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年造火12個品牌,如今他專門幫人掙錢









    6年搞出12個品牌、跨省開店賠了280萬,開創了一個火鍋新品類而被全國瘋狂模仿,如今專心幫人掙錢……

    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一個餐飲小白打怪升級的故事。









    第 1029 期

    文 | 張冬

    1

    小試牛刀,虧了幾萬

    十年前,鄒普畢業后,開始創業,因為學的是“環境藝術設計”,他決定在藝術之路上狂奔。

    鄒普的創業啟動資金,是參加重慶大學生創業比賽拿的獎金,拿著這筆錢,他開了個有關“貓主題的雜貨鋪”,因為創意好,還被許多媒體報道過。

    他還曾開過畫室教人畫畫,但生意一般。

    搞畫廊,準備提升大眾的審美水準,然而,人們除了感嘆油畫里的美女“長得白”之外,再無其他評論。

    這讓鄒普很煩惱。

    ▲ 正在石頭上作畫的藝術生鄒普

    折騰了3年,2015年時,朋友見他整日愁眉不展,決定拉他去云南游玩。

    旅游,一定得看美景、吃美食,一眾人大大小小的店去了不少,但鄒普的感覺是,口味一般,價格還不便宜。

    朋友中有人靈光乍現,打開大眾點評,找到熱門榜,眾人按圖索驥、七拐八拐,來到一處深巷飯館,推開門的一剎那,鄒普覺得,值了。

    吃完飯,鄒普得出結論,有了互聯網,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鄒普的餐飲夢,開始在心里萌芽。

    回到重慶后,準備去北京學習,當時手里也沒啥錢,還是刷信用卡報的名,當時的主講師是余奕宏兩口子,門頭戰略、菜單設計一起講,學習期間,鄒普又跟諸多餐飲人切磋交流,讓他十分受用。

    從北京回來,鄒普去了一家快餐店賣豆漿,想“摸摸行業底細”。

    干了幾個月,鄒普就想自己開店,如同剛學幾招的人,總會急著下山練手。

    練手要本錢,信用卡還沒還完,怎么練?于是,他拉來大學同學劉奉生,讓其“入伙”。

    劉奉生是個倒霉孩子,在一家知名火鍋品牌店干到高管,工資都按年薪發了,他決定自己試試手——開了個火鍋店。

    在臺下看拳擊,跟親自去臺上打,完全是兩回事——劉奉生賠了個底兒朝天,孩子的奶粉錢都沒了著落。

    ▲ 鄒普投資策劃的店

    就這樣,一個興奮的人和一個失意的人,走到了一起,不過,從“想練手”的角度看,他倆確實是一類人。

    兩人東拼西湊,搞了幾萬塊錢,轟轟烈烈地搞起了“小面事業”,只不過地點有點奇怪——學校食堂。

    由于結款周期長(需要45天),經營時間有限,沒幾個月,小面事業就斷送了。

    鄒普小試牛刀,結果虧了幾萬塊,這讓他很受傷,不過,最受傷的還是劉奉生,回到家,看著空空如也的奶粉瓶和妻子哀怨的眼神,痛不欲生。

    鄒普這邊正在苦思下一步計劃時,劉奉生來找他:

    “不能輕易放棄,一起做點事吧!”

    一番“密謀”后,兩人決定開火鍋店。

    不過,現在面臨一個巨大問題——身邊人基本上都被吃干榨凈了,上哪兒弄錢去?

    2

    3個月開了2家店

    當一個人的意念和決心達到一定程度時,結果就會向他想象的地方偏移。

    憑著驚人的口才藝術,二人籌集到了10萬塊。

    接下來,兩人就去看地方,走訪了多地,終于在解放碑附近找到一處偏僻之所,那是家搞黃了的餐廳,門口赫然貼著“轉讓費15萬”。

    ▲ 接地氣的產品

    地理位置二人很滿意,只是這15萬,不用問,肯定不是日元或越南盾。

    于是,二人再次發揮驚人的口才藝術,將轉讓費砍到11萬,但手里錢全給人家,至少還得買點鍋碗瓢盆之類吧,還是缺錢。

    想來想去,鄒普想到了初中同學“冬瓜”,此君在挖掘機行業沉浸多年,十分有錢,且為人闊綽,果不其然,鄒普說明情況后,冬瓜大手一揮,借他4萬。

    2017年9月份,鄒普的火鍋店轟轟烈烈搞了起來。

    這間店鋪100平左右,只能擺下十幾張桌子,后廚就劉奉生一人忙活,鄒普在前廳招待,又雇了兩個洗碗阿姨,租金每月兩三千,兩款鍋底,幾十個菜,采購成本也不高。

    雖然開銷不大,但進賬也不多。

    劉奉生每天在后廚忙活,負責炒料、配菜,鄒普就在前廳笑臉接待,每天兩人都熬到凌晨兩三點,倒不是生意好,而且是生意太差,想多熬出幾個錢來。

    待到萬家燈火熄滅,兩人才騎著摩托車,碾著一地的月光與星輝回家,有好幾次,餐廳差點“掛白板”,鄒普就忙喊朋友來。

    朋友們二話不說來捧場,讓餐廳免遭“顆粒無收”之災。

    鄒普鉚足了勁把服務做好,劉奉生鉚足了勁把產品弄好,一頓操作下來,倒了積累不少回頭客

    像有次下大雨,幾個女生來吃火鍋,頭發都濕了,鄒普趕緊拿來吹風機給她們,姑娘們吃完,紛紛在大眾點評上寫好評,夸老板人好心細,火鍋口味不錯,直言還會再來。

    慢慢地,鄒普發現,人比開業時多了點,在大眾點評上的位置,也越來越靠前。

    到了國慶節前一夜,火鍋店爆發了,烏泱泱的顧客像是突然從地底冒出來似的。

    那一夜,把二人都整不會了。

    鄒普后來才知道,很多顧客是外地人,乃是聽從了大眾點評的指引前來。

    ▲ 還是鄒普投資策劃的店

    從那以后,鄒普的生意便逐漸好了,由于想減少成本,劉奉生總能把一款食材做成好幾款,像牛肉,就搞出了鮮辣味、香辣味、藤椒味之類,顧客也很買賬。

    就這樣,兩款鍋底和幾十個菜,讓一眾食客癡迷不已。

    3

    生意太好人飄了

    跨省開店賠了280萬

    到了12月,鄒普兩人掙到了錢,決定開第二家店。

    這家店的位置在江邊的一個吊腳樓上,比第一家店還偏,原先是個咖啡館,后來因為生意不好,就關了門,而生意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偏”。

    鄒普不怕,因為他深知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大眾點評排名靠前,就會有人來,安心做好產品和服務就行。

    這家店跟之前那個大小差不多,百十來平,十幾個位子,食材全靠挑夫挑上來。

    由于靠著江邊,加上鄒普的社交牛逼癥犯了,不幾日,便跟漁民們混得廝熟,經常搞上來些稀奇罕見的江魚,后來竟成了火鍋店的噱頭。

    地處偏僻,可謂兵行險著,所以,在開業第一天,二人決定請附近居民免費吃火鍋一天。

    如此好事,附近居民奔走相告,美美地吃上了一頓大餐。

    ▲ 附近居民喜大普奔

    鄒普的本意是讓大伙兒幫忙宣傳宣傳,可后來的事態發展,超出了他的意料。

    一些看著地圖還找不到店的客人,還未來得及對著茫茫江水感嘆,就被附近的居民拽住:

    “同志,你是找吊腳樓那個火鍋店的吧,走,我帶你去!”

    大部分的客人,竟是被附近居民“送來的”。

    他們的熱情,讓鄒普感動,也讓顧客感動,從大眾的認知中,鄒普找到了一個定位:重慶最難找的火鍋館。

    ▲ 如圖

    隨著兩家火鍋店生意越來越好,掙了錢,雇了人,兩人終于都抽身出來了。

    不可否認,腰包一鼓,人就會飄;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鄒普常想,餐飲不過爾爾,太簡單,錢太好掙了。

    劉奉生早就好了傷疤忘了疼,也應聲附和,“對,太簡單,錢好掙。”

    隨后,兩人定下愿景——把重慶火鍋開到世界各地。

    開到國外比較麻煩,關鍵是兩人現在連簽證都沒,先出省吧!想來想去,就把目光鎖定到“武漢”上,具體原因……拍腦門兒定的。

    2018年,兩人來到武漢,看了位置,是間2樓,店挺大,幾百平的樣子,租金一年6萬多。

    開業當天,兩人信心滿滿,覺得照搬之前火爆的模式,肯定也錯不了。

    然而,模式沒變,客群卻變了,模式是死的,人可是活的。

    除了開業那幾天生意不錯,其他時候,都是二人望著樓下熙來攘往的人群,直到太陽絕望地下山。

    撐了半年,賠了280多萬,兩人灰頭土臉地回到了重慶。

    ▲ 吃貨最愛九宮格

    鄒普分析,產品特色不夠明顯,對環境、市場不熟悉,也無當地餐飲人引路,從定位、營運到銷售,都太欠缺。

    兜頭一棒,讓兩人都長了記性,謹慎收斂很多。

    4

    多品牌試水

    獨創“改造模式”

    回到重慶后,鄒普成立了公司,準備孵化多品牌。

    重慶是個很奇怪的地方,不太適宜連鎖餐廳,除了個別大牌,其他品牌基本都是單店。

    鄒普說,重慶人比較認單店,可能連鎖化給人的感覺是“標準化、規模化、流程化”,而沒了“特色化”。

    于是,鄒普孵化了一大批餐飲品牌,且多是大店。

    投資越來越多,店越來越大,讓鄒普隱隱不安。

    跟劉奉生一商量,兩人都覺得不太妥,因為他們第一家第二家都是小店,換言之,他們的品牌里含的是“小店基因”,大店、大規模、重投資,并非初心。

    到了2020年,疫情剛一向好,鄒普就開了“唐盅盅火鍋”。

    ▲ 唐盅盅火鍋

    這家店百十平,十幾張桌子、人員五六個、鍋底三四款,食材幾十種,都放在搪瓷杯子里,便宜的8毛、貴的9塊8,鍋底也不過20元,這樣的性價比,對于錢袋子空癟的顧客而言,可謂天降喜訊。

    一開始,人們不敢堂食,鄒普也只晚上營業,放開后,生意就好了起來。

    鄒普說,火鍋最早的場景,是纖夫們在江邊燙些便宜食材,而且裹腹、氛圍也好,這是火鍋的基因,可見,性價比和氛圍很重要,唐盅盅的火爆,靠的就是這兩樣。

    鄒普開創了盅盅火鍋品類,引得全國效仿,重慶的“盅盅文化”也走向全國各地。

    除了唐盅盅,鄒普還策劃投資了洋馬兒火鍋、瓜西西火鍋、黃老虎火鍋、田棒棒火鍋、丁嬢嬢火鍋、莉姐火鍋、陶四喜火鍋、儀表廠火鍋、陶婆婆火鍋、猴三老火鍋、重慶攤攤火鍋等等火鍋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攤攤火鍋,鄒普用一個店打模板,剩下的工作卻是“幫人改造”。

    鄒普稱,他的攤攤火鍋屬于“改造模式”。

    重慶有很多生意不好的火鍋店,瀕臨倒閉,鄒普覺得很可惜,就想幫幫他們,從門頭到店內裝修,再到菜單設計、店面運營,包括店長輸出,全由鄒普團隊完成,交換條件是餐廳股份。

    對于一些準備關店的老板來說,除了買些小家當之外,基本不投資什么,而且鄒普承諾,如果店鋪關了,老板因改造花掉的錢,他來補上。

    說白了,相當于把死馬改造成活馬。

    ▲ 攤攤火鍋

    憑著多年的運營經驗,鄒普的改造模式很順利,被改造的店鋪也在慢慢盈利,其中一個經常“掛白板”的百平餐廳,經過改造后,現在營業額已經上到5000元了,且在持續增長。

    這也讓鄒普愈加有信心。

     

    從盯產品到盯人,其中變化,翻天覆地,因為從利己到利他,是一次世界觀的改變。

    看透世情的他,深知單打獨斗很難成功,也很難贏得別人尊重,唯有多幫人、多付出,自己才會有收獲。

    火鍋業是片紅海,人們在其中翻騰,有的嗆水,有的溺亡,也有的優哉游哉。

    鄒普的想法很簡單——

    “我要幫助和團結更多的人,找到方向和目標,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END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田果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hgcj88888

    往期推薦

    HOT



    餐見視頻號

    HOT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90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7日 11:03
    下一篇 2022年1月17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