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受疫情影響,餐飲市場整體不景氣,傳統小店面臨隨時被淘汰的風險。為了維持收益,幸哥也關掉了1家經營了5年的日料店。
是繼續守著老品牌等待轉機,還是重新找尋新的商機?這是餐飲人這兩年都在思考的問題。而幸哥選擇了后者,幾度調研思考之后,開創了“大力燒炭火燒肉”品牌。疫情期間逆風前行,一年半開了3家分店。
經營詳情
城市:珠海
規模:4家(珠海1家,佛山2家,湘潭1家)
菜品:日式炭火烤肉
人均客單價:100元
選址:廣州二、三線商場店
面積:95平,廚房15平,前廳80平
團隊:6個全職,1個兼職
開店成本:33萬
月營收:30萬左右(含裝修)
租金:1.1萬/月

大力燒·炭火·燒肉店外景
經營技巧
01
餐飲行業看起來已經成為競爭激烈的大品類,但只要留心觀察,還是會發現有細分的市場機會。幸哥能成功開創“大力燒”就是找到了在燒烤這個大品類里的細分賽道。
首先,幸哥通過線上平臺數據和商圈實地考察發現:烤肉一直排在城市熱門榜前列,市場需求龐大。其次,當時城市內還沒有一家主打日式烤肉的品牌,這完全是個新的創業的機會。除此之外,“日式”這個詞對于具有5年日料開店經驗的幸哥來說并不陌生。
決策完成后,幸哥很快就搞定了烤肉的供貨來源,這也是日式烤肉最重要的環節之一。3個月后大力燒首家店正式開業,由于主打差異化的日式品質烤肉,營業額成長大大超出預期,5個月完成回本。

大力燒·炭火·燒肉店內景
02
找到細分品類的藍海市場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成功,如何滿足目標消費者的用餐需求是要持續關注的重要工作。
據統計,90后在烤肉消費群體里占比40%,是烤肉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既喜歡美食,也關注環境和品質。不少餐飲老板為了快速火起來,會在網絡上搜羅各種網紅元素,堆砌在自己門店。或者通過不合理的價格折扣吸引消費者,獲得短期曝光。但幸哥認為打造恰到好處的環境氛圍、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扎實的服務才是長久經營之道。
(1)環境上,大力燒結合自己的門店定位,打造地道日式風格。門店里掛滿了日式燈籠、紙扇、吊旗和日本動漫形象,落地櫥窗也采用了日式的木制小窗格,加上暖色的燈光和烤肉的熱氣,進店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日式氛圍。大眾點評里大力燒的裝修環境一直深受好評。
大力燒·炭火·燒肉店內景
(2)菜品上,除了各式的肉類,大力燒的烤鰻魚、辛拉面和墨魚香腸都是日式燒肉獨有的特色產品,在其他烤肉店很難吃到。且大力燒精準的把握住了年輕人對“餐+酒”的社交需求,店里主打日本清酒和擁有110年歷史的朝日啤酒,滿足年輕人的“獵奇”胃口。
大力燒·炭火·燒肉店菜品照
(3)服務上,大力燒前廳的服務人手只有3人,但用餐時卻從不覺得服務不到位。因為,大力燒主張“恰到好處”的服務,門店面積不大,頻繁在顧客面前出現反而會打擾用餐體驗。前廳人員服務完成后更多會在門店內巡視,如有顧客舉手或尋找服務人員,一定會第一時間出現。
大力燒·炭火·燒肉店內景
環境、菜品、服務上的兼顧,讓大力燒在商圈內獲得認可,成為當地的熱門榜餐廳。
專家解讀
大力燒之所以能爆火并站穩市場,核心是他們發現了空白市場,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在商圈內做到了品類的創新。
那么,餐飲新人如何讓產品或門店“標新立異”呢?
市場的空白,是商家創新的機會
2020年中國餐飲品牌上榜餐廳澳門豆撈,就是典型的例子:創始人汪先生2003年在澳門旅行時,發現當地的人都喜歡把海鮮撈上來用清湯煮來吃,這種吃法的海鮮,肉質鮮嫩無比、湯汁清甜不油膩。而澳門人就把這種做法稱作“豆撈”。
旅行回來后,汪先生就創立了把海鮮美食與“豆撈”結合的 “澳門豆撈”。
餐飲門店該如何創新?
門店創新并不是創造一個完全沒有的新模式,而是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嘗試:
(1)產品上打造地域性:就像大力燒和澳門豆撈,把有外地特色的產品引入本地,填補市場空白。
(2)空間升級創造新體驗:海底撈的粉紅主題店,少女心爆棚的特色令門店刷爆了抖音、小紅書;主打未來概念的“湊湊2049”,太空主題的KTV包間和360度環幕模擬艙迅速登上頭條。
你有看好的餐飲細分品類嗎?為什么看好他?
原創文章,作者:美團培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