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說4個字 奶茶店訂單不斷 這是真的嗎?


    品牌,是持續不斷與消費者接觸而產生的。


    有一個笑話,大概是這樣講的。

    一個公司的群里面,下午3點左右,總會有人問:“誰喝奶茶?”于是開始了奶茶接龍。后來才知道,發問的人是奶茶店老板。

    秉持著福爾摩斯的偵探精神,我們會發現許多疑點:

      。

    奶茶店老板是陌生人,他是如何進群的?

    如果有人邀請,是否需要群主認證?

    公司里的聊天,是否會涉及走漏機密?

    喝奶茶,不得討論下喝誰家的嗎,憑什么就一定要買這家的?

    ……

    但,較真,有時候會失去還原事件本質的機會。

    雖然有杜撰的痕跡,但這樣的事,在奶茶店的經營中有跡可循。

          號召大家喝奶茶

    我家附近,新開了家奶茶店,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品牌。當我知道這個消息后的第二天,我們業主群內突然有人開始討論起了這個品牌。同時,有人在群內發出了開業促銷信息。

    我詢問過群主,發信息的是不是業主。群主說,這店是他兒子開的,總部建議他們開業前除了常規的促銷外,還可以想辦法進到附近的業主群,或者人流聚集的地方做地推。

    這樣做的目的,是在開業前讓更多人知道他們店的存在。

    當時,他不僅在我們小區的群里發信息,也通過其他小區的朋友,在別人的群里發了信息。

    過了幾周后,促銷信息變成了外賣信息,有時,還會在群里發一些店面營業狀態或者新品的制作過程。這些信息有時是小程序頁面,有時是抖音視頻。

    為了不讓業主反感,群主會發些紅包,讓一些對他們店感興趣的人單獨進一個福利群。

    這一波操作,我們可以概括為將公域流量導入私域流量池。

    有時候,奶茶店做促銷、推新品,消費者似乎視而不見,我們一度會認為,消費者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但,仔細想想,是不是我們與他們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1月15日,粉絲日活躍達到2億的小紅書,在武漢布局了45個點,做了一件普通平凡的小事。

    從13號開始,小紅書上就可以刷到 “小紅書慢閃店”的筆記,內容挺樸實,就是小紅書給自己的粉絲送烤紅薯。但經過網絡發酵,讓大家對這樣一個與主業無關聯的事件產生了興趣。

    雖然武漢的活動是從15號正式開始,但14號時,小紅書就選擇了幾個點做測試,先邀請一些朋友前往現場。

    目的嘛,很簡單,讓“子彈先飛一陣子”。

    除了烤紅薯,小紅書還會送出精美的勺子鑰匙扣,以及一封寫給粉絲的信。

    信的內容如圖:

          來自小紅書的一封信

    一個鑰匙扣、一封信、一個烤紅薯,通過45個地點的現場派送,用真誠的實際行動與消費者、粉絲們產生關聯。

    如果你去翻閱小紅書那些關于快閃店的筆記,你會發現,不少“小紅薯”(小紅書對粉絲的愛稱)都在詢問派送點在哪里,或是分享自己拿到紅薯的感受。

    事情不大,但挺有效果。

    許多時候我們寄希望于平臺推廣,發條信息、拍個視頻,然后期待著消費者來到奶茶店消費。

    但,在品牌不強大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環節,對我們陌生的消費者需要接觸后才會對我們慢慢了解。


    ▲點擊觀看視頻版行業觀察與分享

    許多奶茶店都有過這樣的記憶,開業前會做各種活動,除促銷外,還會砸金蛋、請氛圍組,比如舞獅、現場樂隊、汽車巡游。

    起初,效果不錯。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

    奶茶店的經營,是持之以恒的。

    不少奶茶店經營者會告訴我們,他們除了總部要求的團購、外賣平臺推廣外,還會通過活動邀請顧客進福利群,甚至會在閑時專門請人在店內、大學宿舍、寫字樓下等地方,做試飲、團單的地推活動,盡可能的讓消費者多接觸自己的門店。

    現在,推廣平臺越來越多,微博、小紅書、抖音、視頻號、外賣等等,但這些公域流量的推廣成功的大概率前提條件是:品牌需要有勢能。在消費者對品牌無感,或者品牌店數不足以讓其便利購買時,推廣大多杯水車薪。

    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些還不足夠強大的品牌,想讓店面持續盈利的品牌,會選擇:

      。

    不斷優化產品口味

    不斷優化服務

    讓店內的衛生看起來更整潔

    在自己門店所能觸達的范圍內做試飲、發展會員

    去到自己目標消費群的聚集地,做產品與品牌的宣講

    ……

    大品牌可以通過“云端”打法讓消費者對于自己所在區域的門店進行感知,但小品牌的優勢則是以門店為據點,主動出擊與消費者產生連接。

    當然,前提條件是產品、服務等基礎工作與同行有相對競爭力。

    小紅書雖然有巨大的流量,但此次送烤紅薯活動的成功一方面是平臺的露出,另一方面則是集中于武漢的45個線下點,真正的直面其粉絲送福利,一起取暖。

    茶飲品牌的推廣,不缺乏線上的創意,但與消費者親密互動的時間卻不多了。

    當我們離消費者越來越遠,只是在網絡上冰冷的貼出一張新品海報或者促銷信息,他們又為何愿意靠近呢?

    畢竟,同質化的產品與店面,他們并不缺少。 

     ·    

    ARTICLE 

    文章

    小W

    EDITOR 

    編輯

    三月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70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7日 17:02
    下一篇 2022年2月7日 17: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