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奴、費大廚的三次進擊之戰









    一片毛肚,一年賣出1個多億;一道辣椒炒肉,一年賣出100多萬份。

    一個是火鍋界的高山,一個是全國小炒肉大王,然而,兩者的路線卻極其相似。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巴奴和費大廚的戰略異同,希望對你有啟發。









    第 963 期
    文 | 張冬
    1

    一級跳:

    巴奴找到了毛肚和菌湯

    費大廚找到了辣椒炒肉

    2001年,人類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宇宙探測器“先驅者10號”,失聯8個月后,忽然在112億公里外,向地球發回了信號。
    大家沒想到這個在1972年升空、1997年退休的探測器,竟是如此頑強。
    開店之初,杜中兵也沒想到,巴奴會因為一片毛肚而為人津津樂道,他更沒想到,自己能與餐飲老大海底撈相愛相殺近20年。

    ▲ 巴奴與海底撈

    2001年,中國經濟尚處在亞洲金融風暴的余波之中,增速緩慢,同時,“中國加入世貿”又讓國人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明燈,自此,中國經濟開始了新轉型,房地產和服務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就在這一年,杜中兵進軍餐飲界,做起了火鍋(那時候還不叫巴奴),但憑著產品好、團隊夠硬,火鍋店生意很穩。
    ▲ 湖南第一家廚菜辣椒炒肉
    兩年后,2003年,湖南衡陽,一個二十出頭、名叫費良慧的年輕人,脫下廚師服,開始單干。
    2003年,中國對外貿易強勁增長,國外資本大量涌入,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動力,雖然遭遇非典,但國內經濟增速并未放緩,形勢依舊大好,大眾消費升級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可低估,人們對餐飲的需求,逐漸從“吃飽”到“吃好”轉變。
     
    那年,費良慧與朋友開了個農家樂,取名“原汁原味”,而后又做了不少品牌,以“同新餐飲”主打,輻射衡陽、郴州、永州等地,憑著精湛的廚藝和優良的廚師團隊,他們逐漸開了十幾家連鎖店。
    如果抱著“小富即安”的想法,費良慧死守湖南陣地,十幾二十年后,定然是一方霸主,但費良慧不甘心偏安一隅,他要去更廣闊的天地,去繪制自己的湘菜版圖。
     
    ▲ 費大廚的前身,同新餐飲
    9年后,2012年,費良慧在上海開店。
    他本以為會像之前那般“開業就火”,但彼時的上海,似乎還不愿接納這個懷揣雄心的年輕人。
    費良慧鎩羽而歸。
    沒有清晰的定位,沒有主打和聚焦,菜品環境服務尚欠火候,去品牌林立的上海灘開店,無疑是自殺。
    費良慧覺得,餐廳還得回爐重造,但具體怎么個造法,還得思考。
    就在費良慧苦苦思索破局之術時,同一年,2012年底,巴奴開始借力打力。
     
    ▲ 巴奴第一版廣告語
    2012年,中國勞動力開始下降,經濟增速下降(10%降到7%)、資本增速下降,加上國八條出臺,
    中國餐飲受創嚴重,一方面,國人捂緊錢袋子,一方面,餐飲業開始新一輪洗牌,小品牌或無品牌餐企,要么生意慘淡,要么關門歇業,日子都不好過。
    就在那一年,中國餐飲似乎集體進入
    “品牌覺醒年代”,很多餐廳開始紛紛聚焦品類,推廣品牌。
     
    杜中兵2001年開始做火鍋,2004年成立巴奴,當時的廣告語為“本色本味”,2008年開始定下戰略目標,2009年正式進軍鄭州。
    在2012年,巴奴終于提出了那句石破天驚的口號:
    “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巴奴的路,杜中兵想得很明白,海底撈是行業老大,自己服務做得再好,也是白搭,不如另辟蹊徑,聚焦產品。
    顧客心智容量有限、認知簡單,
    聚焦,意味著極簡;極簡,就像一把尖刀,能夠深深扎進大眾認知中。
    ▲ 找到辣椒炒肉的費大廚
    這個道理,費良慧也悟到了,2017年,費大廚辣椒炒肉橫空出世,以席卷之勢,占領長沙,并提出戰略口號:
    “傳承兩代人的拿手菜。”
     

    在這個階段,費大廚和巴奴有這么幾個共同點:

    1、都有了清晰的定位,巴奴用了11年找到毛肚和菌湯;費大廚用了14年找到辣椒炒肉。

    2、聚焦的都是單品,而非大品類,如果巴奴聚焦四川火鍋或者重慶火鍋,如果費大廚聚焦湘菜,相信他們還會繞很長的路。

    3、二者都有很多連鎖店,門頭一改,都產生了強烈的廣告效應。

    4、初創品牌時,二者都盯上了食材(巴奴是“本色本味”,費大廚是“原汁原味”),這對于未來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5、二者都曾調研餐廳點單率最高的產品,巴奴是毛肚和菌湯,費大廚是辣椒炒肉。

    6、二者都精簡了菜單,幾乎砍掉了一半。

    相比較巴奴的完美借力,費大廚的“拿手菜”顯得勢單力薄,道理很簡單——全國并無知名湘菜品牌能借力。
    不過,“傳承兩代人的拿手菜”,已初具“大廚模型”,為后來聚焦“大廚”打下了基礎。
    這個階段,二者都完成了品牌的第一次躍遷——
    定位聚焦,告訴大家我是誰。
    2

    二級跳:

    一個要做行業高山

    一個要做地域之王

    如果不能在某一方面爭得第一,那就找個可以成為第一的領域,寧為雞頭,不做鳳尾,這種思維,叫做
    “定位”
    所謂定位,并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
    找到大眾心智中的已有認知,然后去重組、去關聯。
    巴奴的定位用了兩個認知,一是顧客對巴奴毛肚和菌湯的認知(調研而來),二是顧客對海底撈的認知(服務好)。
    費大廚也用了兩個認知,一是顧客對費大廚辣椒炒肉的認知,二是顧客對湖南辣椒炒肉的認知(兩者的不同在于,一個是對費大廚的品牌認知,一個是對菜品本身的認知——辣椒炒肉在湖南極其有名,被稱為“湖南第一家廚菜”)
    萬里長征,二人都邁出了第一步。
     
    定位咨詢行業向來有“定位定天下”的說法,需要說明的是,同是打天下,
    亂世和盛世,肯定不能用同一套治國方案,否則,打來的天下隨時會失去。
    定位不是定死不動,
    它一定是動態的、前進的。
    巴奴找到了毛肚和菌湯,然后,
    繼續追擊優勢,找到了“產品主義”,此后,爆品迭出。
    于是,巴奴又提出“深入原產地,精選好食材”、“更火的火鍋,排隊的人更多”等戰略口號,第一個,算是產品主義的延伸;第二個,強調“熱銷”。
    很多人說,巴奴的這兩個口號力度不強,第一個與顧客關聯性不大,“原產地”過于抽象;第二個,跟產品不搭,不愿排隊的顧客看了,說不定掉頭就走。
    實際上,巴奴此舉,意在教育市場:
    我的食材好,我的生意火。
    隨后,巴奴又推出新口號,
    “越懂火鍋,越愛毛肚”。

    巴奴用產品主義表明立場——行業要做好產品。
    那么,巴奴是怎么表達的?
    答:
    講故事。
    巴奴用一個個食材故事,強調他們的每一味食材都是精挑細選,都很用心講究。
    諸如繡球菌、鮮鴨血、井水豆芽之類,確系巴奴為行業之貢獻。
    正是在這個階段,巴奴開始從單品向行業延展,目的是
    擁有更強的信任狀,進而更快、更有力地
    走向全國
     
    定位之后的費大廚,漸入佳境,提出了新口號——
    湖南招牌菜,很香很下飯。


    ▲ 費大廚店面一角

    這個口號可以看出費大廚的野心,直接從單品打到了地域。
    他要做的,是地域之王。
    醞釀了兩年,費大廚開始南下深圳,進攻各大商圈。
    深圳緊鄰湖南,湘人多,辣椒炒肉一來,頓時燃起了大伙兒的鄉愁,費大廚在深圳,店店必火。
    想占領全國,
    必須拿下幾個一線城市,不一定掙多少錢,要的是勢能。
    后來,費大廚又改戰略口號,
    “只用大廚炒,很香很下飯”。
    放棄“湖南招牌菜”轉而聚焦“大廚”,預示著費大廚開始突破地域,吹響占領全國的沖鋒號。
     

    在這個階段,二者的相似之處是:

    ??1、都對定位進行了動態調整,聚焦方向發生改變,一個想做行業高山,一個想做地域之王,同時,都凸顯了走向全國的野心。

    2、都開始圍繞食材講故事(網上有大量費大廚對食材的介紹),比巴奴多一點的是,費大廚還講起了“大廚故事”。

    3、都開始進軍一線城市(巴奴2018年進京,費大廚2018年成立深圳市費大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次年進深圳)。

    至于菜單結構調整、內部人員調度之類,二者早已駕輕就熟,無需贅言。
    調定位、講故事、進一線(城市),
    將“品牌三問”化成三步走,簡直絕妙。
    為什么?
    他們把自己的品牌,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占領了一個有價值的位置。
    • 調定位:我以前做啥,現在做啥,你好,重新認識一下。(我是誰)

    • 講故事:我來告訴你,我的產品到底講究在哪里。(有何不同)

    • 進一線:你看,店店都火,在一線城市都如此熱銷,你還有什么理由不來?(何以見得)

     
    這三步,讓二者完成了品牌的第二次躍遷——
    挖掘潛在顧客,積累品牌資產。


    3

    三級跳:

    品牌聲量與產品銷量達到統一

    為出征全國做準備

    2020年,費大廚宣布“
    3年100家店”的戰略規劃。
    2021年再次調整戰略口號
    “全國小炒肉大王”(中烹協授予),廣告牌如戰旗一般,繡上了這幾個大字。
    ▲ 全國小炒肉大王費大廚
    果不其然,今年7月,費大廚再次揮動戰旗,進軍上海,而且
    一次開兩家
    費大廚終于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今年5月,巴奴也重新提出了戰略口號——
    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
    定位之父特勞特說,最好的廣告語,不要把話說盡,最好能讓讀者說出某個詞或短語,使意思更完整,這才使廣告引人入勝。
    特勞特的這段話,巴奴運用得爐火純青。
    ▲ 巴奴最新版廣告語
    從第一版廣告語的“借力+單品(毛肚和菌湯)”,到“排隊火”、“原產地”、“懂火鍋”等等,再到如今的“借力+產品主義(樣樣講究)”,
    巴奴將“借力”完美地畫了個圓:
    第一版,巴奴通過借力打出知名度,中間幾版,巴奴教育市場“我是誰,有何不同”,而如今的這一版“借力”,已于第一版“借力”不可同日而語——
    巴奴要徹底跟服務主義做區分。
    “海底撈是海洋,我就做高山,而且我已經
    完成了‘高山式’的市場教育。”
    ▲ 巴奴的十二大護法
    今年,巴奴又在周口、商丘和滎陽三地齊開店,這意味著,巴奴的戰略可能是
    繼續下沉市場,但這跟其“精英群體”的定位是否沖突,尚無法定論。
     
    再看費大廚,從傳承兩代人的拿手菜,到湖南招牌菜、只用大廚炒,再到如今的全國小炒肉大王,費大廚一直在告訴大家“我是誰”。
    至于“有何不同”,費大廚還仍普及著食材和大廚故事,找著各種信任狀,做市場教育。
    ▲ 費大廚的一些招牌推薦菜
    費大廚無處借力,只能孤軍奮戰。
    如果無山可依,那就讓自己活成山。

    在這個階段,兩者最大的共同點是:

    1、跳出單品,將重心徹底轉移到品牌建設上來。(包括廣告、公關、市場教育、團隊精進等)

    2、品牌聲量與產品銷量達到統一,品效合一

    小結
    從開店算起,巴奴20年,費大廚18年,多少有些老字號的意思,至于能走多遠,走多久,怕是無人能回答。
    其實,打造品牌,最不應該考慮的就是時間,因為
    它可能需要幾代人的積累
    就像1972年升空的“先驅者10號”,目前,它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110億公里,不過,它仍會繼續前進,順利的話,它將在200萬年之后,抵達金牛座,然后,接著走。
    創業,正如在浩瀚宇宙中探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推薦閱讀:深耕火鍋23年,火鍋底料賽道又現“超級玩家”!

    END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田果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zhangsan426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14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0月29日 18:02
    下一篇 2021年10月29日 2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