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茶5次菜單迭代背后,新茶飲發生了哪些變化?

    這幾天,飲品人都在討論喜茶最新的價格和菜單變化:

    新菜單以顧客為導向,變為要多肉、要濃郁、要簡單、要平價……更直接,更回歸一杯飲品的本質需求。

     

    而梳理喜茶2012年至今的多張菜單,能明顯感受到茶飲行業的趨勢變遷。

     

    參照喜茶歷年菜單,新茶飲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先說說我的發現:
     
    過去10年,喜茶菜單至少經歷過5次迭代,視覺、產品思路都進行大調整。
     
    具體怎么調?我們從2012年的喜茶說起——

     

    2012年~2015年
    從10元到20元,探索品牌感

     

    2012年,喜茶創立于廣東江門
    (當時還叫皇茶)
    ,這是品牌早期的一張菜單。

     

     

    如果不細看,你會覺得這與當時校園奶茶店的菜單差異并不大:
    品類豐富、sku眾多,但更用心,每個產品都配了圖。
     
    值得一提的是,喜茶在當時就以提煉出經典產品系列——芝士茶
    (當時叫皇芝士奶霜)
    ,并將其放在菜單的最顯眼位置,奠定了最初的火爆。
     
    在社交媒體上,至今也能看到當年江門消費者
    “這家加‘蓋’茶很特別”
    的評論。
     
    用爆品打開市場之后,下一步就是建立品牌認知。
     
    2015年底,喜茶菜單第一次發生大變動。
    彼時,正是喜茶的關鍵一步——深圳海岸城店開業。
     
     
    菜單作為門店整體形象提升的關鍵一環,改變由此發生——
     
    從視覺效果看,這次設計框架進行了大范圍調整:
     
    • 文字縱向排列,價格標注采用漢字;
    • 每款產品前帶的圖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個系列選取招牌產品配圖;
    • 主打系列集中放在左上位置,并用不同字體加以強調;
     
    雖然如今大家這張菜單的設計風格褒貶不一,
    但從當時來看,這張菜單帶給人的感覺,已經跳出“奶茶店”的格局。
     
    而將字號變小,留白率提高,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簡約風——或許這是喜茶對品牌感的一次探索。
     
    視覺之外,這一時期喜茶菜單的另一個變化體現在產品價格的提升:2012年普遍在10元左右,而到了2015年,整體價格已經達到20元左右。

     

    2016~2017年
    砍掉20款產品,樹立喜茶調性

     

    到了2016年,喜茶對菜單進行了再一次的調整。
     
     
    簡約從菜單風格延伸到產品結構設計上,2016年的菜單在設計上保留了上一版紙質菜單的整體框架,但從品類來看,
    這一階段已經從12個品類劃分變為8個,sku不到40種。
     
    sku變少,不僅有利于消費決策,還更容易實現出品標準化,同
    時也降低了公司采購、加工、倉儲、配送、等諸多環節的管理管理成本以及出錯率。
     
    在對外開店階段,這些優勢更為重要。
     
    2017年,喜茶把開出上海首店,門店采用極簡風格,并且設計了最新的菜單。
     
     

    這也是很多上海人對喜茶的最初記憶:在來福士門口排隊,1名喜茶工作人員拿著這張黑色菜單,介紹喜茶產品,并記錄每一個顧客的點單。

     

    這版菜單品類劃分精簡為6個,產品有23個(偶爾還有當季限定)

     

    主打款,則從系列名稱到產品名稱都進行了優化,綠妍、紅玉、金鳳茶王、四季春,更加強調“茶”;而“低脂”由一個板塊,晉升成為全部芝士類產品的常態選項,健康概念更突顯。

     

    那一年的爆款滿杯紅柚

    在這個競爭更高維度的階段,喜茶開始對外輸出自己的品牌風格與調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喜茶水果茶的價格在20元左右,而菜單中茗茶價格最高達到29元。

     

    2018~2019年
    品類崛起,上線波波家族
     
    2018年前后開始,新茶飲開始走向品類爆發,細分品類賽道開始創造品牌:
     
    書亦燒仙草,聚焦到燒仙草飲品,提出“半杯都是料”的slogan,不僅做火一個品類,還將品牌帶入快速發展期,光是2018年開店就超過了1000家。
     
    7分甜,聚焦芒果飲品,2018年11月完成了門店升級,打造黃顏色+logo7的視覺定位,升級當月營業額就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80%,還帶火了楊枝甘露產品風潮。
     
    而在這一時段,喜茶的菜單在產品結構上發生了又一變化:
     
     
    • 當季限定占據菜單首位,價值感明確,容易被消費者重點關注;

    • 喜茶制冰、咖啡單列產品線,作為獨立品類售賣;

    • 新增波波家族,原有的芝士水果茶和水果茶也更名為芝芝果茶家族和滿杯水果家族;

     
    將珍珠變為波波,本質上是一次經典重塑。
    珍珠奶茶沒什么稀奇,但口味升級的波波就會讓人覺得與眾不同。
    而在品類名中增加
    “家族”
    ,不僅讓品類更清晰,同時也是人設打造,用擬人化的設定,迅速吸引關注,并且加深消費者印象。

    “多肉家族”
     
    這也是全品類的品牌,迎接細分時代的一種方式。

     

     

    2020~2021年
    新品爆發,品牌開始“周周上新”

     

    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淘汰,留在牌桌上的品牌,無疑是快速創新,加速奔跑。
     
    根據咖門2022飲品報告顯示,2020年,喜茶上新43款新品、奈雪上新37款新品、古茗上新47款新品,而到了2021年,上述三個品牌的上新數字變為72、44、87。
     
    上新速度也決定菜單的更換速度。從圖片可以看出,
    sku再次變多,并且當季限定選擇多,更換頻繁。

     

     

    與此同時,芝士果茶家族與滿杯水果家族合并為果茶家族,這意味著帶領喜茶走入大眾視野的芝士奶蓋,逐步“退居二線”。
     
    也是在這一階段,受疫情影響,線上點單開始爆發,喜茶2020年度報告數據顯示,
    2020年全年,約81%選擇選擇線上下單,喜茶GO新增超1300萬會員。
     

    上新,成為這一階段品牌的重要動作

    而線上菜單的邏輯與紙質菜單不盡相同,舉個例子,打開手機,1屏只能展現4款產品,這時品牌排兵布陣,引導點單變的尤為重要。
     
    最為直接的變化就是,
    喜茶推出TOP菜單,這也極大程度影響消費決策。

     

    2022年開始:
    顧客視角出發,回歸飲品本質

     

    上周,喜茶官宣降價,菜單也迎來了大變臉。
     
    喜茶的菜單欄,已經從原本產品系列分類,變成了顧客導向:時令鮮果、清爽不喝膩、要多肉、要濃郁、要簡單、要平價……

     

     

    完全從顧客視角出發,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
     
    仔細想,
    喜茶的菜單欄,正是在回歸消費者對一杯飲品的本質需求
    :要嘗鮮,要解渴,要濃郁飽滿,要平價優質……
     
    這讓我想到1點點的經典菜單版式:找好茶、找奶茶、找口感、找新鮮。同樣從顧客視角出發,方便顧客下單,也能感受到品牌誠意,呈現出親和力。

     

    不過略有差別的是,同為顧客視角,1點點本質上還是從品類出發,而喜茶則是從消費者感受出發。
     
    當一個行業足夠新鮮,產品本身就是購買理由;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產品不再具有絕對的稀缺性,就要放大顧客需求,方便購買。

     

     

    看完喜茶菜單的變化,可以感受到,新茶飲的潮流周期,
    每兩年都可以劃分一個小的階段,可以感受到一次潮流的更迭以及風格的轉換。
     
    還想看哪個品牌菜單的變化分析?請留言。








    統籌|笑凡  編輯|曉夕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55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4日 11:01
    下一篇 2022年3月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