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青團不網紅了


    今年遇冷的青團,雖然只是網紅衰敗的小縮影,卻留下了挖掘節日紅利的重要啟示!


    總第 3109 

    餐企老板內參  蔡大柒 | 文

    清明青團遇冷

    大排長隊的場景不見了

    臨近清明,又到了吃青團的時候,但在今年,這網紅顯得有點過氣,沒啥水花了。

    搜索新聞,除了部分青團上市和自媒體測評外,再也見不到大排長隊買青團的熱鬧新聞,也看不到驚呆眾人的奇葩口味了。

    內參君猶記得,去年這個時候,離清明沒幾天了,上海南京西路王家沙總店門口,排起了十米多長隊,最長時差不多要到50米。

    除了傳統的豆沙、馬蘭頭青團外,還有松茸蝦筍口味的新品,新老結合,一天可以賣出12萬個青團。

    離它兩三公里遠的沈大成,是另一處青團宇宙中心,擠滿了前來嘗“青”的人。整個清明節期間,上海老字號們聯手賣掉了50萬只青團,火得不得了。

    但今年,受突然爆發的疫情影響,城市的流動性大大降低,在上海再也見不到為青團大排長隊的場景了,網絡上的發聲也少了很多。

    昔日的大熱網紅,就像當下的上海街道一樣,冷冷清清。


    進商超、上品質
    青團怎么不網紅了?

    當然,回答青團為什么不火了這個問題,除了疫情外,還有青團高速發展態勢的影響。

    原本只有江浙一帶售賣的節氣美食,被盒馬、叮咚買菜等品牌,帶到了大江南北,跨越了地理界線。

    盒馬各種口味的網紅青團

    早在3月中旬,盒馬就上新了青團,口味分別為過去5年銷量top級的咸蛋黃流沙爆珠、蛋黃肉松、傳統豆沙等。叮咚買菜則推了腌篤鮮、酸菜魚等一系列咸青團。

    商超外,各地的餐廳、老字號們都動起了青團的小腦筋。像北京的護國寺小吃,就準備了豆沙、棗泥等甜口青團,還有咖喱雞肉的咸青團。

    青團的地域限制正被打破,無論是渠道還是產品種類,都呈現一個大爆發的態勢。稀缺性打破后,青團成了街頭巷尾都能買到的時令小吃。

    另一方面,萬物皆可青團,青團口味越來越多,再奇葩的口味都不奇葩了。

    青團的新口味,一半來源于新茶飲元素,如奶茶、爆珠、豆乳、芋泥、黑芝麻椰奶等口味,另一半則來自近幾年流行的餐飲大單品,如螺獅粉、酸菜魚、酸辣檸檬鳳爪、小龍蝦等咸口味。

    可以說,手邊的一杯奶茶與桌上的一道菜,都可以包進青團里。

    在今年,內參君發現精致餐飲也開啟了青團的“軍事競賽”,往高端化方向發展。

    像在亞洲50佳餐廳中拿下第12名的福和慧,就推出了無蛋奶的桂花綠豆素青團。此外,大董推出了椰汁燕窩青團、黑松露黑芝麻青團,還有成隆行蟹王府的蟹粉青團……

    來自福和慧的青團

    燕窩、黑松露、陳皮、蟹粉,越來越多的高端食材也包入青團中。

    梳理完這些后,我們不難發現青團早已褪去網紅的屬性,成了普普通通的時令美食。和粽子一樣,青團正淪為一種有些無趣,但不得不做的雞肋節日營銷必需品。




    靠怪取勝
    不是網紅的長紅之道!


    青團的網紅之路始于2016年。在此之前,青團就以青團子、清明餅、青青粿等各種名字存在于江浙人民的生活中。

    那一年,上海的老字號杏花樓推出了咸蛋黃肉松口味的青團,和傳統的赤豆沙相比,這口味流行了不少。

    幾個美食KOL試吃后,覺得口味不錯,便發了小視頻,隨后咸蛋黃肉松青團一戰成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紅。

    當時為了這一小盒青團,大家可是要排上幾百米,等上個三四個小時。一盒青團的黃牛價,可能高達300多塊。

    青團的奇葩口味大門就此打開,最會整活的就是盒馬,什么口味火,它就包什么,上海時令腌篤鮮、當紅宵夜小龍蝦、臭味相投的螺獅粉……你要是口味不奇葩,你都不能叫青團。

    隨后肯德基、喜茶等品牌快速跟進,青團版圖全面展開。

    但口味新奇只能引發一時的熱度,消費者只是嘗個鮮,再也沒啥復購的動力了。像開發了30個多個口味的盒馬,在今年才沉淀出5個經典款。

    在一系列其他口味的狂轟濫炸下,消費者有了疲倦感,說不定嘗試越多,失望越多,品類的好感度也在逐漸消磨。

    一邊是越來越多的渠道、品牌開始賣青團,稀缺性缺少,另一方面是品類出現了疲態,消費者的嘗試意愿正被消減,新鮮感直線下降,不紅成了必然
     


    青團之外
    還有什么時令小吃能深耕?

     

    當然,青團也帶給了餐飲人一些商業啟發,有潛力、有空間的傳統小吃有著超越地區的強大力量。

    據數據顯示,青團在濟南和青島的盒馬門店上市僅兩周,銷量增長就超過200%,在沒有群眾基礎的地界生根發芽。

    在粽子、月餅和青團之外,還有多少樣的小吃值得深耕?這時我們不得不把目光對準本土化策略非常強大的肯德基、麥當勞。

    肯德基賣過宵夜串串,搞過雞架,早餐上過豆腐腦、卷大餅。麥當勞則有豆漿油條,各種粥品,還在8月8日快閃似得賣過定勝糕。

    看似不搭界,但其實是一種“錯殺一千,不放一人”的嘗試策略,并通過搶占先機,實現消費者心中的強占位,將節日或者地方特色與品牌深深綁定,從而帶來品牌勢能的提升。

    每到端午或中秋,內參君總能聽到很多餐飲人的吐槽,做粽子或月餅像是每年的必需品,雖然沒什么水花,但做還是要做的,而且每年還要擠破腦袋想想新花頭。

    在內參君看來,大家的視野完全可以打開下,去發現發現有特色的時令小吃,說不定撞上新口味,就能像青團一樣,一炮打響,有個三五年的紅利收割期呢。

    沒看過癮?

    點擊下方↓ 再來段內參精彩視頻


    掃碼關注“秦朝餐見”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勁影




    商務合作: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真真 1850111617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83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4日 17:03
    下一篇 2022年4月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