年公司將開發重客確立為渠道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年初順應行業風口成立團餐業務團隊,半年內已成功中標多個重要項目,充分發揮公司全產業鏈布局、首重食品安全的保供能力優勢。未來公司還將搭建食材供應鏈體系,為學校、醫院、大型企業、特渠等更多類型客戶提供安全、優質的食材服務。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食品業務整體實現營業收入44.74億元,同比增加3.39億元,增幅為8.18%。 5 新希望積極探索產業鏈延伸 中國的飼料大王新希望曾多次走在民營企業的前沿。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飼料行業持續了近30年的增長,包括新希望在內的企業同期獲得了巨大增長。自2012年之后,因行業產能過剩、需求減少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國飼料行業增長空間已變得十分有限。 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國內飼料行業龍頭企業的新希望率先提出轉型,即向下游產業鏈延伸,從單純的飼料銷售向養殖基地和終端食品銷售擴張,力爭成為一家農牧業的綜合服務商。 通過對飼料業務的產業鏈延伸,新希望對養殖環節的掌控力度優勢更大,飼料、養殖的協同還提升了飼料業務的盈利能力,產品結構更加均衡,也增強了公司的競爭力。 2015年4月,新希望成立了投資公司草根知本,草根知本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尋找“消費升級”新形勢下的高增長業務。短短兩年時間,已經鋪了乳業、冷鏈、調味品、營養制品和寵物食品五個產業板塊。 2015年8月,新希望成立“鮮生活”項目——把生鮮店開到小區里的“社區O2O平臺”。兩年過后,新希望的新零售更進了一步,計劃開12家永輝超級物種店——“餐廳+超市”的新形網紅零售模式。 2016年,草根知本集團全資出資,組建四川新希望調味品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正式進軍調味品產業。2019年,新希望味業組建了自己的電商體系——川娃子創調云商和味業電商,當年新希望味業電商業務線上營收達7000萬。
更多精彩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上)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下)
烤箱,中國廚房里最被低估的神器
白羽肉雞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未來行業存在巨大發展潛力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餐飲+超市鼻祖:EATALY成功秘訣
餐飲B端電商一片藍海 誰會是中國的Infomart?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三井物產、Infomart戰略投資奧琦瑋子公司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曾就職于正大集團、吉野家、新希望六和、美團快驢等,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CIPS)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等,致力于幫助食品和餐飲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合作|咨詢 請加微信 18610542110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