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01
餐飲端:西貝未來會上市
預制菜是餐飲未來趨勢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消費者,讓消費者知道了預制菜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大大提升了家庭餐桌對預制菜的接受度。
這讓預制菜在家庭市場的爆發奠定了基礎。而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也是在疫情影響之下,徹底悟透了餐飲與零售的關系。
2020年10月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更是推出全預制菜品牌——賈國龍功夫菜,菜品涉及八大菜系,30多個SKU,由中央廚房集中烹制。
賈國龍功夫菜也是被西貝當做未來十年的核心業務,光在天津建設的中央廚房就投資10億元。但據媒體報道,2020年至2021年,賈國龍功夫菜上市初期靜默銷售達3億元人民幣。
早期在門店賣功夫菜被市場證實走不通,于是在去年底,推出“66道經典中國菜”,60元客單價,日翻臺7輪,千人上下客流,日營收6萬元。
同樣是賣預制菜怎會有如此大變化?核心定位中國小飯館,在門店以熱氣騰騰的砂鍋來出品預制菜,可以說砂鍋煲是承載預制菜最有溫度的媒介。
現制(預制菜煲)+現吃+零售三者結合的66道中國菜,這種“經典集群”方式,自然比單個“招牌菜”、“爆品菜”更具爆炸力,一下子便在消費者中炸響。
賈國龍表示,餐飲已經從手藝時代進入了科技時代,好吃要看把預制菜做到什么程度?
賈國龍
“其實,預制菜就是提前制作,比如早期餐廳使用毛菜和大塊肉,需在后廚初加工,后來使用凈菜和分割肉,相對前者就是預制。”
首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升級了。
其次是餐飲和超市的跨界融合。
第三個是到家場景。
首先,要考慮消費者在餐飲零售化過程中,需求點是什么?
其次,冷鏈體系、銷售形式。
最后,商品一旦被消費者認可,銷售增長相當穩定,隨之而來的便是相對出色的銷售業績。
一、引導龍頭企業堅持特色定位避免惡性競爭; 二、設立龍頭企業品牌建設專項扶持資金,推動龍頭企業參與全國性預制菜行業標準制定; 三、大力引進高端人才。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百姓的菜籃子,不是來自田間,而是預制菜生產加工車間。”惠增玉表示,未來5年,我國可以成長為萬億規模的預制菜市場,長期看將超過3萬億。
“從一粒種子到一餐美食,預制菜產業是一個全產業鏈項目,是農業向工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延伸,是實現農業高品質高價值發展的有效路徑。”在惠增玉認為。
預制菜的生產加工,也是“一二三產”生態重構的過程,成為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附加值發展的有效路徑。
在惠增玉看來,優選全國各地綠色生態農產品以及當地的新鮮果蔬,利用先進的標準化生產工藝,加工出即食、即熱、即烹、即配等預制產品,為電商、酒店、企業、機關、學校提供安全、標準、物美價廉的食材,進而可以有效鏈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打造“農業基地+加工物流+中央廚房+智慧餐飲”全產業鏈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民共同富裕富足,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據了解,惠發食品已經完成預制菜研發過千種,多SKU全覆蓋這也是食品業做產品的常規打法。
據了解,我國首單預制菜已經出海,這標志著,預制菜產業又擁有了一個35億人口的海外市場。而預制菜作為剛需、快消且復購率極高的商品,面對廣闊的海內外市場,未來擁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再來聊一個話題,餐飲和預包裝食品預制菜會是競爭關系嗎?
嚴格來講,餐飲跟預包裝食品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
餐飲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內為特定的消費者提供服務,本質上是服務業,其提供的不僅包括食物本身,還包括特定的空間以及與之配套的服務體驗。
而預包裝食品的產品和消費之間存在比較遠的空間距離,預包裝食品在消費過程中對于時間、空間的限制也比較少,更為靈活,空間更大。
從商業角度來看,餐飲行業與預包裝食品行業的贏利模式也完全不同。
餐飲行業以餐廳產品及服務為核心,注重單店盈利,以此為基礎進行復制、擴張;而預包裝食品則需要不斷拓展各種渠道,在市場上進行推廣,從而推動產品的銷售,以規模上的銷量來追求企業利潤。
此外,這兩個行業的成本結構也完全不同,餐飲行業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力、房租以及食材成本;而預包裝食品的成本中,渠道成本與線上的流量成本是主要組成部分,占據較大比例。
無論如何,預制菜的發展前途雖一片大好,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一波三折的,在口味品質、標準化、渠道、價格等要素上,預制菜還有一段路要走。
衷心祝福走在預制菜道路的企業們!
今日話題:你看好預制菜的未來發展嗎?歡迎留言區評論!
延伸閱讀 營收腰斬客流銳減,疫情暴擊的深圳餐飲“眾生相” 餐飲人挺住!這里有一份紓困政策 繼海底撈之后,虧損超2億,“年輕”的海倫司有什么不同? 海底撈換帥背后:“大哥”的落幕和“年輕”的新起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