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小面”更名背后,“噱頭式圈錢”正漸漸失效……


    正式運營還不到三個月,“趣小面”就火速改名“趣巴渝”。

    餐企老板內參  孫雨 | 文


    僅3個月,“趣小面”改名“趣巴渝”

    內參君觀察到,“趣小面”小程序顯示已經更名為“趣巴渝”,在首頁,一款新品“巴渝火鍋煲”置于首頁頭部。而在大眾點評上,通過搜索北京地區的趣小面,兩家正在營業的店名已更新,門店定位從“粉面館”變更為“快餐簡餐”。
    從修改名字到產品更新,很明顯,趣小面正在變成產品更豐富的快餐店。

    鴻運當頭和牛氣常旺,都是巴渝火鍋煲新品


    融資噱頭大過品牌價值
    有了陸正耀和瑞幸咖啡的加持,趣小面早早打響了品牌聲勢,而且開業就自帶網紅光環。不過,從最初計劃開一百多家店,到現在僅有20多家在營業,趣小面發展速度并沒有達到預期,因此也有同行猜測,其單店運營和盈利狀態并不樂觀。

    >互聯網“快進快出”的模式,在餐飲行業漸漸失效。當年的瑞幸咖啡,以市場熟知的燒錢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大肆擴張,創立18個月就上市,創下最快IPO紀錄。很顯然,這樣的模式,想要再來一次,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陸正耀并沒有把趣小面作為一個品牌來“耐心經營”,而是當成了融資的噱頭。因此,慌慌張張地開業,急急忙忙地找錢,在一切都沒打磨好的狀態下,顯得“目的性太強了”。可資本也不是冤大頭。“人傻錢多”的時代已然過去,投了趣小面,就等于在資本市場“社死”。

    >從品類角度來看,大眾品類比小眾品類難得多。
    以趣小面和瑞幸兩品類相比,面品類的復雜性,要遠大于咖啡。
    很多人喝咖啡,對產品口味的辨別力處于初級階段。好不好喝不重要,品牌、調性、營銷、體驗更能影響消費決策。這些維度,恰恰是資本跨界餐飲創業人的強項。所以,一直被詬病“難喝”的瑞幸,依舊以火箭般的速度躋身頭部品牌,并能威脅星巴克。
    反過來,中國人吃面的歷史久遠,“吃面專家”滿地皆是。趣小面想在產品方面“糊弄”過去,顯然不太容易。內參曾在趣小面開業之時,發表過探店文章《探訪瑞幸創始人新項目“趣小面”:毫無特色竟然是最大的特色》。從門頭設計,到產品結構,特色并不凸顯。種種呈現上看來,趣小面似乎沒有給品牌找到鮮明的記憶點。

    >從創始人角度來看,老陸趕了趟末班車。
    從創始人角度看,趣小面背后的陸正耀,曾帶領瑞幸在咖啡市場中闖出天地。背負瑞幸出局的他,需要迫切用一個“報復性”的新項目扳回一局。
    而且,這個項目必須是風口上的項目,才夠引人注目。在風口,才能快速起飛、快速吸附資源、快速資本化。因此,趣小面的上馬顯得有點“倉促不足”。而事實上,面品類這個風口,正隨著消費投資的降溫步入拐點。匆忙上車的趣小面,看起來像趕了趟末班車,這給融資進程造成了不小難度。
    >資本雖大熱,更得“耐心生長”。
    近期相關媒體報道,“趣小面”正在尋求1億元融資,且本輪融資趣小面估值10億元。一位餐飲老板對趣小面能夠融到資表示懷疑。“一是它使用工業面,特色并不明顯;二是從開店情況看,單店模型還沒有跑通,那么復制起來就很困難,再加上顧客對其產品的吐槽還是比較多。”
    “團隊缺乏有運營餐飲的經驗,就會導致所需要的人才、團隊、產品等都很難精準。因此無法觸達消費者心理,就會走很多彎路。”
    在被資本“相中”后,面品牌加速擴張,雖然在門店的“量”上有突破,卻在產品的“質”上容易忽視。快,并非是穩,也并非一定能長久。產品,才是餐飲品牌取勝的核心,失去這一關鍵力量,品牌“后動力”或許變得大而空。

    當趣小面不再有“趣”,有些泡沫終將被戳破。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商務合作: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51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9日 17:05
    下一篇 2021年11月9日 17: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