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外賣市場上的面館想盈利是很難的。
面館這個品類在外賣這個有它的特性在:
1、各類面的成本低、客單價也低,基本看不到大錢。在上海一個重慶小面的外賣單子,到手15元,成本也就8元,算算有50%的毛利。
面館的問題也在這里,面館沒有大單,都是這種一碗面一個湊單小食這類的固定訂單模式堆起來的。
所有面館的盈利與否是透明的,看銷量就知道賺不賺錢了。可以說,商家選擇做面館就是選擇了薄利多銷。
2、面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線上線下的需求是不對等的。
線下街邊的面館小吃店,是大家日常餓了隨便去吃一口的地方,客需高。面館價格便宜,菜品選擇也多,除了面類也有一些炒菜、蓋飯、炒飯等。
線上外賣平臺上,除非是特意想吃面,不然不會點進面館類店鋪的。想吃炒飯、蓋飯、各類小吃都有專門的外賣店,這個顧客群體被稀釋了。
更要命的是,因為線下面館數量巨多,隨著美團和餓了么的店鋪上線率不斷提高。這個品類的競爭性更激烈了。
下圖是我們2019年統計的餓了么各品類商家數量和平均銷量對比圖:
對手最多,面館的數量約等于川湘菜店+麻辣燙店的總和,客單價僅是他們的1/2,營業額最慘說的就是面館了。
那如果一定要做面館,怎樣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贏面更大呢?我們還是堅持走大品類下面的細分產品去做,更能有利潤保證。
拿我們近期接的一個新式面店作為分析,提供一些思路。
細分品類:海鮮燴面面館
地點:廣州
20日銷量:1969
顧客實付:29.65元
商家實收:20.9元
首先從細分品類來講,這是一個新品類,參考意大利的海鮮面的口味和配料,摒棄了成本高的原料意大利面,換成了中國傳統的面條。
和傳統面館相比:口味上有新意,成本上還能保持的較低。
看一下這個店最普遍的點餐模式:
跟前面傳統面館一樣:一份主食面+多種配菜。
比較討巧的地方在于:
1、菜品海鮮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感,把必點主食的客單價提高了。
前面說到面這個主體本身是一種平民消費,必須要走低價實惠的路線,不然用戶不會接受。
想要提高面的價格,只能從澆頭上把食材變高級才有可能。
近一年所有能賣得貴得面都是這個路線:
這個老板很聰明找到蝦、貝殼類這種成本低,價值感高的原材料去做主打。
2、這個口味可以和很多的加工食品搭配,增加客單價,同時不提高人工成本,降低了操作難度。
3、菜品種類豐富
可以在店鋪截圖中的菜單分類可看,整個菜單除了主打的海鮮燴面、還根據本地口味增加了燴飯、泡飯、港式燴面、烏冬面、粉絲湯、涼菜、小食、澆頭。
可以說整個菜品結構完整、而且特色突出。
其實在那些賽道很寬的大類目下面做餐飲,突出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在川式麻辣燙集中的地方做東北麻辣燙,在其它家都是兩種湯底的時候,你加一個番茄湯底。
都在做龍蝦燒烤的商圈,你別整天烤魷魚須、土豆片了,去試試貴陽的烤小腸、烤牛油、烤羊肚。
這樣打出差別化,更容易活下來。
如果你正在為外賣煩惱,可以加微信:WMWJCLUB聊聊
往期文章:
……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