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13道傳統菜,你都知道屬于哪個菜系嗎?

    提到文化瑰寶,中國的中醫中餐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二大文化瑰寶,從古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然而,時至今日,這些傳統的技藝正面臨著斷層和消失的境地,特別是中餐中的很多烹飪技藝。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大家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率,如今,已沒有多少人再愿意去做那些復雜的傳統菜了,這從手藝上直接導致了傳統菜正面臨失傳。

    今天,我們致敬傳統,在此發一期傳統菜菜譜,以讓更多的廚師朋友,知道一些傳統手工菜的做法。

    來源:大廚微閱讀 | 公眾號:zgdc666666

    編輯:扈建瑩 于曉晴 孫曉夢 趙宇琦 辛燕 李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紹子魷魚

    制作:張斌

    這道傳統菜,選用干魷魚為原料,經水發、拉油、燒制三步成菜,顏色紅亮誘人,口感韌中帶脆。

    原料初加工:

    選用產自阿根廷的干魷魚,其價格與國產干魷魚差不多,但肉質肥厚,燒熟后極有韌勁。將干魷魚放入熱水中,每斤水加食用堿5克攪勻,浸泡至水變涼,將水倒出,再倒入熱水、加堿面浸泡,如此反復幾次,魷魚就能發好,用清水反復洗凈堿味后,改刀成長7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片再入菜。

    走菜流程:

    1、鍋入寬油燒至七成熱,下入魷魚塊250克快速拉一下,待其表面收緊,撈出瀝油備用。

    2、鍋入色拉油6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姜末30克、洋蔥末25克、蒜末15克炒香,放肥七瘦三的五花肉碎60克小火煸出油脂,待肉末變色撥至鍋邊,在油中放入紅泡椒碎50克、紅油豆瓣30克小火炒出香味,倒入魷魚塊,加高湯200克,調入鹽5克、雞粉、糖各4克、生抽3克,中火燒5分鐘。

    3、在燒魷魚時另起一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干辣椒段5克爆香,放青筍片100克,調入少許鹽大火爆炒至斷生,盛入盤底,然后將燒好的魷魚蓋在上面,撒香蔥碎、蒜苗碎各15克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發干魷魚時要放少許食用堿,這是因為食用堿有使蛋白質親水的作用,用堿水泡魷魚,才能使其內部的蛋白質充分吸水,吃起來自然就有脆嫩的口感。

    2、拉油時溫度要高,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魷魚,3-5秒即可撈出。高溫使得魷魚表皮迅速收緊,能有效鎖住內部的水分,保證脆嫩口感。

    豆腐糖粘羊尾

    制作:潘傳義

    糖粘羊尾以肥肉為主料,拖蛋粉糊炸熟后裹糖食用,口感酥脆香甜,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頗受歡迎,是當時宴席上常見的菜品。

    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這道菜品也因為過于油膩而被淘汰出局。如今潘傳義大師將其做法保留,只是把原料換為健康養生的千頁豆腐,便成為一道極受歡迎的甜味菜品。

    制作流程:

    1.千頁豆腐400克改刀成長5厘米,寬、高各0.8厘米的條,汆水去掉豆腥味。

    2.豌豆淀粉150克、雞蛋3個調成稠糊。

    3.下入豆腐條裹勻。

    4.將其分次放入三成熱油炸至定型,撈出后開大火將油溫升至六成熱,放入豆腐條復炸至表面微黃,瀝油備用。

    5.鍋入清水200克燒開,放白糖200克小火慢慢加熱攪動,期間鍋內糖汁的變化如下:白糖融化→表面泛起起大水泡→變成小水泡→均勻遍布的“魚眼泡”。

    6.待糖汁變得黏稠,攪動時感覺略有阻力,立刻將鍋端離火口,倒入炸好的豆腐條,用鏟子快速翻動,使糖汁均勻地裹在上面,然后放慢速度,繼續鏟至糖汁開始凝固變白,豆腐表面形成一層淺淺的白霜。

    7.撒白芝麻10克,將豆腐盛出裝盤即成。

    八寶布袋雞

    制作:李建國

    這道傳統手工菜,展示的是廚師的精湛刀工——一只小公雞去掉骨頭呈布袋狀,釀入火腿粒、香菇粒、海米等八寶餡料,蒸制時雞腹內的八寶餡料與雞身外的清湯夾擊雞肉,濃郁的鮮香沁入肉與湯中,使得菜品鮮味濃醇、肉質軟爛,融入了海米、火腿、香菇等八寶料的復合香氣,湯汁回味豐富。

    整雞去骨:

    1、選用凈重二斤的小公雞,從脖子處宰殺放血,無需開膛。

    2、斬斷脖子與翅膀根連接處的關節。

    3、抽出翅膀里的小骨頭。

    4、刀面貼著雞胸腔的骨頭往后行刀,斬斷身體與大腿連接處的關節,拽出整個雞胸腔。

    將胸腔骨頭與皮肉撕開

    抽出胸腔骨

    5、抽出兩條雞大腿里面的骨頭,脫骨即告完成。

    6、布袋雞剔骨完成,整雞變成了一只口袋的模樣。

    制作八寶餡:

    1、海米加清水泡軟;金華火腿泡軟后切丁;雞蛋糕切丁;雞肉切丁,腌入底味后滑油至顏色發白;發好的蹄筋切丁;香菇泡透切丁;馬蹄去皮切丁。

    2、以上七種原料各50克加青豆50克一起快速焯水,撈出瀝干。

    3、鍋下底油燒熱,下蔥姜末煸香,放入八寶料翻炒均勻,撒鹽10克調味即成。

    制作流程:

    1、取炒好的八寶料300克釀入布袋雞中。

    2、將翅膀交叉從脖子刀口處穿入嘴里再拉出來,這樣便把釀料的口子封了起來。

    3、將八寶布袋雞入沸水焯至皮緊,撈出后置于盆中,灌入清雞湯,放蔥姜片各10克、鹽15克,覆膜旺火蒸1.5小時。

    3、客人點菜后取出八寶雞,將菜心、火腿片汆水點綴即可上桌。

    4、經過長時間蒸制,布袋雞肉質軟爛,客人用筷子一撕便開,食用極為方便。

    浮油蝦片

    制作:程增祿

    浮油蝦片是從浮油雞片演變而來,選蝦茸代替雞茸,摻到打發的蛋清中,入油浸炸成松軟的片,然后熘炒而成。蝦肉入菜鮮味濃郁,更上檔次,而且由于富含蝦青素,做好的蝦片帶有天然的淺紅色,一改傳統浮油菜的潔白賣相,非常別致。

    制作流程:

    1、新鮮蝦仁90克開背去掉沙線,加入5個蝦腦一起絞成泥,然后調入適量鹽、味精、水淀粉攪打均勻。

    2、蛋清5個打發成雪麗糊,然后放入打勻的蝦茸繼續充分攪勻。

    3、鍋下寬油燒至三成熱,用勺子舀起適量蝦糊,放入油中小火浸炸至定型,翻面后繼續炸至淺紅,撈出控油。

    4、菜心、火腿片、筍片各30克飛水待用。

    5、鍋留底油燒熱,下蔥姜末煸香,添清湯80克,投入火腿、菜心、筍片燒開,調鹽、味精、白糖,勾芡后放入蝦片快速翻勻,出鍋裝盤即成。

    制作圖示:

    1、蛋清打成雪麗糊。

    2、加入蝦膠。

    3、再次攪打均勻。

    4、蝦糊用勺子舀入溫油中。

    5、定型后翻面浸炸。

    6、炸至淺紅色后撈出控油。

    7、入鍋熘炒而成。

    制作關鍵:

    1、蝦肉與蛋清的配比要掌握精準,蛋清少了,口感發死;蛋清多了會過于蓬松,不易成形。

    2、最后一步熘炒時間要短,下鍋翻勻后立即起鍋,否則蝦片容易軟塌。

    羅漢肚

    制作:亓淑平

    羅漢肚是一道傳統代表性涼菜,其大致做法是在豬肚內塞入大量調味的肉皮和肉粒,煮熟后壓結實,寓意“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所以得名。此菜制作手法講究,壓制時需用130斤以上的重物,做好的羅漢肚片結實筋道,斷面猶如花崗巖,肉粒間夾雜的香料碎入口爆裂出香,非常好吃。 

    制作流程:

    1、鮮豬肚加面粉搓洗干凈,反過來剪掉油脂(注意不要用手撕,防止撕破豬肚)

     2、豬皮冷水下鍋焯透,刮掉肥油,放涼后絞碎成粒;豬瘦肉切成黃豆大小的丁。

    3、取瘦肉丁5斤、豬皮碎1.5斤納入盆中,加入蔥姜末共50克、鹽40克、雞粉30克、香料粉20克、枸杞15克,淋入料酒80克、香油60克充分拌勻,釀入兩個豬肚中(一個豬肚大約釀3.25斤餡),用針線將豬肚的口縫起來。

    4、鍋下清水、蔥、姜,放入豬肚大火燒開,轉小火煮90分鐘,中途要用竹簽在豬肚上扎幾個眼放汽,至肚子飄起來時撈出,趁熱包上保鮮膜,放入托盤,上面再壓一個托盤,放上130斤以上的重物壓一晚即成。

    走菜流程:

    將壓扁成形的羅漢肚切成薄片,裝盤即可上桌。

    制作圖示:

    1、肉皮、瘦肉納入盆中,加鹽、雞蛋、香料粉、枸杞等香料拌勻。

    2、塞入豬肚中。

    3、把開口處縫起來。

    4、入鍋煮90分鐘。

    5、撈出趁熱包上保鮮膜,放入托盤,再壓一個托盤。

    6、放入130斤以上的重物壓一晚。

    7、壓好的豬肚非常結實。

    香料粉:

    花椒、小茴香、白芷、砂仁、肉豆蔻、草果、檳榔、白豆蔻各30克、八角、桂皮各20克、丁香5克混合均勻,打成粗碎粒,摻入蒔蘿籽20克即成。

    制作關鍵:

    煮熟的豬肚要趁熱壓上重物,涼后就壓不結實了。 

    菊花蝦排

    制作:張仰金

    早年的孔府廚師將尼山湖(即孔子所出生的尼山旁邊的一片湖泊)所產的野生蝦剝成鳳尾狀,串到牙簽上,掛糊油炸,肉白尾紅,擺起來好似一朵菊花,優美典雅。

    制作方法:

    1、尼山湖蝦或微山湖蝦300克去頭,剝掉蝦身處的外殼,僅留尾部兩節外殼成鳳尾蝦,每6只蝦尾巴對齊串入一根牙簽,加入適量蔥姜絲、花椒水、料酒、鹽腌制入味。

    2、蛋清3個打發,加入淀粉80克調成雪麗糊;蝦排吸干水分,拍生粉,提著尾巴給蝦肉部分蘸上雪麗糊。

    3、將蘸過雪麗糊的蝦排放入四成熱油中炸至浮起成熟,撈出后控油,抽掉牙簽,擺盤即可上桌。

    順德釀鯪魚

    制作:廣州滋粥樓

    鯪魚是廣東地區特有的一種淡水魚,其肉質鮮美,但雜刺較多,為了能夠大快朵頤,當地人便想出了一個方法:將魚肉與骨刺剝離,加入馬蹄丁、臘腸粒等原料拌勻,再重新釀入魚皮內,使其外形與真魚一樣,煎至定型后再煮入味。這樣做既能品嘗到鯪魚肉的鮮美、滿足了口感,又免除了魚刺鯁喉之虞。此菜很快就在當地流行開來,逐漸成為順德地區的一道傳統名菜。

    批量預制:

    1、鯪魚(每條重約400克)宰殺治凈,剖開魚腹,取出魚肉、魚骨,僅留魚皮,洗凈瀝干;金鉤海米、臘腸粒、臘肉粒分別入鍋炒香。

    2、魚肉切片后再剁成泥,每500克魚泥中加肥膘肉泥100克,淋清水80克,調入蠔油8克、生抽5克、鹽3克,撒生粉適量攪打上勁,再放金鉤海米35克、臘腸粒、臘肉粒、馬蹄丁各20克、香蔥花、香菜碎各10克揉勻,在案板上摔幾下。

    3、將魚皮置于托盤中,內外抹勻適量淀粉,將拌好的魚泥400克釀入其中,整理還原成“鯪魚”狀。

    4、凈鍋滑透,留少許底油,放入“鯪魚”,不斷晃鍋使其受熱均勻,煎約2分鐘至魚皮兩面金黃、定型。

    5、鍋入色拉油100克燒至六成熱,下蒜末50克、李錦記蒜蓉豆豉醬40克、陽江黑豆豉20克煸香,倒入魚湯10斤(鯪魚骨切塊煎香,入熱水中熬制3個小時),調入蠔油50克、鹽30克、生抽20克、雞粉8克、白糖5克,放入煎好的“鯪魚”10條,加香蔥80克,小火浸煮15-20分鐘,撈出瀝干。

    走菜流程:

    取“鯪魚”1條,將魚身切成每塊長1.5厘米的段,交錯裝盤后送進蒸箱蒸約8分鐘,取出后潷去湯汁,拼回原形,淋上芡汁250克,撒香蔥花3克即成。

    傳統炸肝花

    制作:鐘成泉

    豬網油在傳統潮州菜中,經常被當作配料包裹在食材外部以起定型作用,在油炸或蒸制后,它會遇熱融化,不僅能為菜品提香,還能使成菜入口更加潤滑。

    此菜在鮮豬肝內加入肥膘肉,一是可以使口感順滑,二是能去掉豬肝的澀氣;加入蝦泥則是為了提升鮮甜度,同時起到粘合作用。加入這兩種輔料后,炸出的成品香氣濃郁、滋味醇厚。

    原料:

    豬肝500克,豬肥膘肉400克,蝦仁300克,蔥250克,雞蛋一個,豬網油兩張。

    調料:

    花椒碎、白酒、白糖各15克,香油10克、鹽8克、味精、胡椒粉各5克。

    制作流程:

    1、將新鮮豬肝先順長切一字刀,底部相連(深為豬肝厚度的3/4),然后再橫刀切斷成帶花的小薄片,豬肥膘肉切成與豬肝等大的片,香蔥切段,一起裝盆待用。

    2、蝦仁洗凈后瀝干水分,用刀面拍碎放入小盆中,加入蛋清1個、鹽少許攪拌至粘稠,再用手抓起,在盆內反復摔打十幾下使其上勁,倒入盛豬肝的盆內,加調料及少許淀粉抓拌均勻,至手感粘稠時即可。

    3、豬網油冼凈瀝干鋪在案板上,均勻撒上少許干粉,將拌勻的豬肝餡料順網油的一邊擺成條狀,卷緊后裁掉多余網油。共卷成兩個長卷。

    4、將裹好的豬肝卷放入蒸籠蒸約8-10分鐘至熟,取出后控凈水分放涼,改刀成10厘米長的段,即成肝花。

    5、面粉、淀粉各250克兌入盆內,加水調成稀稠適度的面糊。

    6、鍋入寬油燒至五成熱,肝花掛一層面糊后入油慢火炸透,至顏色金黃、外脆里嫩時撈起控凈油分,斜刀改成小段后裝盤,淋少許胡椒油上桌。

    制作圖示:

    1、豬肝先順長切一字刀。

    2、再橫刀切成帶花的小薄片。

    3、蝦仁用刀面拍碎成泥。

    4、將豬肝片、肥肉片、香蔥段、蝦泥調味后拌勻。

    5、卷成長卷。

    6、蒸好的肝花。

    7、炸好的肝花。

    8、斜刀改成小段。

    胡椒油:

    碼斗內放醬油5克、香油5克、胡椒粉2克兌勻,從炸肝花的鍋內舀入少許熱油激香、攪勻即成。

    制作關鍵:

    1、豬肝在加熱過程中質地會變硬,容易漲破網油,所以改刀時要先將其順長打上花刀,再橫切成小薄片,膨脹的力度就沒那么強了。

    2、卷好的生坯需要先蒸熟再改刀炸制,這樣處理過的豬肝,既不會產生血水,又避免了口感發柴、變僵。

    3、調面糊時需將淀粉和面粉按同比例兌勻,如果只用淀粉,則遇熱后爆裂太快、成菜的外觀不夠光滑,另外加入面粉也有助于菜品上色。

    五香炸粿肉

    制作:鐘成泉

    此菜是前人敬業和節約精神的典型代表,用的都是食材的邊角料,葷素混搭后加五香粉等料補足滋味,網油裹起定型,先蒸后炸,香氣濃郁。

    原料:

    肥肉、瘦肉各250克,馬蹄300克,大蔥300克,冬瓜100克,芝麻20克,豬網油一張。

    調料:

    香油、五香粉、白糖各25克,鹽、胡椒粉、白酒各15克,味精10克。

    制作流程:

    1、豬肉、去皮馬蹄、冬瓜、大蔥分別改刀成絲,芝麻炒熟后入石臼捶破,以上用料一同放進碼斗內,加調料及少許淀粉抓拌均勻待用。

    2、豬網油洗凈瀝干鋪在案板上,在一側放入拌好的肉絲馬蹄餡,順邊卷成長條,切成3厘米長的段擺入盤中,放進冷藏冰箱靜置10分鐘,定型效果更佳。

    3、淀粉、面粉各250克兌入盆中,加水和勻成稀稠適度的面糊。

    4、鍋上火添寬油燒至五成熱,將切好的果肉生坯逐塊掛勻面糊,下入熱油小火慢炸至內外熟透時撈出,修剪掉“毛刺”,再將油溫升至七成熱,下鍋復炸至顏色金黃時即可撈出瀝油,裝盤上桌。

    制作圖示:

    1、將豬肉絲、馬蹄絲、冬瓜絲、大蔥絲拌勻待用。

    2、在豬油網一側放入拌好的肉絲馬蹄餡,順邊卷成長條。

    3、切成三厘米長的段,擺入盤中。

    4、切好的粿肉生坯掛勻面糊。

    5、入油鍋炸至金黃。

    生煨魷魚

    制作:鄭新民

    生煨魷魚是陜西三原縣的傳統名菜,至今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歷史,雖然制作方法是煨,但選用的卻是生發魷魚。此菜既考驗刀工又注重火候:改刀時要將魷魚切成火柴棍般粗細的絲,且越長越好;為了使魷魚在入味充足的同時保持脆嫩的口感,煨制時一定要用小火。

    制作流程:

    1、泡發好的魷魚400克用溫水漂洗5-6次(取一片魷魚咬一下,沒有食用堿味即可)再入沸水中快速汆燙,撈出瀝干水分后改刀成絲。

    2、豬后臀尖肉500克切絲;肘子肉600克焯水后改刀成條待用。

    3、凈鍋滑透,入豬油50克燒至六成熱,下豬肉絲炒散,淋料酒15克,調入醬油10克、鹽5克翻勻,添高湯1500克燒沸后倒入砂鍋中,加肘子條以及雞腿1只,放入料包(內含拍散的姜塊15克、蔥段10克、八角4粒、草果3粒、桂皮1塊)小火煨約1小時至湯汁濃稠。

    4、撈出雞腿,去骨切絲后再放入湯中,下魷魚絲保持小火煨約30分鐘。

    5、肘子條揀出不用,將豬肉絲、雞腿絲夾出墊入盛器底部,魷魚絲裝盤,淋原湯即可走菜。

    蔥黃燒魷魚

    制作:鄭新民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陜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干貨”。因此,他們對干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發,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后烹制,香氣濃郁的同時,也保持了鮮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制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參”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制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后盛入碼斗,沖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后撈出待用。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后撈出。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后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肉絲帶底

    制作:張登峰

    肉絲帶底是河南廚師之鄉——長垣的一道傳統菜,在鄭州裕豐源餐廳仍然是熱銷涼菜的頭名狀元。此菜有三大亮點:涼菜熱吃,寬粉降溫至40℃時加汁拌勻,蓋上炒好的肉絲,溫熱適口;一菜三味,料汁突出蒜香、芥辣,肉絲底突出咸香,最后再淋適量麻汁,成菜咸、香、酸、辣俱全,非常爽口。

    走菜流程:

    1、土豆寬粉用冷水浸泡10個小時。

    2、豬里脊肉切成細絲,加入適量鹽、料酒、蛋清、生粉抓勻上漿。

    3、生抽50克、陳醋30克、蒜蓉10克、芥末油5克、味精4克調勻,做成味汁。

    4、豆角50克切成6厘米長的段,焯水待用。韭黃50克切成6厘米長的段。

    5、泡軟的寬粉入沸水煮透,撈入涼開水浸泡2分鐘,取250克擺入盤中,澆上料汁50克拌勻。

    6、鍋下寬油燒至三成熱,下里脊絲滑散撈出。

    7、鍋留底油燒熱,放入肉絲80克、豆角段、韭黃段,調入醬油4克、鹽2克、味精2克,中火翻炒均勻后蓋到盤中寬粉上,淋芝麻醬15克即可上桌。

    制作關鍵:

    1、寬粉一定要煮透,不可有硬心。

    2、這是一道“熱吃涼菜”,因此煮透的寬粉入涼開水中浸泡2分鐘即可,此時粉皮溫度約為40℃,然后搭配味汁、熱肉絲,上桌時溫度適口。

    酸辣海參餛飩底

    制作:王紅獻

    在豫菜當中有許多“帶底”的菜,如炒肉絲帶底、燒廣肚帶底等,“菜”和“底”一個做主角、一個當配角,讓菜肴更顯豐富、實惠。

    此菜主角是酸辣海參,“底”為炸餛燉,顏色一黑一黃,口感一軟韌、一酥脆,上桌后,將燒好的酸辣海參倒在炸餛燉上,口感豐富,搭配新穎,深受食客喜愛。

    制作流程:

    1、將發好的黃玉參改成長6厘米、寬1.5厘米的臥刀片備用。

    2、鍋入色拉油35克燒至四成熱,下蔥白絲8克、姜絲5克炸香,添鮮湯800克,加海參片250克、香菇絲、冬筍絲各10克,調入東古一品鮮醬油15克、料酒10克、白胡椒粉8克、鹽5克、大廚四寶豬骨高湯調味料3克,待鍋內湯汁燒沸,倒入陳醋50克、水淀粉20克勾芡收汁,起鍋前淋香油10克即可裝盤。

    3、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提前包好的豬肉餡餛飩14個,炸約2分鐘至外皮金黃,撈出瀝油后裝盤,與燒好的海參一同走菜,上桌后,服務員將海參倒入餛飩中拌勻食用。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73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5日 18:02
    下一篇 2021年11月15日 18: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