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家庭、環境…從來不是我們不努力的理由,因為我們自己的人生,是能靠我們的努力來逆襲。
(圓通快遞創始人曹玉根)
如果告訴你,一個人33歲,每天靠收破爛為生,13年后卻逆襲成億萬富翁,你一定會覺得這是電視劇里才有的情節。
但在生活中,真有這么一個人——他只是一個農民,沒讀過多少書,在深圳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收垃圾,打拼13年后卻成為億萬富翁!
他叫曹玉根,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逆襲傳奇。
01
32歲外出打工
卻淪落街頭收破爛
曹玉根出生于安徽毫州的農村,日子過得很平凡,娶妻生子,在家鄉打拼,但沒做出什么成績。
32歲那年,他在老家實在呆不下去了,沒文化沒技術,也賺不了多少錢,就想去大城市打拼一下。
于是,他告別老婆孩子,來到深圳打工。來到深圳,曹玉根才發現,自己實在太天真了。
論知識文化,他只是一個農民,沒讀過多少書;論體力,他已經32歲,比不上那些20來歲的小伙子。
整整一年,曹玉根都找不到一份正經工作,只能打打零工,平時蝸居在一間沒有窗戶、雜草叢生的危房里。一年過后,曹玉根兜里只剩下1000元,但還是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眼看自己已經33歲,錢根本沒賺到,曹玉根沒辦法,只好放下身段,去收破爛。
來深圳之前,曹玉根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淪落到收破爛,想著深圳機會多,自己有手有腳,也不至于淪落到這種田地。
但殘酷的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他別無選擇,如果不收破爛,他可能就要淪落街頭。
他拿出最后的1000元,700元買了輛破三輪車,300元裝上燒油的馬達,然后一分錢都不剩了。每天早上5點,他就騎著三輪車出門,穿梭在深圳街頭,一直要忙到晚上8、9點。
無論日曬雨淋,還是多么惡劣的天氣,他都沒有歇過一天,每天三餐不定,連吃個泡面都是奢望。
這樣的狀況,讓他也不好意思給家人說出實情,每次打電話,他都和家人說,自己在打工,深圳一切都挺好,自己過得很舒服。
真實情況卻是,他每天起早貪黑,一天只能賺100來塊,餓了只能靠幾個饅頭充饑,晚上就住在一間危房里。
即便如此,曹玉根卻很樂觀:“雖然辛苦,但好歹有錢賺,而且我不會一輩子收破爛,這只是老天給我的考驗。”
曹玉根的話似乎有一定道理,因為收破爛看似辛苦,但曹玉根卻在這里面學到了不少。
生性木訥的曹玉根之前不愛說話,但收破爛需要和別人交流、察言觀色,曹玉根慢慢就鍛練出一副好口才。為了招攬客戶,有時候收完破爛,他又會幫人把場地打掃干凈,后來他說,這是鍛練出客戶思維。
哪怕只是做一個收破爛的,曹玉根也沒有隨隨便便混日子,他在這個職業中不斷成長,打磨著自己。
他堅信,自己不會一輩子待在這里,總有一天,自己會迎來美好的未來。
02
一次聚會,讓他大賺60萬
機會只會屬于有準備的人,沒過多久,曹玉根的機會就來了。
在一次老鄉聚會中,一位老鄉帶來了一個造型別致的攝像頭,換做一般人,可能驚訝一下就過去了。
但曹玉根不同,收破爛的經歷讓他有了不一般的敏感度,得知國內還沒有同類產品,他覺得機會來了。
不僅夠敏銳,曹玉根的行動力也是一流。
他自己草草花了一張設計圖,請了一位設計師做好設計,再找工廠做出了幾個樣品,然后拿著樣品去拜訪攝像頭工廠。沒資源沒人脈,曹玉根也不懂要預約或者找人帶路,就這樣直接登門拜訪,人家不了解他,看他也不像個有錢人,紛紛把他趕走。
在這期間,曹玉根走遍了大大小小各種攝像頭企業,口水說干、磨破了好幾雙鞋,就為了推銷自己的攝像頭外殼,但一次次被拒絕。
但曹玉根沒想過放棄,被拒絕了他就留下名片和樣品,希望以后有機會再合作。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一次次的嘗試,終于換來了最后的勝利。
他的樣品,終于打動了一個知名攝像頭生產商,當時他告訴對方,換上這個造型,你們的攝像頭至少能多賣50元!
對方半信半疑,但還是把攝像頭裝上了曹玉根所設計的外殼,發給客戶們看,沒想到客戶們紛紛表示非常好看,要求下單。
就這樣,曹玉根一下子接到了1萬多訂單,他來不及興奮,趕緊聯系工廠、生產…
就這樣,這款攝像頭外殼一炮而紅,越來越多的廠家找到了曹玉根。
憑著這款攝像頭外殼,曹玉根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整整60萬元!
03
一夜之間失去一切
他選擇重新開始
曹玉根以為,自己從此就能過上好日子了,沒想到命運卻和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為了這款攝像頭外殼,曹玉根自己開了工廠,招了不少工人,希望乘勝追擊。
沒想到2008年經濟危機,訂單急劇減少,曹玉根苦苦支撐2年,最后還是關閉了工廠。
這樣一來,曹玉根一夜回到解放前,錢都賠光了,工廠也沒了,能做什么?難道回去撿破爛嗎?
撿破爛是不可能的,畢竟也是當過老板的人,但留在深圳也沒什么能做的,于是曹玉根選擇回家鄉毫州打拼。
2010年10月,一位親戚要開車回老家,順便接曹玉根回去,兩人一邊開車一邊聊天。
在聊天中,曹玉根又發現了一個機會,這位親戚在2008年買下了圓通毫州代理權,但由于經營不善,業績非常慘淡,正在找人轉讓。
曹玉根一看,既然親戚不想做了,為什么我不接過來做呢?于是,回到毫州之后,曹玉根從親戚手里接過了毫州圓通。
04
兩個月從巨虧到大賺
他只做了這3點
接手時,親戚已經告訴曹玉根情況很糟糕,曹玉根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沒想到,情況比自己想象的糟糕得多。
圓通當時在毫州快遞業名列倒數,只剩下7、8個業務員,日進出七八十件貨物,有時候甚至一天都沒有一個件。
員工們一個月只能拿1200元,士氣低落,做事情也沒有干勁。
曹玉根之前也沒做過快遞,經驗不夠,接手之后,經常收到快遞遺漏的投訴。
有一次因為快遞員弄丟了一個件,客戶深夜打電話痛罵曹玉根,暴怒地表示要把他們搞死。
第一個月下來,曹玉根不僅沒賺到錢,還成為圓通皖北地區被罰款最多的網點負責人。
剩下的7、8名員工,覺得沒希望,也紛紛辭職走人。可以說,一夜之間,曹玉根陷入了低谷,他面對的是一個極為棘手的局面。
他大可以放棄,再去找點其他事情做做,但曹玉根就是不服輸,別人能做好,為啥我不能?
在月度總結會上,曹玉根對著其他負責人放出豪言:“下個月再不干好,整間公司送給別人。”
臺下哄堂大笑,所有人都覺得曹玉根是癡心做夢,但曹玉根卻非常認真,他幾天幾夜沒睡覺,開始了自己的改革計劃。
一、出讓利潤給業務員
曹玉根回到網點,重新招了十幾個人,把工資制度換成“提成+獎金”。
原本收一個快遞,網點賺3元,現在他讓業務員賺2元,網點只賺1元,把利潤留給了業務員。
他還讓業務員有6毛錢的浮動范圍,業務員能在范圍內自由定價,這也讓員工有了自主權,干勁更足了。
二、身先士卒跑業務
員工在拼命,曹玉根也身先士卒,來到前線跑業務。
先從裝車開始,到送件、收件…曹玉根每一個環節都親自試了一下,只有這樣才能對整個行業有最深入的了解。
因為了解了行業,所以他明白了快遞行業的運營規律,知道哪些地方必須大力投入,哪些地方必須抓緊,做到了有的放矢。
遇到有什么思考點,他就記錄下來,回頭和員工分享。
不僅如此,員工們看到老板也親自參與到前線的工作中,士氣也很足,整個網點的效率更高了。
三、自學運營系統
圓通公司的核心營運管理系統叫金剛系統,曹玉根每天自學到凌晨2點,花了一個月時間終于弄懂了原理。
要知道,曹玉根農民出身,沒讀過多少書,能弄懂這樣一套復雜的系統,其中所花費的心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但曹玉根覺得非常值得,因為只有通過這些數據,才能更好地管理。
果然,通過這個系統,他發現了公司一個存在已久的漏洞,每天會給公司帶來2000元的損失。
他立刻采取措施,把這個漏洞補上,網點的收益也大大提高。
05
不認命,你也可以靠努力逆襲
就這樣,僅僅兩三個月,曹玉根就把自家的快遞做得有聲有色,不僅還清了之前欠下的債務,還賺了不少。
幾年打拼下來,現在的曹玉根,已經成為億萬富翁,員工從十幾人變成了2000人,產地也從100平米變成了5000平米。
有誰能想到,13年前的曹玉根,只是一個在深圳街頭收破爛的農民?
賺了錢的曹玉根,并沒有失去本心,他捐錢給家鄉修了10公里水泥路,為養老院捐了10多萬。他還為養老院送去了50臺29英寸液晶電視機、100套服裝和200條涼席等等。
對于自己的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他也非常感恩,感謝這個時代所帶給他的一切。
其實,曹玉根最應該感謝的,是那個不愿意放棄、不甘平凡的自己。很多人出生貧寒,其中一部分選擇了認命,最后碌碌無為。
另一部分人選擇跳出自己的天地,向更高的層次跳躍,哪怕失敗,他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英雄。
出身、家庭、環境…從來不是我們不努力的理由,因為我們自己的人生,是能靠我們的努力來逆襲。
有些人,總能把自己活成傳奇,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卻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決定下一代的起點。”
資料來源:網絡
麗麗古爾創始人馮樹強 |蛙來噠創始人羅清
合貴妃創始人趙偉 | 麻辣誘惑創始人韓東
甘其食創始人童啟華 |陶然居創始人嚴琦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7755.html