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109 期
餐企老板內參 蔡大柒 | 文
清明青團遇冷 大排長隊的場景不見了 臨近清明,又到了吃青團的時候,但在今年,這網紅顯得有點過氣,沒啥水花了。 搜索新聞,除了部分青團上市和自媒體測評外,再也見不到大排長隊買青團的熱鬧新聞,也看不到驚呆眾人的奇葩口味了。 內參君猶記得,去年這個時候,離清明沒幾天了,上海南京西路王家沙總店門口,排起了十米多長隊,最長時差不多要到50米。 除了傳統的豆沙、馬蘭頭青團外,還有松茸蝦筍口味的新品,新老結合,一天可以賣出12萬個青團。 離它兩三公里遠的沈大成,是另一處青團宇宙中心,擠滿了前來嘗“青”的人。整個清明節期間,上海老字號們聯手賣掉了50萬只青團,火得不得了。 但今年,受突然爆發的疫情影響,城市的流動性大大降低,在上海再也見不到為青團大排長隊的場景了,網絡上的發聲也少了很多。 昔日的大熱網紅,就像當下的上海街道一樣,冷冷清清。
當然,回答青團為什么不火了這個問題,除了疫情外,還有青團高速發展態勢的影響。
原本只有江浙一帶售賣的節氣美食,被盒馬、叮咚買菜等品牌,帶到了大江南北,跨越了地理界線。
盒馬各種口味的網紅青團
早在3月中旬,盒馬就上新了青團,口味分別為過去5年銷量top級的咸蛋黃流沙爆珠、蛋黃肉松、傳統豆沙等。叮咚買菜則推了腌篤鮮、酸菜魚等一系列咸青團。
商超外,各地的餐廳、老字號們都動起了青團的小腦筋。像北京的護國寺小吃,就準備了豆沙、棗泥等甜口青團,還有咖喱雞肉的咸青團。
青團的地域限制正被打破,無論是渠道還是產品種類,都呈現一個大爆發的態勢。稀缺性打破后,青團成了街頭巷尾都能買到的時令小吃。
另一方面,萬物皆可青團,青團口味越來越多,再奇葩的口味都不奇葩了。
青團的新口味,一半來源于新茶飲元素,如奶茶、爆珠、豆乳、芋泥、黑芝麻椰奶等口味,另一半則來自近幾年流行的餐飲大單品,如螺獅粉、酸菜魚、酸辣檸檬鳳爪、小龍蝦等咸口味。
可以說,手邊的一杯奶茶與桌上的一道菜,都可以包進青團里。
在今年,內參君發現精致餐飲也開啟了青團的“軍事競賽”,往高端化方向發展。
像在亞洲50佳餐廳中拿下第12名的福和慧,就推出了無蛋奶的桂花綠豆素青團。此外,大董推出了椰汁燕窩青團、黑松露黑芝麻青團,還有成隆行蟹王府的蟹粉青團……
來自福和慧的青團
燕窩、黑松露、陳皮、蟹粉,越來越多的高端食材也包入青團中。
梳理完這些后,我們不難發現青團早已褪去網紅的屬性,成了普普通通的時令美食。和粽子一樣,青團正淪為一種有些無趣,但不得不做的雞肋節日營銷必需品。
沒看過癮?
點擊下方↓ 再來段內參精彩視頻
掃碼關注“秦朝餐見”視頻號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勁影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