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正式落下帷幕,但各方的共同感受就是今年雙11突然變得“低調”了。
沒有了平臺鋪天蓋地的交易數據轟炸:1分鐘交易額、1小時交易額、什么時候突破百億……各個平臺的火藥味也淡了很多。低調的,除了平臺不再以大屏幕即時顯示成交金額,還有不在曬成交額的參與企業,當然,朋友圈曬“剁手”成果的消費者也少了……
尤其在企業層面,相比往年各大企業削尖了腦袋也要給自己做個“在某個領域或者細節上第一”的大字喜報,而今,除了少部分企業還在堅持外,更多的企業只是想“蹭”下雙十一的熱度,低調地說下自己的增長百分比。
盡管此前的雙11已經顯示出疲軟態勢,但根據阿里和京東最后交出成績單,2021年11月12日零點,天貓雙11總交易額定格在5403億;另一大平臺京東累計下單金額超3491億元……紛紛刷新了自己此前創下的記錄。但相比往年眾星云集的大場面,高光不再。
作為今年雙11的最大變化,就是無論對于平臺也好,還是企業也罷,不再“數字崇拜”仿佛是大家在潛移默化間達成了共識。
雙11誕生十三年來,從最初的“貓狗大戰”變為“群雄爭霸”,從最初的一天時間變成長達半個月的預售、時間線進一步拉長……各大平臺紛紛以搶眼的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天生要強”,而這也為后續增長乏力埋下了伏筆。
而在盲目追求數字的同時,行業亂象也順應而生:平臺二選一、刷單、虛假評論等等。
今年不同,在雙11預售之前,相關部門就給平臺戴上了“緊箍咒”:
10月25日,工信部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電商平臺立即全面自查自糾零售、金融等相關產品的短信營銷行為,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送營銷短信。
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關于規范“雙十一”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禁止采取先提價后打折、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方式開展促銷;不得通過排除、限制競爭及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等開展促銷;防止虛假交易、刷單炒信、虛假評價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發生。
而今年的雙十一有哪些轉變呢?這從《環球時報》剛刊發的一篇名為《十三年雙11: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身》,看上去像天貓投放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些許端倪。文章有三個小標題:“價值香檳塔:聚焦中小企業活力;減碳試驗場: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開放連通器:讓美好生活‘天涯共此時’。”
由此不難看出,平臺的價值觀也開始從“價格”向“價值”轉變,最關鍵的是,要“聽從時代的召喚”。
如今的雙11早已不再是某單一平臺的盛典,而隨著新平臺和新模式的崛起,讓線上渠道的流量進一步被分化、切割。
目前,除了淘系、京東這樣的傳統電商,抖音、快手等興新勢力自帶的交易平臺,也成為雙十一的利益既得者。
比如,去年抖音還和天貓合作搞雙11,而今年10月27日,抖音電商“雙11”正式開啟,在線上特設“抖音雙11好物節”專區,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推介國貨、地方農特產等。
同時,相比淘系和京東等傳統電商已經處在高基數的前提下,新興平臺依托低基數、新模式的推動下,增幅應該也會更高,若傳統電商還在一味的追求增幅,反過來可能是為新平臺的增長提供背景,誰愿意呢?
而另一方面,就是直播電商的興起,讓消費者不用在雙11就能購買到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商品,而臨了雙11當天,大家反而冷靜下來了。據紅人點集顯示10月25日至11月11日期間抖音、快手top5主播銷售額占top 100主播銷售額的23%和40%。
在這樣的背景下,平臺方與其“說得多錯得多”,倒不閉嘴“如悶聲發大財”。
在和多位業內朋友聊天時,提及今年雙11略顯低調,有品牌工作人員直言不諱的說道:“平臺都低調了企業肯定也低調了呀。”
也有企業工作人員直言:“效果不好自然就低調了啊。”
其實不然,對于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而言,對線上渠道的態度也在發生改變。
舉個例子,作為休閑食品行業每年雙11的“大贏家”,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在微信朋友圈透露:“三只松鼠的第十次雙十一升級為:雙十一品牌節!(某天沒有雙十一促銷節的時候,我們已然有雙十一金牌節)……”
其實最近兩年,不管是三只松鼠還是其他互聯網食品品牌,都在努力擺脫對線上渠道的依賴,逐步轉戰開直營店、開放加盟、深度分銷……
再從品類層面看,根據星圖數據發布的雙十一報告顯示,在食品領域熱賣的品類依舊是方便速食、食用油/調味油、米面雜糧、膨化餅干、堅果炒貨、中西糕點等。
一方面,糧油米面等具備剛需屬性,耐儲存;而另一方面,餅干糕點和堅果炒貨一直是電商渠道的熱門品類。誰又能想到,今年雙11讓大家倍感意外的熱銷品居然是壓縮餅干。
而根據天貓發布的雙11品類趨勢中,有兩大食品品類躋身前十,早C晚A位列第6、預制菜位列第8。
從消費端來看,在面對消費市場整體低迷的時候,加上零星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也顯得更加理性,將錢袋子捂得更緊了。
但長遠來看,線上渠道對初創品牌來說很可能是捷徑,但對大多數業態相對傳統的食品飲料行業而言,只是補充渠道,尤其是隨著獲客成本的攀升,很多企業對其的態度是不全指望通過它盈利,而能通過它來與更多的消費群體進行直面的溝通,即是宣傳窗口,也是意見收集器和新品試驗田。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億滋、恒天然、洽洽等食品巨頭亮相進博會,帶來哪些“新物種”、“新規劃”? 【看勢】烘焙食品千億市場:新中式顯風口,冷凍烘焙是藍海(附報告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