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隨著消費升級的深入,方便、快捷、健康的預制菜,在餐飲和終端家庭市場大放異彩。2022年預計將是預制菜之年,各路資本紛紛進入賽道。
截至2021年4月底,我國在業存續的預制菜相關企業共有7.19萬家。有報告顯示,如果按照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未來6-7年我國預制菜市場或將超萬億元規模,長期來看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實現3萬億元。
隨著雙節的到來,預制菜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據某外賣平臺的數據顯示,對比去年同期,預制菜訂單量漲幅超50%。
此外,預制菜比餐廳便宜近8成,以一份水煮牛肉為例,在飯店點菜要花七八十元,而預制菜只要二三十元。
那么,預制菜的銷售場景有哪些?預制菜玩家要如何定位自己的銷售模式和渠道設計呢?當然,也伴隨哪些問題,存在行業痛點。
01
4種銷售模式
預制菜的銷售場景主要是餐飲酒店、C端消費者和家庭餐桌。基于直通終端的銷售模式,市場上出現幾種不同的玩法。
主流的玩法有門店出餐模式、線下零售模式、電商外賣模式以及連鎖加盟模式等。
1、餐廳檔口模式
餐廳檔口出餐是預制菜領域較為獨特的經營方式,以西貝推出的“賈國龍功夫菜”為代表,它主要是基于西貝已有的線下門店資源,在其中設立預制菜檔口,檔口內不設廚師,而是擺放冷柜呈現可選預制菜品類,消費者選擇菜品后,由店員加熱后上餐。
“小龍蝦、羊蝎子和酸菜魚賣得最好,口感完全一樣,回頭客也多。有的客人專門來店里買回去做。”服務員表示。
此種模式屬于典型重資產投入,若無西貝門店支持,僅租金、人工等投入就是一筆不菲成本。因而模式跑通需要有較高客單價,也要考慮門店坪效、人效等指標。
相對應的,“賈國龍功夫菜”的單份預制菜售價較高,在40~600元不等,到店人均消費也在百元上下,可謂預制菜中的高端玩家。
重資產模式天然壁壘高,關鍵要用戶愿意為高價買單,這樣打造出高端品牌后還可向低單價預制菜品降維打擊。但第一步往往艱難,先行者的創新精神與勇氣永遠值得尊敬。
2、線上新零售模式
餐飲企業進入預制菜領域是當仁不讓。
同慶樓研發了多款名廚預制菜,主要產品有臭鱖魚(帶調料包)、紅燜牛肉、松茸菌燜豬手、四川毛血旺、青椒小海鮮等。消費者購買后簡單加熱或拌炒后即可品嘗到大廚做的菜肴。
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到家服務等線上渠道崛起,為預制菜行業的to C銷售提供了重要基礎設施,代表平臺如多多買菜、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等。
這些渠道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時時反饋供銷情況,指導采購、庫存,另一方面通過即時配送、門店現選現做等方式支持用戶即買即用,提高新鮮預制菜從生產到銷售整個鏈條的運營效率,使用戶能夠更快速、更方便、更低成本地享用預制菜。
在西貝莜面村的菜單上專設了“賈國龍到家功夫菜”的預制菜類目,這些菜品既能堂食,也能帶回家吃。而在西貝淘寶店上,預制菜品月銷量更是達幾百上千份,單價183元一份的羊蝎子火鍋月銷量超過2000份。
新零售渠道為預制菜提供了to C服務的重要支撐,反過來預制菜也成為新零售與傳統商超渠道競爭的一個重要創新。年輕一代已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對餐飲的品質、便捷度、可選種類有更高要求。
新零售渠道通過提供更豐富、更高品質的預制菜,滿足這部分用戶需求,與傳統商超相比,能夠在速食餐飲領域獲得更高的客單價及復購頻次。
3、商超零售模式
這是較為傳統的to C供給模式,采取此種模式的預制菜產品比較典型的如自熱小火鍋,單價在20-50元之間。商超渠道的局限最典型的問題就是對預制菜的品類有要求。
商超主要支持保質期較長、不需冷凍冷藏的產品。即使有大型商超支持冷凍冷藏,但保質期仍是繞不開的魔咒。
這與商超的進貨及銷貨周期、儲存條件等有關,使得很多主打新鮮的預制菜品無法大量通過此類渠道接觸消費者。
而新鮮菜品才是預制菜區別于傳統速食的核心競爭力,以其營養、口味、菜色等多方優勢滿足消費者日益提升的飲食品質需求。
4、自營/加盟門店模式
除了以上的銷售渠道外,還有一些預制菜商家通過官網、自建電商平臺、線下門店進行銷售,此類模式以知名餐飲品牌、預制菜大型玩家為主,如海底撈、外婆家、味知香等。其中味知香是專業預制菜選手,以自營、加盟門店等方式拓展渠道。
味知香的專賣店模式受到開店速度、供應鏈支撐能力等影響,通常由核心地區開啟,再逐步向外擴散。海底撈和外婆家則是以餐飲為主業,預制菜產品對其而言屬于錦上添花類產品線。
它們主要是利用已有的品牌知名度,復用中央廚房資源及線下門店,向用戶售賣預制菜,預制菜可與后廚協同供給。
現階段,餐飲品牌商家更多是在探索嘗試,對預制菜的成本投入有限,也就不涉及大規模鋪設外部銷售渠道的選項。
若預制菜系列的盈利能力獲得印證,或有望成為這些餐飲品牌的第二增長曲線,屆時相信更全面的銷售渠道鋪設工作將會提上日程。
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切入蓬勃發展的預制菜市場,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步步高、味知香、廣州酒家、龍大肉食等公司最近頻頻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應投資者的關切。
圣農發展表示,預制菜前景廣闊,將是公司的一個發力點。為推動預制菜項目,公司系統性匹配了專項支持資源,目前在售預制菜品類超50個,涵蓋熟制菜肴、調理半成品、AB包,澆頭、湯品和餡料類等。
雞肉、牛肉和豬肉等各種原料均有開發;產品包裝涵蓋袋裝、AB包裝和氣調裝等;打造了網紅產品-kaifengcai雞湯系列。
02
廠商都頭疼這幾個“頑疾”!
當然預制菜行業在消費風口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存在行業痛點。
1、口味還原度,菜品差異化問題
先說預制菜的口味還原問題,目前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菜基本上可以達到現做菜肴的程度,越來越逼近新鮮現做菜品的口味。
但是對于復雜口味和個性化口味的變化上,預制菜尚無法實現。尤其是口味清淡的菜品無法完美呈現,因此當前市場上多以重口味預制菜為主。
預制菜的營養以及保質期問題備受關注。消費者更看重食物的新鮮度和營養,有些急凍保存的預制菜保質期長達12個月,對于長保產品的新鮮度和營養流失問題,很多消費者心存疑惑。記者查閱發現,目前預制菜尚沒有國標。
針對此情況,盒馬鮮生曾表示,從現實消費情況看,消費者更偏好于保質期較短的預制菜,它的保質期只有8-12天。
而廣州酒家在保質上采用快速急凍法,先快速通過-30℃急凍隧道,在半小時內將食品中心溫度降到-18℃,鎖住產品的新鮮風味,同時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3、冷鏈配送能力和成本制約發展
預制菜使用場景在家庭或餐廳廚房,行業下游客戶較為零散且訂購產品的數量、品種各異,產品配送具有單個客戶規模小、配送頻率高、區域內客戶分散、時效性要求高等特點。
出于保鮮需要,多數預制菜的運輸配送過程需要在冷凍低溫的環境下進行,這就需要先進的冷鏈倉儲物流體系及冷鏈運輸支撐。
盡管目前已經有順豐冷運等專業的冷鏈物流公司,在承接全國的冷凍食品運輸,但是很多預制菜企業發快遞時,仍然是以冰袋+泡沫箱這種傳統保溫方式進行。
冷鏈物流的高成本和技術壁壘制約了冷凍產品的配送區域,直接影響了業務輻射范圍。
預制菜產品依賴冷鏈運輸,物流成本及產品新鮮度要求,限制了單個企業產品配送半徑。
當前預制菜企業通常只能覆蓋一定地區,目前尚未出現全國性的龍頭企業。
4、食品安全風險仍然存在
預制菜的工業化生產需要專業人士,遵照食品工業的要求,通過中央廚房集中生產。
生產過程從原材料的原則、輔料配比、無菌車間、冷凍技術等各方面嚴格把控,確保產品品質。
但是目前預制菜市場上,還存在著作坊式工廠。一些不良企業還存在使用劣質食材、生產不規范、高鹽高脂肪、包裝材料不安全、菜品變質等情況。
央視“3·15 晚會”曾曝光過一家生產料理包的黑作坊,生產環境污濁不堪,衛生不達標。
由于部分企業管理體制存在漏洞、社會責任的缺失,監管的不完善,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預制菜,并不能保證每一份都是新鮮、健康的。
小結:
近年來,預制菜一直是行業大熱品類。各地食材企業、餐飲酒店、零售企業等紛紛上馬預制菜生產線,品類不斷擴容,產品極大豐富。
延伸閱讀
為何連鎖餐飲有的屢破千店,有的頻頻閉店?
萬店時代即將來臨,2021中國餐飲投融資大數據報告
直播間高效引流、商圈人群種草就近到店……,餐企的抖音經營秘籍
物只鹵鵝深耕餐飲零售化:門店突破250家,預制菜出口泰國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