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洪災,3次疫情,半年賠進數十萬……”,近日,鄭州某火鍋店的一則停業公告,看哭全網。 猝不及防,2022,剛剛開年,疫情就給餐飲人來了個下馬威。 當下,環境變化不可逆,餐飲人面臨巨大的挑戰和變革,轉型之路開始了。
1027 期
1
1次洪災,3次疫情
他半年賠進數十萬
沒想到一條流水賬式的餐廳公告,卻讓眾多餐飲人心頭一酸,忍不住落淚……
▲ 讓人淚目的餐廳公告
一周內,有5位鄭州,2位省外的餐飲朋友,轉給了餐見君同一張照片(如上圖),鄭州小V家火鍋雞“我們的辛酸史”,刺痛了餐飲人的心。
背后的故事是這樣的:
賈先生,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多年,2021年決定和幾個朋友一起創立鄭州小V家火鍋雞。
6月份找好店面,裝修,籌備開業,7月18號試營業,滿懷期待等待顧客上門。
不料,2天后,千年不遇的洪水席卷了鄭州,抗洪救災,閉店歇業,賈先生的店還沒開始就被迫偃旗息鼓。到7月26號勉強恢復營業,還沒喘口氣兒,8月1日疫情又找上門,迫不得已宣布第二次暫停營業。
▲ 鄭州街頭 眾商家歇業
2個月后,鄭州疫情再次抬頭,店面生意慘淡。
開店4個月,1次洪水,2次疫情,3次打擊,店鋪入不敷出,賠了數十萬!
苦捱著,終于盼到鄭州“太平了”,賈先生也攢著一股勁,每天兢兢業業,眼看生意回暖,“多災多難”的2021也即將過去,卻不想2022年1月的疫情又給了當頭一棒。
1月3號,因疫情防控需要,接到通知,餐廳被禁止堂食。他覺得火鍋外賣不方便,會影響消費者的就餐體驗感,深思熟慮后,決定閉店歇業!
▲ 排隊做核酸的市民
原本也想張貼個“因疫情暫停歇業”的通知,但又怕老顧客誤認為他們不干了,所以就把這半年的開店經歷如實寫出來。
雖然活得艱難,卻心中充滿陽光,不言放棄,待疫情散去,將繼續奮力前行!
這則“我們的辛酸史”剛好戳中了餐飲人的心!網友紛紛轉發留言,為賈先生加油,也為自己打氣!
2
疫情按下暫停鍵
餐飲人卻永不停歇
鄭州的賈先生只是疫情下餐飲人的一個縮影,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的“賈先生”。
距離鄭州400公里外的西安,另一位”賈先生“5年攢了60萬,一個月時間,幾乎賠的底朝天。
他原本在縣城開了家小吃店,賣肉夾饃、米皮等小吃,雖然每天起早貪黑,但生意還算不錯,幾年下來也攢了幾十萬。
▲ 西安街頭 來源:小紅書
想到大城市尋找更好的發展,于是2021年11月便拿著本錢來到西安。交了一年房租18萬,裝修花了12萬,前后花了30多萬,也算是在西安站住腳了。
因為初來乍到,一個月后就賠了2萬多,就在鼓起勇氣想要打個翻身仗的時候,12月25號西安卻因為疫情宣布封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店里的廚師和服務員被隔離在宿舍,“賈先生”還要供他們的吃住,手里剩下的那點錢眼看就要撐不住了……
說起未來的打算,他依然心中充滿希望,說等疫情結束后,就把小吃店轉出去,回老家縣城繼續開他的小吃店,從頭再來!
與西安的“賈先生”相距130公里外的楊寶強夫婦倆,在寶雞市的一個縣城里經營著一家面館,同樣因為疫情而暫停營業。
看到一線疫情防控人員在天寒地凍的大冬天,高強度的工作后卻只能吃泡面、盒飯充饑,于心不忍,決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楊寶強和妻子,每天晚上帶著炒好的菜,活好的面,拿上廚具,冒著嚴寒驅車50多公里,前往疫情防控點,一晚上輾轉3個地方,為守夜值班的工作人員現場做熱湯面。
▲ 面館夫妻暫停營業后為防控人員做飯
一碗樸實無華的熱湯面,在寒冷的冬夜里,溫暖了多少人的心!
與疫情斗爭了2年,從2019年的不知所措,甚至熬不下去選擇“離開”,到現在不抱怨,不放棄,心態堅挺。
無情的疫情蠶食著餐飲,但也倒逼著餐飲人越挫越勇,尋求轉型。
3
自救、轉型
未來活下去是關鍵
疫情之下,沒有贏家。
火鍋老板們要接受增速放緩的事實,先調整心態,適應慢增長。再思考如何做好短期自救,先活下來;再思考如何制定長期轉型戰略,提升抗風險能力,能活得好。
1、短期要積極自救,抓線上流量、做外賣
過去,流量在哪里,店就在哪里,這是線下經濟的思維。
如今,流量在哪里,生意在哪里,這是線上經濟的思維。
時代變了,Z世代成為火鍋消費的主力軍,人數占比57%,他們的消費習慣與老一輩早已不同。
Z世代了解一個品牌,首選哪里?
美團、大眾點評、小紅書、抖音、公眾號、微博。
Z世代下單某門店,參考什么?
美食號、博主號的種草筆記、視頻。
換句話說,要想抓住Z世代的心,擴大線上曝光量,比緊盯線下人流量更重要。
尤其是在疫情時期,線下流量驟降,必須搶占線上流量。
除了做直播樹立人設,做團代促套餐圈住粉絲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做外賣。
有人質疑,火鍋適合做外賣嗎?
事實表明,疫情常態化之下,火鍋外賣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餐見君在美團外賣App上搜索“火鍋”時發現,海底撈、湊湊、呷哺、鍋圈、大龍燚、豆撈坊、王婆大蝦等品牌都開啟了外賣服務。
有的火鍋品牌點餐就送配套鍋具,有的則將食材、小料、鍋底與鍋具分開售賣。
▲ 許多火鍋品類都開通了外賣
總結發現,當下的火鍋外賣有三個特點:
>出餐、配送速度明顯加快。比如海底撈,1.5km距離,約55分鐘可送達;湊湊,9分鐘即可出餐,1.2km距離,約30分鐘可送達;王婆大蝦,2km距離,30分鐘可送達。
>在外賣包裝袋貼“外賣安心卡”,保證信息可溯源。
>一人食小火鍋、麻辣拌、火鍋冒菜,成火鍋外賣的主力軍。如鄭州的姬阿婆蝦滑火鍋冒菜,登上了鄭州川渝火鍋熱銷榜第一,月銷高達6800+單。僅“單人葷素火鍋冒菜套餐”這一個單品,月銷就將近2000單,營收近3萬。
▲ 一個套餐賣了近3萬元
當然,對川渝火鍋、涮羊肉、潮汕火鍋等門店而言,配送的都是未經烹飪的食材,為保證新鮮,可以加入冰袋,并盡量縮短配送時間。
因此,在當地防疫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火鍋店可以先計算投入成本,成本合適的話,就可以上線外賣服務,并做好食品生產、制作、包裝環節的健康安全管控。
2、長期做穩步轉型,做下沉、做小店、零售化
>做下沉,是為了錯位競爭。吃飯是剛需,下沉市場有著最龐大的消費群體,雖然消費力不及一線城市,但極致性價比帶來的高復購,也能為門店帶來可觀收入。
>做小店,是為了降低風險。小店不僅是面積變小,還有SKU、人員的變少。小店機動性強,行情好時,便于復制,行情差時,也方便止損。
▲ 泉州街頭的一家小店
>火鍋+新零售是為了尋找新增長曲線。火鍋品牌正在從門店生意往上延伸,做底料、食材、自熱鍋的生意,并從To B轉為To B+C。
比如,海底撈、大龍燚、小龍坎等品牌紛紛發力新零售,推出底料、自熱鍋,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
面對反復出現的疫情,火鍋人唯有打好組合拳,才能活下來,活得好。
疫情之下,你有哪些難忘經歷和應對建議,歡迎留言。
粉絲福利
HOT
價值88元的火鍋餐見定制臺歷,統計時間截止至
2022年1月12日20:30,快去評論區說出你的心聲與思考吧。
往期推薦
HOT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