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好2斤五花肉、放入鍋中,倒入“懶人調料”,再加適量水,燉二十來分鐘。簡單的步驟,讓沒時間做飯甚至不會做飯的都市白領變成“大廚”,輕松就能吃到味道還不賴的美餐。
來源:紅星新聞、紅餐網
什么是“懶人調料”?就是由各種基礎調味品加工而成的一種復合型調料,有的甚至會搭配好各類食材原料,使用時不用擔心把控不好用量,還節省了大量的烹飪時間。
有了這些“懶人調料”,真能吃到如“大廚”般的手藝嗎?年輕人真的能和外賣揮手說拜拜了嗎?
“懶人調料”能否取代廚師的地位?又能香多久?
近日,記者展開了調查。
電商平臺上售賣的懶人調料
95后上班族認為
懶人調料省時省事
前幾天晚上剛下班,深圳的95后上班族小鞠和她的室友去買了一些肉和蔬菜。回到家里,把食材清洗好、切好,再丟入鍋中,最后放入特制的調料,兩人就在客廳休息。短短半個小時,兩道硬菜便做好了。
使用過多種品牌的“懶人調料”,小鞠漸漸有了自己熱衷的品牌,做出來的飯菜無論是甜度還是咸度都非常對自己的胃口。有時候和同事、朋友們聚餐,她都會邀請大家到家里來品嘗自己拿手的大餐。
不久前,公司的一個項目結束后,小鞠同樣約同事們去家里聚餐。當天項目結束時,已經是深夜的11點,一頓忙活,12點剛過,紅燒排骨、油燜大蝦、麻辣小龍蝦……一大桌子、5個大菜就陸續擺上了餐桌。
“這種‘懶人調料’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省時省事,而且還降低了做菜失敗的風險。”小鞠告訴記者,“懶人調料”,由各種基礎調味品加工而成的一種復合型調料,有的甚至會搭配好各類食材原料,使用時還不用擔心把控不好用量,用在一些復雜菜式里,做出來的成品口味甚至和店里差不多。
小鞠用懶人調料做的菜
圖源:紅星新聞
市場調查:
懶人調料深受都市白領青睞
小鞠發現,周圍的同事、朋友用“懶人調料”的越來越多。雖然工作忙起來,大部分人吃外賣,但是一有空,很多人會購買這種調味包然后親自下廚。“體驗過一次就知道,和外賣相比,懶人調料做出來的食物口感可能更好。”小鞠說道。
再和下館子吃飯相比,小鞠說,現在自己想做復雜菜式了都可以用懶人調料了。紅燒排骨、麻辣小龍蝦這些都是最常用的,還有價格,還比外面門店里售賣的便宜了不少,“比如麻辣小龍蝦,在深圳一盤要二百元左右,自己去買材料加上它專用的‘懶人調料’,不到一百就能拿下,而且特別有成就感。”
小鞠用懶人調料做的菜
圖源:紅星新聞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分析,2020年受疫情和宅經濟的雙重影響,餐飲消費場景受到限制,逐漸從外出就餐轉變為在家烹飪。從某種程度上提升了消費者對于復合調味品的需求,同時,也使得多家復合調味品企業在疫情期間保持良好的收入增長。
中商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復合調味品市場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我國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從2016年854億元增至2020年144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95%,預計2021年我國復合調味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588億元。
作為調味品行業中發展較為成熟的市場,復合調味料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2020年,美國復合調味料滲透率已經達到73%,而我國則僅有26%,目前仍是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而巨大的市場機遇吸引了許多商家,并引來了無數消費者。
專業人士:
懶人調料不如廚師烹飪
所謂復合調味料,記者翻閱2018年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復合調味料》了解到,復合調味料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調味料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輔料,經相應工藝加工制成的可呈液態、半固態或固態的產品。”文中我們所談論的“懶人調料”,就是一種典型的復合調味料。
使用懶人調料烹制食物,和廚師通過手藝制作美食,兩者到底誰能勝出,“懶人調料”能否取代廚師的地位?
四川省川菜對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唐敏告訴記者,自己平時都會食用懶人調料,比如一些面條,不需要自己挨個放醋放油等,懶人調料里的東西已經非常齊全。
她認為,懶人調料的出現是一個發展的方向,只是說有些菜品適合使用懶人調料,有些不適合。具體來講,“燉煮類的菜品就比較適合懶人調料,而炒菜類的則可能不適用。”
唐敏以回鍋肉為例告訴記者,制作回鍋肉需要先把肉煮熟,再回鍋煎炒,這是非常考驗廚師水平且在炒制時講究先后步驟的一道菜,而懶人調料在這道炒菜這里顯然“失靈”了。
高級烹飪技師、成都東大明宇豪雅飯店行政總廚李維認為,使用懶人調料雖然味道和自己做的差不多,但一道菜口味的先后層次感和營養保存就不盡人意了。
“比如煲湯,先放鹽還是后放鹽差別很大,我們不能先放鹽,先放鹽肉是緊縮的,蛋白質不能揮發出來,湯也不能濃郁。”李維還表示,針對“三高”人士,很多時候煲湯還可以不放鹽,原汁原味的食物更健康,這是一般“懶人調料”無法做到的。
成都美食文化促進協會會長張蛟則指出,“懶人調料”取代廚師是不可能的。
張蛟表示,手工烹飪,是一個現場體驗的重要環節,也是傳播川菜文化的重要環節,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去傳承這種技術表演的形式。
預制菜能干掉廚師?
近年來,與懶人調料一樣被資本追捧的,還有預制菜。
預制菜品
圖源:珍味小梅園
馬、永輝、叮咚買菜等零售品牌,也紛紛宣稱要對預制菜進行大力拓展。
圖源:攝圖網
預制菜行業資深從業者錦峰公司總經理劉昊義向紅餐網介紹稱,當前中餐連鎖餐廳的菜品,差不多百分之五、六十已經實現了這種預制化或者成品化,只有綠葉蔬菜類的菜肴,可能還是門店后廚自己在做熟化的工作。
盡管餐廳經營者從不主動宣傳自己的菜肴可能來自預制,但從商業回報考慮,不少連鎖餐企已開始面向C端,推出預制菜品牌或定制產品。例如海底撈推出的“開飯了”系列,廣州酒家推出的“自烹勝大廚系列”,西貝推出的“賈國龍功夫菜”等。
賈國龍功夫菜
如今,為了節約餐飲門店后廚的食材準備時間,不少洗菜、凈菜公司開始轉型成拼配菜企業。而后,這批拼配菜產品逐漸完成了“由生到熟”、“由拼配到預制再到成品菜”的進化。
(原料食材)
毛利率大概只有15%~20%,但加工后的半成品或熟制品,幾乎可以達到30%~60%的毛利率,原始的拼配菜公司等當然心動。
半成品菜
圖源:味知香官網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