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訴!
永和之爭帶來的品牌認知障礙
這場紛爭持續了6年之久,暫時畫上了休止符。
早在2016年,永和食品就提出異議,主張“永和”是該公司獨創并長期使用的知名品牌,對“永和”商標享有無可辯駁的在先權利。
永和豆漿則宣稱,臺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于1985年在我國臺灣地區獲準注冊“永和豆漿”商標,1995年正式進入大陸市場,1999年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開設第一家直營門店。
而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門店的開業時間則為1995年。
特別是永和豆漿中的“豆漿”二字,很容易將品類限制在早餐中,無法拓展餐飲場景。
此外,一些“冒名”的永和豆漿頻頻出現安全問題,如2019年,義烏的一家李鬼店,就被曝出員工將手臂放入桶內攪拌豆漿的視頻,引發熱議,并將兩個品牌都拉入了危機漩渦中。
在漫長的品牌“纏斗”中,“永和們”都還將面臨更大的危機,極速更新的快餐賽道,以及強勁的后輩。
同樣是90年代出道的真功夫,則面臨著更加狗血的家族股權紛爭,品牌勢能不斷下滑。
初代模式 VS 快餐2.0
誰更能打?
結語
品牌餐飲合作的包裝供應商有哪些?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