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火鍋家族中勢單力薄
第 990 期
文 | 李蓉
被喚醒的味蕾
吃完肉蟹煲,還可以加湯涮菜吃?
在鄭州新開的星島碼頭潶椒螃蟹,餐見君見到了不一樣的肉蟹煲。
▲ 星島碼頭潶椒螃蟹
餐企老板從新加坡歸國后,看好國內肉蟹煲市場,于是把具有新加坡典型口味的黑胡椒螃蟹引入國內并進行改良。
讓餐見君耳目一新的,不是它獨特的黑胡椒味道,而是它形式上的改變。
當下市場上同類產品基本作為一道菜或者一道煲呈現,而它卻是以一道煲開始,以加湯涮菜結束。
▲ 潶椒蟹
暫且不去評論這種創新形式如何,單從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肉蟹煲雖只是火鍋賽道的一個細小分支,但同樣在與內卷抗衡,努力走出自己的獨特步伐。
那么問題來了,肉蟹煲在我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這個賽道有發展潛力嗎?
追根溯源,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肉蟹煲的發展史。
相傳,肉蟹煲是明朝的一道御菜,專供給宮廷,可以說是自帶小眾基因又有高貴血統。經過數百年歲月洗禮,終飛到普通百姓的餐桌上。
肉蟹煲一躍成為火鍋賽道的一匹“黑馬”,沉睡已久的味蕾被喚醒。
從2008年“初出茅廬”到2015、2016年野蠻生長,再到如今回歸理性,14年的時間,肉蟹煲經歷了3次迭代升級:
1.0版本:以蟹為主打,產品單一,嘗鮮飽腹為主;
2.0版本:豐富煲的品類,增加了小吃、飲品等;
3.0版本:注重消費場景的營造和品牌升級。
窺一斑而知全豹,從胖哥倆LOGO的一次次升級中,不難看出肉蟹煲從“初生牛犢”成長到“獨擋一面”的影子。
▲ 胖哥倆店面升級
雖然十多年來肉蟹煲發展的風生水起,但是在“爆品戰略”背景下,包括肉蟹煲、牛蛙煲等在內的單一產品品類會不會曇花一現,就此止步呢?
餐見君盤點了肉蟹煲門店數前十的品牌,看看在這些數據中能不能找到答案。
數據背后的信號
▲ 以上數據來源于窄門及網絡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肉蟹煲品類呈現出的兩種現狀。
>>肉蟹煲的鎧甲:
1、性價比高,消費者易接受
蟹屬于高端食材,價格較高,但是從上述表格中我們看到肉蟹煲的客單價卻僅僅集中在20—100元這個區間。
對比海底撈、譚鴨血、小龍坎等100+的均價,肉蟹煲的性價比算是挺高了。
加上近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直線提升,人們的消費力越來越強,肉蟹煲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它占據的市場份額在不斷加大。
2、市場適應性強,南北分布均衡
從肉蟹煲分布區域來看,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東北、華中、華南等大區,從城市等級占比上來看,門店分布比重相對均衡。
整體來,說肉蟹煲遺傳了火鍋包容度高的特性,南北方人群都能接受,這是肉蟹煲身上難能可貴的一點。
畢竟能在全國“吃得開”的品類屈指可數,這也代表著肉蟹煲品類發展空間廣闊。
▲ 賴胖子肉蟹煲
3、線上營銷如火如荼
盤點的這十家品牌無一例外,都上線了外賣,從10月的月均銷量來看,突破千單的有4家,其中月均銷量最高的是蟹煲王,1846單。
對標同樣是有料火鍋的豬肚雞(10月份銷量過千的屈指可數),不難看出消費者對肉蟹煲的線上銷售,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另外,一人食套餐頗受歡迎,占據外賣的比重最大。
▲ 胖哥倆肉蟹煲
>>肉蟹煲的軟肋:
1、同質化嚴重
一方面品牌名跟風嚴重。盤點的10個品牌中,帶“胖”字的就占據4席,消費者很容易弄混淆,品牌力被弱化。
像王婆大蝦一樣,品類知名度是有,但是全國大大小小數百個蝦火鍋品牌,消費者真正能叫上來名的又有幾個呢?
另一方面菜品同質化嚴重。由于單品可復制性比較強,市面上“不同品牌類似的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圖片來源于網絡
2、門店數分層過大,后勁不足
企查查和窄門數據上顯示,全國肉蟹煲企業僅有3813家。
其中店面數排在首位的是胖哥倆436家,比第二位賴胖子多了1/4,更是排在第十位謝蟹濃的近10倍。
明顯中間斷層嚴重,新生代力量不足,整個品類發展乏力。
雖然我們盤點的只是肉蟹煲的冰山一角,但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也看到了這個品類目前的現狀:品類小眾但市場前景廣闊,同質化嚴重,發展乏力。
肉蟹煲的未來
我們經常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形容一個人的勇敢和膽略。肉蟹煲賽道從0-1的突破,靠的是勇氣,從1—50拼的是魄力。
在“爆品戰略”背景下,通往100的路該怎么走呢?肉蟹煲怎樣才能提高在整個火鍋賽道中的話語權呢?
不妨從以下幾點發力:
1、聚焦差異化。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不管是產品還是消費場景創新,差異化一定是餐企立于不敗之地的萬能法則。
如,多嘴超級肉蟹煲為了契合當下市場新趨勢,將店面升級為近兩年大火的國潮風,還推出了“盲盒便當”等,巧妙和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成功引流。
當然,簡單增加煲的數量,治標不治本,創新的重點在于“創”而非新,改革的重點在于“革”而不是改。
▲ 胖哥倆肉蟹煲
2、守好食安底線。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查總體不合格率為2.34%。
其中,餐飲食品等13類食品抽檢不合格率有所上升。食品安全大于天,餐飲一定要嚴守食品安全紅線,優化營商環境。
比如胖哥倆今年經歷了一場“浩劫”,數月才恢復人氣。事后,胖哥倆對所有門店進行了深度自查。
逐步引入明檔廚房,讓客人自己挑蟹,并做上標記,實現制作過程透明化、可視化。即便如此,胖哥倆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背書依然有影響。
▲ 圖片來源于網絡
3、系牢供應鏈“安全帶”。據星島碼頭潶椒螃蟹的負責人說,在新加坡強大的供應鏈是蟹類產品在市場火爆的最大助推器,新鮮是吸引新加坡人吃螃蟹的首要因素。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強大的供應鏈都是餐企運行的“安全帶”,是推動品類發展的加速器。
▲ 饞嘴肉蟹煲
4、與時代同頻。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留給企業試錯的窗口期越來越短,一著不慎,很可能滿盤皆輸。
能夠洞察行業發展趨勢顯得尤為重要,餐企要審時度勢順應時代發展,通過不斷創新升級保持市場熱度,契合消費新潮流。
其實一句話概述,對處于產業鏈閉環的肉蟹煲品牌玩家來說,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突圍的辦法就是修煉內功,持續創新。
肉蟹煲這個品類你看好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推薦閱讀:門店存活率96.6%,這個串串香瘋狂抄底四線城市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