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瑞區樓”當紅,看瑞幸如何翻身?

    日前,瑞幸咖啡發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瑞幸經營狀況持續向好。從營收來看,瑞幸第三季度總凈收入達到了23.50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05.6%。門店數量上,瑞幸自營+加盟門店總數也達到5671家,超過星巴克最新公布的中國門店數量5360家(截止2021財年第四季度),成為在中國門店最多的連鎖咖啡品牌。

    瑞幸門店的加速擴張,反映出市場需求的增長。我們從微博、抖音、知乎等各大社交平臺觀察發現,有大量的相關話題討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示,公司附近是否有瑞幸,影響著自己的就業選擇,瑞幸可達、在瑞區樓辦公,成為提升職場幸福感的因素之一。

    瑞區樓
    職場人咖啡消費的大本營
    “每周都要喝3-4杯瑞幸。口感、性價比、時效是選擇關鍵”

    “一杯絲絨拿鐵已經成為我的上班標配”

    “自提或快送都方便,有瑞幸可達才能真正實現咖啡自由”

    “別人住盒區房,我們住瑞區樓”
    對于瑞幸在職場圈的火爆,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不會是現象級事件,而是長期消費趨勢。”
    而關于原因,我們認為可以歸結到兩個方面,
    一是年輕群體咖啡消費養成,二是瑞幸打下的口碑。

    根據南都零售實驗室聯合南都民調中心的數據顯示,在95后的受訪者中,每周飲用咖啡3-4次與每日都飲用咖啡的總和已經超過了五成。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也顯示,每周消費咖啡的消費者占60.0%,每天消費咖啡的消費者占比達19.7%。
    分析師認為,中國已具備穩定的消費群體,且多數消費者已經形成每周消費咖啡的習慣,咖啡市場將進一步擴容。
    在新消費的驅動下,咖啡消費的時效性、產品的多樣性、場景的便捷性等,隨之成為年輕人咖啡消費的關鍵考量因素,這些需求更多瞄向了“瑞幸”。在南都問卷中,95后們就將最常消費的咖啡品牌,投給了瑞幸。
    打動年輕人,瑞幸做了什么動作?
    傳統的零售思維,是“渠道導向型”。新消費興起,則更強調 “消費者導向型”。 瑞幸以消費者為中心,從模式創新、爆款打造、場景覆蓋等著手,與這一屆年輕人形成了強連接。
    這也是消費者為什么持續買賬瑞幸的原因。我們從幾個點展開來看。
    第一點,創新“新消費模式”。
    在南都的調研中,消費者選擇外帶、自取、配送的消費者占比更高,而在門店堂食的人僅占14.7%。對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咖啡購買方式,占比正在迅速增長,從側面證明新零售的渠道發生很大變化。
    瑞幸本身是互聯網基因的品牌。
    從一開始便推出自提+外賣、線上+線下的玩法。
    消費者可以通過APP、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多端口點單,選擇自取或外賣。

    我們特別注意到,瑞幸咖啡越來越注重自提的單量和占比。2018-2020年,瑞幸咖啡的外賣訂單占總訂單的比例分別為46.8%、21.8%和20.6%。這也意味著自提訂單的比例在大幅加大,到店自提成了主流模式。
    “我每周喝5-6杯。自提和外賣模式都會選,在辦公室一般自提,不到20分鐘,就能獲得一杯暖暖的咖啡。自提的效率高,且費用更便宜。”一位高頻消費的辦公室白領向我們表示。
    瑞幸的自提+外賣模式,有其特定優勢。其一,在成本控制上,瑞幸的門店選址投入和運營成本,要遠低于空間為主的咖啡店;其二,自提占比加大,大大降低履約成本,得以保持價格優勢;其三,外賣大大增加覆蓋范圍;其四,對于當下的年輕人來說,第三空間并非剛需,快取易達的便利性,才能滿足日常所需。
    第二點,創新產品、爆款不斷。

    瑞幸一直在產品創新上下重注。2020年瑞幸咖啡的銷量超過3億杯,共推出77款全新現制飲品。而到2021年僅上半年,就有40多款新產品面市。這個速度有多快,我們了解到的一些頭部的快消品牌推新速度在一年3-10款,有些當紅的新消費品牌能做到一年30款,但瑞幸的推新仍遠超這些數據。
    “產品上新加快,讓消費者不斷調動品嘗的激情,品牌能持續帶給消費者新鮮感。但
    打造爆品的能力更依賴對消費者的及時洞察和供應鏈能力,爆款會被保留再慢慢成為經典款。”有新消費領域的投資人向我們透露。
    在創新能力上的持續投入,帶來了打造爆款產品的高幾率。比如,厚乳拿鐵、生椰系列等都是瑞幸的爆款產品。今年新推的絲絨拿鐵也創造了9天突破270萬杯,成為名副其實的又一“斷貨王”。
    爆款產品帶來的好處是,交易用戶數和用戶粘性的提升。根據瑞幸咖啡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平均月度交易用戶得以持續快速增長,三季度達1470萬人,較2020年同期的820萬人增長79.2%。
    第三點,多網點覆蓋,形成密度效應,時效優勢顯現。
    密度效應一旦形成,將很大程度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并增強消費體驗。這點,在日本的便利店連鎖品牌運營中得到很好印證。比如711、羅森、全家便利店都是實現高密度覆蓋。
    711創始人鈴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學》中有提到密集型開店戰略的好處,1、提升品牌效應,加深認知度,促進銷售;2、提升物流和配送效率;3、廣告和促銷宣傳更見成效。
    瑞幸咖啡也是選擇更輕的單體擴張方式。從最初開始,瑞幸打法沒有跟隨星巴克、Costa這些傳統咖啡連鎖品牌,而是差異化地將辦公區、寫字樓和產業園作為目標,進行密度覆蓋。
    從近一年的發展來看,瑞幸的擴張“更輕了”。比如目前其自營門店重點放在一二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主要以加盟店為主。
    還有一點就是無人售貨機的布局,與門店形成互補。瑞幸咖啡在2020年推出瑞即購,在今年也持續加碼。
    “瑞幸的模式越來越輕,密度效應起來后,履約成本會更低。新增用戶比例會隨著網點密度增加而更多。特別是下沉市場還有大空間。”業內人士表示。
    便利性深入人心
    瑞幸翻身后越走越穩
    中國咖啡行業賽道的爭奪日趨激烈,從財報各項數據來看,瑞幸基本恢復了正常運轉,完成了翻身之戰。
    筆者認為,此時,“瑞區樓”當紅,也釋放了一些關鍵信號。
    其一、棘輪效應強調,人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它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調整,而難于向下調整。從國內咖啡消費市場看,消費者對咖啡消費習慣和理念已經轉變,特別是年輕消費群追求的“咖啡自由”成為主流,也具有不可逆性。其二,未來咖啡的競爭是以“消費者導向型”,表現在模式、場景細分和產品體驗等方面的深耕。而瑞幸自提+外賣的模式、產品創新實力、門店高密度覆蓋,恰好滿足了年輕人咖啡消費的便利性需求。
    市場正持續釋放更大的增量空間,預計未來幾年現制咖啡市場的復合增速可達30%以上。而對于品牌商而言,最核心的就是要做到“即時滿足”,把一杯“新鮮”咖啡,以最高時效送到消費者手中。這是“瑞區樓”出現的原因,也是瑞幸向穩發展的新支點。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零售商業評論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707.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4日 17:02
    下一篇 2022年1月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