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剿京城?陶陶居、楠火鍋、七分甜、墨茉、陳香貴“大肆北上”!

    各個盤踞在全國的品牌挺進北京背后,疼痛大于快樂,似乎是共性。

    總第 2880 
    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 | 文


    新一波“持證進京”大軍到來!

    “每天大致排隊六七百號。早晨十點開業,九點半很多人就開始等候了。只有下午三點左右短暫不排隊,但這種狀態只能持續半小時以內。”

    傍晚17:00,北京三里屯連霓虹燈都沒開,而新開業的陶陶居門前,已經擠滿了拿號等位的年輕人。內參君取號后,顯示前面還有217桌在等待。

    叫號器里持續播放著排隊進展,聲音從五樓穿透至二層,讓每一個踏進商場的人都“感受到老廣的召喚”。

    2021年夏末秋初,北京這座城,突然變得“擁擠”了起來。諸多在京外地區名聲大噪的品牌,紛紛躋身試水,且扎堆搶占優質商圈資源。

    先是發源于蘇州的網紅茶飲“七分甜”北京首店落戶SKP,店內環繞著“大眾點評楊枝甘露排行榜第一名”的字樣,被網友稱贊“人均不到20元,在明星出沒的SKP飲茶很驚喜”;接著是“楠火鍋”,這個創下“日排1047桌、每月3萬人排隊取號”記錄的“現象級火鍋”,也在北京連開兩店,且拿下青年路、三里屯這樣的標志性地段。

    緊接著,在南京深耕、盤踞多年的知名品牌“小廚娘淮揚菜”,也低調地在鳳凰匯商圈開業;老字號“陶陶居”,也于11月初落戶三里屯,引發業內關注。

    內參君還注意到,陳香貴、墨茉點心局也在北京悄然行動起來:陳香貴在世貿天階的裝修圍擋上,“面館熱門榜TOP1”字樣昭然若見。大眾點評顯示,共有西單漢光、太陽宮凱德、豐臺萬達等9家店“即將開業”,大有“包抄”之勢;墨茉點心局在合生匯B1,以大店的形式露面,另有大悅城等店即將開業。


    疫情、資本、流量多方促使下
    京城的誘惑力,大大增加

    一大波品牌“持證進京”,讓人不禁感慨,京城的誘惑為何“突然大起來”?

    從七分甜的行動力來看,8月初進軍北京,三個月“蜜月期”熱度還未減,就接連拿下20多個鋪面,其中包括大悅城、世紀金源、楓藍國際等多個核心商圈。

    品牌負責人坦言,“攻占北京”是自然規律,當品牌在某個區域日漸成熟飽和,自然而然要向北拓展,“北京的社會效應和影響力毋庸置疑,是首選。”

    7分甜SKP店環境
    楠火鍋聯合創始人李承靜也透露,北京和上海、深圳,都是品牌打響勢能的主戰場。“楠火鍋起源于重慶,立足成都,想要坐穩全國,需要拿下北上深,這其中,北京輻射整個華北市場,這個戰略地標很重要。”

    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這兩年疫情常態化,各個賽道的強勢品牌總體都很活躍。從長遠來看,南方品牌強勢“北上”或將成為未來的普遍現象。原因有四:

    1、品牌影響力需要,尤其對于南方品牌來說,想要立足全國,確立品牌定位,北京是重要地標;

    2、一線城市布局需要,北京畢竟是餐飲頭部市場;

    3、資本注入后,對各個品牌提出了加速擴張的開店要求;

    4、疫情下的點位機會,以往北京的點位非常緊缺,疫情打擊下,弱勢的門店被淘汰,客觀上為強勢的品牌進駐提供了空間機會。

    陳香貴在世貿天階的門店即將開業

    一位在北京深耕多年的品牌策劃師表示,品牌入京,幾乎成為“有野心”品牌的共同“情結”,鄉村基、一尊皇牛、九毛九等,都曾經北上掘金,但是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鎩羽而歸。“不同的是,這一波進軍的品牌,受到疫情和資本的影響較大,和‘前輩們’相比,天時地利人和,幾個要素都有明顯差異。”

    他認為,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北京地區在未來的1-2年時間內,會吸引來更多外地強勢品牌。

    一位業內人士戲稱:“刻板”的北京餐飲市場,終于熱鬧起來了。

    北京是座“流量城”
    需高調進場

    在和楠火鍋聯合創始人李承靜的交流中,她反復提到一個詞——流量。
    “有流量就能如虎添翼,沒有流量,各方面成本就很高。”

    她之所以對這詞語有深刻體會,是在9月5日,三里屯開業的第二天。開業挺低調,也沒做特殊營銷,卻直接就上了美團實時熱門榜TOP1。“北京這座城市對流量的捕捉速度,比我們想的要快得多。北京的明星、網紅、點評網大V非常多,你都不知道排隊的那些人,誰帶了多少流量。這在別的城市是不可比擬的。”



    在她看來,如此強烈的反響,和楠火鍋抖音號200多萬粉絲、全網曝光超過20億的積累有關,這些都在為北京店的火爆埋下“伏筆”。

    “北京對新事物的捕捉力和敏感度很高,傳播速度也快。所以,我們在北京店內,著重上新了很多‘好吃好看好拍’的網紅產品。”

    另一位業內人士評價,北京是一座需要“高調進場”的城市,這個高調,不是單單指開業造勢,而是在品牌勢能上,要“一下子站住”,這個道理就像燒柴火,火苗旺了,火勢就越來越大,飯也做得香。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


    跑馬圈地?不存在!
    千里馬來了也得“慢跑”
    流量和點位(鋪面)息息相關。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這波進京潮,在選址方面如此“講究”——從SKP到三里屯,從青年路到西單,再到世貿天階、萬達等。各個品牌瞄準熱門商圈,像在珠穆朗瑪峰插旗一樣興奮。

    然而,跑馬圈起這個道理,在這座城市似乎并不成立。甭管是什么馬,來了這兒,就得慢下來。

    難在哪里?一位做商業地產的招商人士透露:難在拿鋪。“外來品牌是很難真正攻進來的,即便你的店夠多,影響力夠大,夠有錢。但核心鋪位就那么多,優質資源永遠短缺。”

    “這些品牌都不差錢,差的是事兒(鋪子)。在北京,餐飲商鋪只要一上市,就會被迅速搶空,甚至更夸張的是,有些商鋪還沒掛出轉讓,有小道消息的餐飲大佬就來打劫了。”



    對于“拿鋪”這個話題,七分甜負責人坦言:“我們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戰略小組,創始人躬身入局,和各個部門的核心高管在一起,專門研究北京地圖,一個一個商圈做篩選,目的就是第一家店一炮打響。當時我們內部定下目標,要么不拿,拿就拿最好的。實話說,SKP這個鋪面,我們等了很久。”

    李承靜對此也深有同感。“首店光是選址就花了三個多月,籌備新店又花了四個月。我們派來北京的選址小組,從商場到街邊店,每天都在來回蹲點測算。在北京,想等一個好的鋪面至少要半年以上,等位超過一年很正常。我說的這個,還得建立在有一定的品牌勢能的基礎上。”

    她向內參君透露,稍微能看上眼的鋪子,光是轉讓費就300萬以上,更別提合生匯、大悅城這些核心商圈了。

    “不光是錢的問題,關鍵競爭對手也大把,這就是一場殘酷的資源搶奪戰。”  


    夜幕下的楠火鍋三里屯店
    圖片來源:小紅書

    此外,另一個難點在于:北京的核心地標,太多太散。“成都和上海,都有中心點,都有非常明確的核心地標,但北京不是,太散了。四九城各有各的講究,想找一個人流、門頭、地段、消費力勢均力敵的好位置,很難。”李承靜說。

    以上種種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品牌拓店速度。李承靜坦言,做上海和北京市場幾乎是同期規劃的,現在上海五家店,北京只有兩家,可見兩座城市的點位資源屬實稀缺。

    沖刺A股的快餐品牌老鄉雞,今年上半年進軍北京時,也遇到了挑戰,其中,鋪面就是一座大山。雖然手握資本、連鎖千店,但事實上,從大本營“殺”到北京,擴店速度十分有限。從今年4月北京首店開業,截止到現在,北京地區僅有10家店,還有2家處于尚未開業狀態。


    “開一家得成一家

    勇氣背后的負重前行
    在異地拓店這件事上,能“沉住氣”,并不容易。

    陶陶居董事長尹江波,曾在一次和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的對談中,表達了心聲:在上海開店,花了一年的時間先找供應鏈。800㎡的店,135名員工,90%是廣州派去的,連服務員的工作語言都是粵語,這是整體文化的輸出。

    “我跟團隊講,我們慢慢開,每開一個店一定要旺。”

    北京首店也如此,據悉,店內120多名員工都從廣州“空運”而來。菜單中,蔥燒海參、清蒸老虎斑等菜品,也是北京店“獨有”,可見其在供應鏈端所下的功夫。


    三里屯店,設計中融入了經典的嶺南建筑元素
    供應鏈先行,海鮮酒樓界的“疫情黑天鵝”徐記海鮮,也用了同樣的策略。

    2017年之前,徐記海鮮只有不到20家店,但2017年之后,供應鏈的成熟,讓徐記有了擴張全國的底氣。每開一家店,供應鏈就得在當地重做一遍。目前,徐記海鮮在全國連鎖50多家店,并在“2021中國海鮮酒樓品牌影響力”排行榜中,多個指標排名第一。


    供應鏈的搭建是有區域性的,這和異地開店的策略也有關聯。比如我們先做華東市場,從地域來看,華南華東連成一片,而北京相對獨立。”珮姐老火鍋創始人顏冬生說。
    “選址只是第一關卡,供應鏈是背后支撐,而人才以及人才的復制能力,包括后續資金的支持,哪個都少不了。”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內參君。

    一道必選題:
    克服“網紅”周期
    “公司內部十分慎重,討論以后決定先不接受采訪。進京是一個試水,等過陣子店多了更穩些,我們再約。”

    面對內參君的采訪邀約,某進京開店的品牌負責人委婉拒絕。事實上,這家店在大眾點評網上有近千條好評,收獲了4.7分的不菲成績,同時是所在地商圈熱門榜NO.1。

    他所謂的“還需要更穩”,其實是每個“進京趕考”品牌的“必選題”——克服網紅周期。

    一位品牌策劃師認為,無論是多么優秀的外來品牌,進京一定會面臨“網紅周期”。“北京的流量捕捉很快,但快進也容易快出。新品牌進京,大致有三個月的‘熱度期’。這之后,就要考驗品牌力、產品力、持續輸出能力等等,一定要有足夠大的盤子,才能支撐品牌在這個市場上穿越周期。”

    七分甜負責人則認為,周期的長短,與當地顧客的消費熱情也有關系。當自然規律呈現下降的時候,需要在營銷上發力。

    “總之,北京是一個,要做好所有準備才敢進入的市場。”楠火鍋聯合創始人李承靜說。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商務合作: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50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9日 17:05
    下一篇 2021年11月9日 17: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